過去的一年,衰退的不僅是經濟。
在英國牛津郡的一個親子活動室里,兩個爸爸的身影在滿教室的媽媽中間顯得格外醒目。兩個人雖然看起來完全是“肌肉男”,但是照顧起身邊的寶寶來手法卻有模有樣。快下課的時候,兩個爸爸已經完全熟識了,兩人一邊收拾著孩子的玩具,一邊興致勃勃地談論足球。他們倆都在最近幾個月中失去了工作,只好一邊找工作,一邊幫著做家務,而他們的妻子則每天為了工作而奔忙。
“男主外,女主內”的老話在現代社會儼然已經被拋棄了,職業女性在社會上絕對能撐起半邊天,但是世界許多地方的女性仍然選擇在生完孩子之后在家做全職太太,因此女性的就業率始終比不上男性。只不過現在好像情況發生了逆轉。在加拿大,女性的就業率近來第一次超過了男性,在美國,女性在總的工作人口中比例也達到了一個歷史性的高度:占到了總數的49.9%,而且女性的失業率要低于男性2.5個百分點,創造了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新高。在這些職業女性中,10個工作的母親中就有4個是她們家庭的支柱,其收入成為家庭的主要生活來源。同時也要注意到,這些女性的丈夫不工作的幾率在過去5年中增長了28%。甚至絕大多數的單親家庭都是靠母親的工資支持,一旦母親停止供養孩子,失業的父親幾乎無法負擔養育孩子的重任。
在英國,這個趨勢發展的形勢要緩慢一些,目前女性在工作人口中占46%,只比2007年增長了1個百分點。但自去年春天以來,每一個領域里的人員過剩情況男性都要嚴重于女性,許多原本只是做兼職的女性都開始尋求工作更多的時間,因為配偶的工作和收入都變得很不可靠。在英國,7%擁有3個孩子的母親現在都做一份以上的兼職工作。來自英國生育委員會的調查稱,在研究了1000個家庭的樣本之后發現,女性成為家庭中“掙面包”的人,男性在家看孩子已經成為一個逐漸增長的趨勢。
男性衰退
現在,如果在google的搜索欄里鍵入“mancession”一詞,得出來的結果有8萬多條。這個詞無疑是此次經濟危機中新造出來的,由man(男人)和recession(經濟衰退)兩個詞合成了“男性衰退”一詞,用來形容在經濟衰退的影響下,男女失業率差距加大,工作上陰盛陽衰的情況。
自從去年年初有經濟學家提出“男性衰退”這個詞后,各大媒體便開始積極關注這一事實。在《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中把這些逐漸增多的失業的男人們叫做“落在后面的伙計們”,《金融時報》稱:從經濟危機發生到現在,美國500多萬的失業者當中男性占到了80%。這可謂是近年來的一次非常戲劇性的情況,男女失業率發生了完全的逆轉。 《泰晤士報》也認為女性是“男性衰退”中的勝利者。
這是自60年代以來如火如荼的婦女解放運動的大勝利嗎?事實上,這更多的是因為經濟不景氣造成的。許多傳統意義上屬于男性的工作領域,如制造業、金融、房地產業等都受到了經濟衰退的沉重打擊,不少男性因此失業。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無疑是這次經濟危機的重災區,10個制造業的工人里有7個是男性,而10個建筑工人里有9個都是男性,但這兩個領域失去了幾百萬個工作,緊隨其后的是金融和物流行業。而女性比例占到75%的工作領域,如教育、醫療、零售和咨詢行業卻相對安全和穩定,因此婦女們現在倒負起了養家糊口的責任。
另外,教育也成為造成男女就業差距的一大因素。拿到大學文憑的人中有60%的女性?!逗湍泻⒌膽馉帯芬粫淖髡呖死锼沟倌取に髂λ咕驼J為女性在知識經濟的領域將成為主導的角色。因為男孩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偷懶作弊或是中途輟學,而女孩完成學業的比例則非常高。這些未能完成學業的男性往往集中在容易受到沖擊又充滿藍領工人的制造業等領域,而公共部門、教育、醫療等領域則由大量的女性白領所占據。這種情況正在逐年增長,據統計,現在大學里女生的數量比男生更多。
但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女性失業率低還因為很多女性占主體的工作比較基礎,像文秘、護士、銷售等等,也較容易獲得,而且不管是基礎還是高端的工作領域,女性相比男性來說工資都更低,因此企業出于成本考慮更傾向于聘用女性。當然,后一點涉及工作中的性別歧視問題,聽起來令人不大愉快,但這似乎已經成為了職場的潛規則。根據各大媒體的統計數據,如美國、加拿大和德國女性的工資都只達到男性的75%左右。而也正是這一職場潛規則,反倒使得經濟危機中的女性更容易獲得工作。
