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在北京召開的“兩會”,總是凝聚著很多人的期盼,關乎國計民生的議題始終牽動著未來整年的市場神經。對外貿行業而言,在經歷了波折重重的2009年之后,今年兩會期間,來自政府高層的聲音,成為2010年重要的提示。
金融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人民幣的幣值沒有低估。2009年37個對中國的出口國家中,有16個國家對中國的出口是增長的。歐盟地區出口總體下降20.3%,但是對中國的出口只下降15.3%。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多達760億歐元,創歷史最高。美國去年出口下降17%,但是對中國的出口僅下降0.22%。中國已經成為歐美及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的出口市場。
2008年7月~2009年2月,在世界經濟極為困難的時期,人民幣并沒有貶值,而實際有效匯率升值14.5%。人民幣將繼續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我國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從當今世界情況來看,美元仍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貨幣。它對于國際貿易、跨國資本流動、直接投資以及對于中國能否順利渡過這次全球金融危機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美元的強或弱,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究竟如何,美國政府的債務狀況究竟怎么樣,這些對于全球經濟以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中國將繼續關注所持有的美元資產。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外匯儲備經受住了金融危機的考驗,保持了資產的總體安全。2008年和2009年是危機沖擊最嚴重的兩年,我國都實現了在“保本”的基礎上,有了一個比較好的收益。在資產配置上要強調分散風險;在貨幣層次上,我國持有美元、歐元、日元、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是一個分散的組合。在投資中,我們沒有投資次貸、cDO等這樣高風險的產品。
中國公司在海外的投資是市場行為,不管是央行還是外匯局,我們的政策是為這些企業在海外投資的時候創造一個方便、寬松的環境。央行和外匯局制定的政策,將最大限度地方便銀行、企業在海外的投資。
市場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自由貿易會給應對危機、經濟復蘇帶來有力的推動力量。當前,最重要的是推進多哈回合的談判,使多哈回合能夠在公正、平衡的前提下建立一個合理的貿易秩序。我們還要努力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我們真誠希望歐美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并且放開高科技產品對中國的出口,這有利于貿易的平衡。
中國的貿易總量雖然很大,但50%是加工貿易,60%是外企或與外企合作企業的出口貿易。如果說其他國家對中國采取限制措施,也無異于打擊了本國的企業。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2010年中國經濟發展所處的環境總體好于2009年,但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夠穩固。今年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將更加注重調整經濟結構,切實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擴大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切實保障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更加注重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努力增強經濟發展、財政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活力。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外需和內需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首先,出口雖然下降16%,但是,外需仍然解決了大量的就業,增加了勞動者的收入。同樣,我國內需的刺激,內需的擴大帶來了大量的進口,也在各國的刺激計劃中起到了一個非常大的、重要的領銜作用。中國直接從事與出口相關的人員有9000多萬,他們收入的增加與擴大內需有直接關系。我們的出口剛剛出現一些恢復性的增長,要兩三年時間才能恢復到2008年的水平。從全球不確定、不穩定的形勢來看,世界消費市場和中國出口的真正恢復還有待時日。
2010年1~2月份,中國的貿易順差又在2009年同期的基礎上下降了50.2%,所以,我們是在采取非常積極的鼓勵進口、穩定出口的政策,使我們的貿易項下的收支比較平衡。
對我國的貿易順差做一個分析,我們的貿易順差主要是美國和歐盟,而我們與周邊國家、世界上50多個最不發達國家也存在1200多億美元的逆差。我們和拉美四五十個國家的貿易也是逆差的。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2009年10月,城鎮登記失業率4.2%,是三年來最高的水平。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工業企業的影響,其中又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出口加工型企業影響比較大。在這些企業中,農民工受到的沖擊影響最大。
總的考慮是,一方面要認真地、平穩地貫徹實施勞動合同法。另一方面,我們也要針對企業目前存在的一些困難來幫助企業。一些企業沒有抗風險的能力,在市場嚴峻的挑戰下,特別強調要進行企業的兼并重組,通過這個方式用優勢企業來兼并劣勢企業、落后企業、困難企業,這樣可以把這些企業保存下來,人員減少失業,保持社會的穩定。
對外合作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國將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的方針,歡迎外國企業到中國依法經營。我們特別重視引進外國的技術、管理方法。希望外國的研發機構能更多地建立在中國,這樣可以提高外資使用的效益和質量。在法律上,保證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經營能夠享受同中國企業一樣的公民待遇。
在應對金融危機當中,我們實行了許多刺激經濟的政策:家電下鄉、汽車以舊換新,我們都采取公開招標的辦法。國外企業同境內企業、臺商和港商享有同等的競標機會。
接下來,我們會開放更多渠道,增加各級政府同外商接觸的機會。
外交關系
外交部部長楊潔篪:中美關系在奧巴馬總統入主白宮以后,中美關系有了良好的開局。但美國向中國臺灣出售武器,美國領導人會見達賴,這使得中美關系受到了嚴重干擾,這不符合雙方的利益,責任不在中方。美國近一時期的相關行動,嚴重違反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中美聯合聲明》的原則,損害了中國的核心利益,損害了中美關系大局,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中國高度重視中美關系,我們一貫致力推動中美關系沿著積極合作全面的軌道向前發展。
中歐關系
高度重視發展中歐關系,重視同歐盟整體關系的發展,也十分重視推進同各成員國關系。歐盟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去年雙方貿易額達到3600多億美元,中國有近20萬留學生在歐洲學習。雙方關系發展中不可能一點摩擦都沒有,但這不是我們雙方關系的主流。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態度進行磋商,妥善處理有關分歧,突出雙方在廣泛領域存在的共同利益。中歐關系一定會大踏步地向前發展,而且會出現不少新的增長點。
中俄關系中俄關系是中國外交優先發展的方向之一。兩國在涉及對方核心利益的問題上都支持彼此的立場。中俄兩國務實合作發展的前景是非常廣闊。雙方簽署了在能源、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核能、高速鐵路等各個領域的一系列重要協議,有關項目正在順利地實施。2010年底,中俄石油管道有望修成,2011年將會正常運轉。
中日關系中日關系存在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面臨著重要機遇,雙方要共同努力來推進兩國戰略互惠關系。我們要共同增加對中日關系的戰略投入,要從雙邊、地區、全球三個層面來加強雙方的溝通與合作。在經貿合作上,能源環境、循環經濟、高新科技方面這些新興的戰略產業,雙方合作的潛力巨大。
中阿關系
中國和阿富汗是鄰國,而且一直保持友好合作關系和友好往來。盡管這一地區目前還存在著很多不明朗的因素。阿富汗國內也存在毒品走私、恐怖主義等問題。但阿富汗政府和人民在推動國家的和平重建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績,中國支持阿富汗政府為促進國內和平、安全與穩定所作出的努力,我們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不附加任何條件地向阿富汗提供了各方面的援助。比如說,幫助他們建設醫院、水利工程。
伊朗核問題
中國一直主張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維護有關地區的和平穩定,主張通過磋商、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并為此作出了積極努力。盡管目前解決這一問題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我們認為,外交努力并未窮盡。施壓、制裁并不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根本出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我們希望各方當前還是要堅持通過外交談判解決伊核問題這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