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紹了設施蔬菜灰霉病的發生規律以及病害的田間識別,并從無公害角度提出了綜合防治方法。
關鍵詞:設施蔬菜;灰霉病;無公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6.341.1文獻標識碼:B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0.01.014
Environment-friendly Control Techniques on Facilities Vegetables Gray Mold Disease
LI Mei, LI Su-wen, CHEN Yi-shan, SUN De-ling
(Tianjin Kernel Vegetable Institute,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The occurrence of facilities vegetable gray mold disease patterns as well as field identification were described, and an integrated control methods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ngle of environment-friendly.
Key words: facilities vegetables; gray mold disease; environment-friendly control
設施蔬菜的發展為蔬菜的周年生產、均衡供應以及廣大城鄉居民生活的改善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設施內高溫、高濕的環境也有利于多種病害的周年發生。灰霉病是設施蔬菜生產中常見的流行性病害,易引起大量葉片脫落、果實腐爛,對蔬菜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成為設施蔬菜栽培的主要障礙。由于病原菌極易產生抗藥性,目前化學防治用藥量大、成本高、防效差、污染重,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蔬菜的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蔬菜含有豐富的營養,而且還要求所食用的蔬菜衛生、安全、無污染、無農藥殘留。因此,采用無公害方法防治灰霉病,是設施蔬菜生產中保證高產、優質的重要技術手段。
1發生規律
1.1特性
灰霉病是比較典型的一類真菌性病害,病原為葡萄孢菌,病部灰色粉狀物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細長、直立、有分枝,長1.3 mm,端部細胞膨大如球形,上面有許多小梗,其上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聚生成葡萄穗狀,分生孢子卵形或橢圓形,少數球形,無色至淡色。特點是腐生能力強而寄生能力弱,為兼性寄生菌。灰霉病主要發生在冬季,此時棚室內溫度低、濕度大,有利于灰霉病的發生。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著在病殘體上,或遺留在土壤中越冬。該病菌寄主范圍廣,除危害茄科(番茄[1]、茄子[2]、辣椒[3])、葫蘆科(黃瓜[4]、苦瓜[5])蔬菜外,菜豆[6]、韭菜[7]、大蒜[8]均能受害,所以很難用更換品種或換茬進行防治。
1.2傳播
灰霉病菌如其他真菌一樣,孢子體積小、數量大、質量輕,主要通過氣流傳播。據測算,兩個灰霉病病斑上產生的病原孢子就可以隨氣流傳播到667 m2棚的每個角落,條件適宜時引發灰霉病的大暴發。病原菌的寄生性較弱,灰霉病的暴發依靠的是數量龐大的病菌孢子?;颐共“l生后,腐爛的花、葉等落到植株其他部位會引起該部位的腐爛發病。水流傳播雖然不是灰霉病傳播的主要途徑,但水分濕度卻是灰霉病發病的關鍵。灰霉病屬于低溫高濕型病害,病害的發生離不開水。水流傳播主要有雨水、露水、灌溉水3種。雨雪天氣氣溫低、光照弱,無法進行通風降濕,棚內相對濕度基本都在90%以上,非常適合灰霉病的發生與傳播。
2病害田間識別
2.1葉受害癥狀
番茄葉片受害多自葉尖開始發病形成V字形病斑,病部初為水漬狀,淺褐色,后逐漸向內發展變為褐色,病斑的擴展一般不受葉脈的限制,形成有粗淺輪紋的菱形或半圓形的病斑,使葉片變軟下垂。在菜豆、茄子等蔬菜的葉片上,病斑近圓形,有輪紋,很容易破裂,潮濕時病斑上生有淡灰色稀疏的霉層。在潮濕的條件下病斑不斷擴大,以至全葉枯死。在蔥蒜類上發病的初期,往往葉片生出許多白點,后期葉片干枯,上生大量灰色霉層。
2.2莖受害癥狀
番茄莖受害,初始產生水漬狀小點,后擴展成長條形病斑,高濕時病部生灰色霉層,嚴重時病部以上植株枯死。豆科蔬菜莖被害,因其木質化較快,一般不引起莖的折斷,而僅是表皮腐爛,在干燥時,外皮開裂呈纖維狀。蔬菜莖部被害雖然多為病葉上的病菌蔓延所致,但也可直接被侵染,先形成小點再向四周擴展,這樣的病斑多在分杈處。
2.3花受害癥狀
一般從初花期即有發生,花瓣及萼片處變軟、萎縮腐爛,表面生霉,嚴重時整個花死亡,并向其它的花上蔓延,使整穗的花死亡。
2.4果實受害癥狀