在倫敦一家工作介紹中心的門前,二十多個男人正緊盯著不斷滾動的大屏幕,尋找可能的工作。但是他們失望地發現,今天發布的工作職位有四個醫療和教育的相關工作,兩個行政管理和兩個零售的職位,這些都不適合他們,而且招聘條款最后一條都寫著:只限女性。 在2009年以前,做兼職工作的40%都是女性,而男性只占到11%,但到2009年,男性做兼職工作的比例越來越高,而女性反而降低了。約翰·菲利普是一家兼職介紹中心的咨詢師,他表示,提交兼職申請的男性越來越多,已經提高到了總申請數的57%。 “有人是因為工資大幅降低,有人是因為失業。兼職的工資雖然微薄,但好歹有個收入?!?/p>
25歲的伊安·艾拉德是劍橋大學的畢業生,懂得6門語言,但在找到目前這份工作之前,他就已經打了兩年多的臨工。“工作太難找了,很多工作都只招女生。我去面試現在這份工作的時候,我的老板很奇怪地打量著我說:‘可是你為什么想在這兒工作呢?你是一個男的啊!’”伊安苦笑了一下,“我可不覺得這有什么奇怪,反正有工作總比沒有強?!币涟沧罱K說服老板同意讓他留下來,做這份在老板看來應該是女人干的文秘工作。
工作的母親和奶爸
女性的就業比例與男性持平甚至超過男性,這看起來仍然像是一場偉大的性別革命。但一直以來都有評論認為,大多數做了母親的女性繼續工作是因為沒有別的辦法。比如美國,一般的雙職工家庭日子都過得比較辛苦,尤其是做了母親的人,如何既照顧孩子又扛住工作壓力對于她們來說十分艱難。盡管這些女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也擁有很不錯的工作,但在有了孩子之后,只要家庭條件允許,她們會選擇辭掉工作在家相夫教子。
而現在,那些還在工作崗位上打拼的職業女性在丈夫失業后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由于丈夫失業、家庭收入減少或者家庭投資失敗等原因重新出來工作的主婦擔子更不輕松,她們很多人已經不工作甚至有十幾年了,現在卻得開始一份份地投出自己的簡歷。我們知道,如果工作一旦出現了長期的斷點,對于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就是沉重的打擊。有研究顯示,女性每停止工作兩年,她們的工資就會降低10%,因此這些想要回到工作崗位的主婦們的確有些絕望。

特魯迪·福斯特16年前就為了照顧兩個孩子而辭職在家,但由于家庭在投資方面的失敗,她發現自己很有必要找一份全職的工作以保證家庭的收入。好在她一直以來都在家中做著一些法律咨詢和寫作方面的兼職,因此她也很快在朋友的公司找到了一份相關的工作。
但對于麗莎·休斯來說找工作就沒那么容易了。和福斯特一樣,她也是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不工作已有9年。她在金融界工作的丈夫在經濟危機中失去了工作。面對一張張的賬單和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她不得不想辦法重新開始賺錢養家。“我已經不工作很多年,要重新找到一份工作實在是太難了?!毙菟拐f。她在辭職前曾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過幾年,但時過境遷,她已經拼不過年輕人了。她每天苦苦在報紙上尋找招聘廣告,經過半年尋覓才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找到了一份工資微薄的文秘工作。
“如果我的丈夫和他的銀行能最后度過難關,我就不嘗試出去工作了?!?個孩子的母親卡羅琳·貝納茨對是否要為孩子賺奶粉錢而奔忙持觀望態度。
突然的角色轉換對于這些女性來說并不十分容易,那對于男性來說又如何呢?40歲的托尼·霍金斯在底特律的一家汽車工廠工作了20年后,被工廠解雇了。“就好像突然從夢里驚醒過來一樣,‘啪’的一下,什么都沒有了。”霍金斯的妻子一直在家做財務工作,因為丈夫失業,她必須努力給自己找更多的活兒做?;艚鹚箘t替代無暇料理家務的妻子,開始關心家務勞動?!拔抑饕撠熥鲲?,我特別喜歡做飯,還有打掃衛生。我想,在我沒有工作的日子里,是家務讓我能忘掉生活中的不快?!被艚鹚拐f。
“他好像體會到了自己妻子的辛苦,而且他也說自己有了更多機會照顧和了解孩子?!眲P特-雷恩說。她的丈夫從一家證券公司失業后一直在家負責照顧三個孩子。對于自己“媽媽先生”這個新角色,雷恩的丈夫雖然覺得是很大的挑戰,但是仍想辦法勝任。 “他做家務是不大在行,總是不會注意到什么時候該打掃房間了。不過他在努力做自己該做的。”雷恩說。

“女主外男主內”的時代來了?
