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溫室黃瓜新品種津優35號具有高產、優質、耐低溫弱光、適應性強等優良種性,是適于越冬日光溫室長周期栽培的優良品種。通過對河北省館陶縣壽山鎮陳范莊村陳發恩、李保軍、閻恩亮等6戶菜農進行的津優35號黃瓜越冬長周期示范栽培進行總結分析,確立了溫室黃瓜長周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措施,包括良種選擇,采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營造良好的土壤團粒結構,適期早播,加強中耕管理,延遲扣地膜時期,植株調整、溫度管理等。2008—2009年度,該示范點最高產量達到47.7萬kg/hm2,產值高達907 125元/hm2,創造了該縣設施黃瓜越冬生產產量與產值的新記錄。
關鍵詞:津優35號;黃瓜;日光溫室;長周期;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42.2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0.01.015
Character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New Cucumber Variety Jinyou NO.5
LI Jia-wang1, ZHANG Wen-zhu1, LI Yu-he1, WANG Ji-zhou2
(1.Tianjin Kernel Cucumber Research Institute , Tianjin 300192, China; 2.Hebei Jizhou Seeds Company Limitted, Hebei 057154, China)
Abstract:Jinyou No.35 is a new cucumber variety with high yield, high quality, tolerant to cold and weak light, and high suitability, suitable for long life cultivation in solar greenhouse. The cultivate techniques for Jinyou No.35 in Guantao county, Hebei province were summarized, the technique measures for high yield and high benefit cucumber cultivation in solar greenhouse, which consisted of variety selection, using of straw reactor, enhancing intertill management, delaying film covering on earth, temperature management and so on were definited for guide of the techniques, this demonstrate site produced cucumber yielding 477 000 kg/hm2, gained benefit 907 125 yuan/hm2, that is the new record of the county.
Key words: Jinyou No.35; cucumber; solar greenhouse; long life cultivation;cultivation techniques
不斷篩選最佳越冬日光溫室黃瓜新品種,提高科技育種的創新指數;深挖越冬日光溫室黃瓜的生產潛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越冬日光溫室黃瓜的產量和產值,是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筆者自2007年選定河北省館陶縣壽山鎮陳范莊村陳發恩、李保軍、閻恩亮等6戶菜農作為科技示范戶,在其日光溫室進行津優35號黃瓜新品種高效生產試驗示范。將當地的生產經驗與品種特性相結合,采取綜合配套栽培技術,使日光溫室津優35號黃瓜產量、產值逐年提高,總結出具有當地特色的高產高效新技術。陳發恩等6戶菜農2007—2008年平均每667 m2溫室黃瓜產量為2.3萬kg,產值達54 324元;2008—2009年最高產量達到3.18萬kg/667 m2,產值高達60 475元,創造了該縣設施黃瓜產量與產值的新記錄。
1津優35號黃瓜品種性狀及高產優質特性
1.1主要性狀