番茄多以青果受害為主,初期病果失綠引起果面局部變白呈水漬狀,以后表面上生濃密的灰色霉,后期病部產生黑褐色糞狀菌核,并引起果肉的腐爛。
3無公害防治措施
3.1農業防治
3.1.1清除病殘要清除老葉、黃葉、爛葉和枯枝,以及殘花和病果。這是植株調整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其意義就在于這些病殘體雖然不消耗營養,但容易感染病害,成為傳染源。因此,一定要及時清除,包括掉在地上的。清除病殘體要在晴天進行,并且在清除后要噴灑一次殺菌劑,避免病菌從傷口感染,可噴施鏈霉素3 000倍液進行預防;或者在摘除感染灰霉病的組織時,用打火機燒一下或者用小袋將整個部位包住,再進行清理;最后,將病殘體帶出棚外,集中深埋。
3.1.2采用無滴膜棚室內地膜全覆蓋,膜下暗灌,棚脊高處放風,使用無滴棚膜并增設棚前沿防水溝,集棚膜水于溝內排除或滲入地下,減少棚內水分蒸發。
3.1.3灌水冬季大棚內灌水注意陰天不澆、晴天澆,下午不澆、上午澆,不澆明水、澆暗水。苗期、連陰天和低溫情況下要控制澆水。
3.1.4清潔棚膜常擦拭棚膜,保持棚膜良好的透光性,增加光照,提高溫度,降低相對濕度。
3.1.5發病器官處理對不易摘除的發病器官,于發病初期用蠟燭火焰熏烤病部,可減輕危害。出現病株后要減少人員在株間走動,更不要在已發病和未發病的棚室間串棚,避免傳播。
3.2化學防治
3.2.1種子處理可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泡種子20 min,流水沖洗40 min后使用;也可采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浸種或用代森鋅、福美雙、百菌清等拌種。
3.2.2土壤處理連作大棚要利用春秋茬之間的高溫期進行土壤消毒。利用太陽能加釀熱物是最為經濟有效的方法:在春茬的保護地蔬菜拉秧后(大約是6月上旬),將田間的病株處理干凈,每667 m2施入草粉500~1 000 kg,再施入100 kg消石灰,將其翻入土中,做成畦,澆足水,覆上塑料膜,將塑料膜蓋嚴,處理10~15 d,地表溫度可升至50~60 ℃,滅菌效果顯著,同時能改良土壤。
3.2.3噴熏結合防治灰霉病不能單靠噴藥,還要配合熏煙。
噴藥:在晴好天氣下進行,可在上午葉片干后或下午噴藥,但嚴禁中午高溫時間用藥,以防產生藥害。藥劑可選擇撲海因1 500倍、嘧霉胺1 000倍、煙酰胺800倍、嘧菌環胺1 000倍、乙烯菌核利800倍等藥劑。
熏煙:可在傍晚閉棚前熏施,也可在陰天時熏煙。煙劑可選百速煙劑、菌核凈煙劑等。
一般情況下,噴藥與熏煙交替進行即可,或者噴2次藥、熏1次煙。若灰霉病發生較重時,則可將噴藥與熏煙結合起來進行防治,即白天噴藥、晚上熏煙。另外,不論是藥劑,還是煙劑,都要按照作物的不同而選擇。如茄子和豆科蔬菜對嘧霉胺敏感,因而在選擇藥劑時,盡可能地選擇其它藥劑;這二類作物也對菌核凈敏感,因而在熏煙時一定要嚴格控制用量和熏煙時間,其安全用量為200 g/667 m2,熏煙時間為8 h左右。
3.2.4輪換用藥目前市場上常用的殺灰霉藥有菌核凈、腐霉利、異菌脲、嘧霉胺、嘧菌環胺、煙酰胺、啶菌惡唑等。為防止產生抗藥性和提高防效,建議輪換交替用藥或合理復配使用。
發病前:可用腐霉利1 000~1 500倍、異菌脲1 000~1 500倍等藥劑交替輪換噴霧;也可與百菌清或銅制劑一起噴用預防灰霉病的發生,避免重復用藥,防效差的情況發生。
發病初期:可用乙烯菌核利(農利靈)800倍、嘧霉環胺(和瑞)1 000倍、嘧霉胺(施佳樂)1 000倍、啶菌惡唑(菌思奇)2 500倍等藥劑輪換用藥進行噴治。
發病高峰期:可用腐霉利或異菌脲與發病初期的應用藥劑混配進行防治。
3.2.5用紅糖發酵液防治取紅糖、白衣酵母、水按30∶1∶50的比例混合均勻,在室溫下發酵15~20 d,使用時加入米醋、燒酒各10份,稀釋100倍后噴灑植株,間隔7 d噴灑1次,連續4~5次,在發病初期開始使用,可以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3.3物理防治
可用52 ℃溫水浸種30 min,晾干后備用。
3.4生態防治
即利用溫濕度來控制病害的發生,選晴天上午閉棚增溫,氣溫達到33℃后,維持較短的時間再放風,氣溫在25℃以上時持續放風,使下午溫度保持在23~25℃,降到20℃左右時停止放風,夜溫保持在15~17℃。
參考文獻:
[1] 劉琳,石碧海.棚室番茄灰霉病無公害防治技術[J].上海蔬菜,2009(3):67-68.
[2] 趙學寧.大棚茄子灰霉病綜合防治要點[J].西北園藝:蔬菜,2008(2):29.
[3] 趙滿亮,張仁剛,羅向瓊.辣椒灰霉病在冬季小拱棚育苗中的發生與防治[J].農技服務,2008,25(8):51.
[4] 周明方.大棚黃瓜灰霉病防治方法[J].農村實用技術,2009(7):31-31.
[5] 李傳華,邱慧芹.高緯度地區日光溫室苦瓜灰霉病的發生規律和無公害防治技術[J].現代化農業,2008(5):44-45.
[6] 靳亞東,李玉紅,孟瑩.日光溫室菜豆灰霉病的無公害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08(2):21.
[7] 王桂清.大棚韭菜灰霉病無公害防治[J].青海農技推廣,2009(1):53-53.
[8] 咸豐,郭瑞峰.設施大蒜灰霉病綜合防治措施[J].西北園藝:蔬菜,2008(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