女主外、男主內的情況似乎和經濟危機有解不開的關系。在大蕭條時期也是如此,1930—1940年期間,美國工作人口中女性的比例大幅上升。今天似乎又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在大蕭條時期女性工作比例的上升甚至還引起了社會上的反對聲浪,認為女性“偷走”了男性的工作,但現在,面對收入超過自己的妻子和女朋友,面對自己成為“絕望的煮夫”的事實,男性的心態倒是好了很多?!斑@是現在比較普遍的現象,很多家庭中婦女的收入比男性多?!币患壹彝プ稍冎行牡呢撠熑丝死锼雇 ぶZ頓說, “不過男人們對這種轉變還是能接受的,事實上他們相當冷靜。的確,男人失業以后是很容易心理不平衡,但是養家糊口是生活中的第一件大事,誰能有工作,能賺錢才是最關鍵的?!?/p>
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最新數據,雖然美國的失業率下降到了9.7%,比去年12月份下降了0.3%,是自去年8月份以來的最低點,但是女性的失業率仍然比男性低2.1%。不少經濟學家也對未來經濟的走向持不確定態度。因此,“男性衰退”可能將持續一段時間。但在經濟恢復正?;蛘呶穆毠ぷ鞅淮罅坎贸返臅r候,男女失業率之間的差距仍可能又會顛倒過來。美聯儲研究人員發現,“男性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有這么多男性多于女性失去了工作,而不是婦女找到新工作更快。就目前而言,婦女在工作隊伍中所占比例似乎取決于在制造業和建筑業是否繼續收縮。一旦男性密集型產業放慢裁員(即使這些行業從來沒有真正發展),男性將多于女性逐漸找到新的職位。
不過失業的男人在經濟恢復后也未必能在哪兒跌倒就在哪兒爬起來。據預測,未來的經濟會長期保持較小的規模,容納不下那么多金融、制造業的職位,而很多公司并不中意有工作經驗者,它們傾向于招收應屆生。男人們面臨的又一個問題是,在失業期間他們所習慣的這種工作強度低,每天帶帶孩子、做做飯的生活在以后重新找回工作的時候還能不能隨心改變?而那些或許是生活所迫而去工作,但已經在工作中小有所成女人們是否愿意放棄她們所得到的事業?即便是許多專家也在探討經濟危機對婚姻、家庭以及不同性別在社會中角色的影響和改變。
在這場“男性衰退”中,家務勞動的分工會因為女性失業率低于男性而平均起來,但是要想達到絕對的平等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一份名為《美國人時間使用調查》的數據顯示,目前,83%的女性仍然是家務勞動的主力,她們負責打掃、做飯、管理家中開支等事情,而男性做家務的比例只有63%。而據《紐約時報》的報道,很多失業的男人也不會把這段空檔期“浪費”在做家務上,而是花了更多的時間在找工作、看電視和睡覺上。但是如果換作是失業的女性,她們花在照顧孩子上的時間會比平時多兩倍。“女主外”更有可能讓女性為了家庭和事業背負上更沉重的負擔,而不是讓女權主義者歡欣鼓舞的勝利。
雖然“男性衰退”一詞出現以來,一直有關于這個詞是否帶有對男性甚至是對女性的性別歧視的爭論,但這并不僅僅是一個男女平等之類的問題,而是關乎到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督鹑跁r報》認為,“男性衰退”越嚴重就意味著金融、制造業等領域恢復得十分艱難。美國家庭更加依賴于婦女的收入還意味著美國的經濟現在更多地依賴于服務業,而非制造業。而一個強有力的經濟體并不能僅僅靠服務業支持,因此這對于經濟的穩定并不是什么好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男性衰退”還是盡快結束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