津優35號黃瓜以主蔓結瓜為主,葉片中等大小,瓜碼密,單性結實能力強,化瓜少,畸型瓜(彎瓜、尖嘴、大肚等)率低,商品外觀好;該品種早熟、豐產、耐低溫、弱光、高濕高溫,耐、抗病毒病,后期耐熱,適應性強,連續7 d最低7~8℃低溫弱光條件下生長發育正常,生長后期在36℃高溫條件下仍可正常結瓜,適應日光溫室越冬及早春栽培中極端溫光條件,與目前生產栽培中同類品種相比具有明顯優勢,特色鮮明、商品品質突出,深受我國廣大種植戶和推廣者的歡迎。
1.2 延長了黃瓜收獲期,效益特點為前、中期產值高,后期產量高
示范黃瓜生育期達到320 d,收獲期長達270 d,長周期栽培是津優35號黃瓜超高產的重要環節。從黃瓜全收獲期各旬的產量和產值結果分析,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期,從開始采收到2月初為前期,共85 d,采瓜量5 519.6 kg,占總產量17.3%,產值約16 062.9元,占總產值26.5%。從2月初到4月底為中期,共90 d,產瓜量達到高峰,每667 m2產瓜18 663.7 kg,占總產29.3%,產值約27 096.2元,占總產值44.8%。從5月初以后至拔秧為后期,共85 d,產瓜32 048.8 kg,占總產量的50.3%,產值15 523.7元,占總產值的25.6%。前期和中期合計產量達總產量的49.7%,產值占74.4%,可以說前期與中期是高額產值形成的關鍵時期,而后期產量達總產量的50.3%,表明津優35號黃瓜本身后期耐熱,高溫時節產瓜量高,適應性強。
1.3優良的商品性和高成瓜率是獲得高效益的重要因素
筆者于2008年12月上旬和2009年3月上旬、4月中旬、7月下旬分別數次對該地津優35號不同時期生育性狀及商品瓜的銷售和菜農的反映情況進行調研。菜農們一致認為,津優35號瓜碼密,瓜條順直,瓜把小于瓜長1/8,畸型瓜率極低,口感好,商品性突出。該品種回頭瓜多,單性結實能力強,瓜條生長速度快,豐產潛力大,生長后期主蔓掐尖后,側枝兼具結瓜性且能自封頂。該品種表現出耐高濕、高溫、抗病毒病、生長期長、不易早衰等優良性狀。
此外,我們還抽查津優35號不同時期商品瓜合格產品比例,其中A類品占85%,B類品占12%,C類品僅占3%,菜農們反映,津優35號商品瓜不同時期售價均高于其它品種0.15~0.6元,而且菜農采摘的津優35號商品瓜不用進市場銷售而由菜販直接到地頭收購。2009年,陳發恩等6位科技示范戶生產的津優35號黃瓜大部分被經銷商銷往超市和飯店,部分進入農貿市場。同時,示范戶溫室與鄰近播期相同而品種不同溫室相比,病害發生輕而晚,未受越夏高溫、高濕、多雨影響,死秧少且沒有發生病毒病為害。
2 高效豐產栽培的主要做法和特點
黃瓜高產是在適宜的群體密度和與品種相適應的栽培管理條件下,以單株產量優勢來獲取的。種植津優35號采用大行距95 cm,小行距45 cm,株距25 cm。每667 m2種植3 400~3 500株。于2008年9月19日播種,9月25日采用白籽南瓜嫁接,10月10日定植,11月7日開始采收根瓜,8月15日拔秧,采收期長達320 d。
2.1 采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
該技術利用植物秸稈在菌種的作用下分解發酵,產生二氧化碳和有機酸類物質并釋放熱量,二氧化碳直接被黃瓜吸收,達到增強光合作用的目的;秸稈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可以提高地溫2~3 ℃,提高棚溫3~4 ℃,秸稈發酵分解產生的廢渣可以作為有機肥料,有利于黃瓜的高效吸收利用。該技術不僅能有效防治土傳病害,還能改善土壤結構,有效地克服設施蔬菜土壤連茬障礙、減輕偏施肥料而造成的鹽害,提高黃瓜產量和品質。農戶的實際應用表明,采用該技術后黃瓜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蔓枯病等病害明顯減輕,全程總用藥次數可以降低50%以上,有效降低農戶的勞動強度和支出,并相應改善產品品質,提高產品無害化程度。
具體做法:將溫室種植用地按一定規格挖條形溝,深30~35 cm,鋪滿秸稈,將稀釋好的菌種均勻地灑在秸稈上,再用土將秸稈蓋平,南、北兩端要留出通氣道;灌水澆透,灌水5~7 d后,按大小壟做成小高畦;待定植后,按20 cm見方,用14號鋼筋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稈層為準,每株3~4個孔。
2.2 做好株型調整,培育健壯的單株和良好的群體結構,提高植株光合效率
利用盤秧及摘葉等措施,始終控制植株的功能葉片數在13~15片,每個葉片的平均葉面積為356.5 cm2,單株葉面積4 800 cm2左右,植株在室內的高度維持在1.65~1.85 m,葉面積系數為2.48。這樣在黃瓜生長的中后期一直使黃瓜植株與溫室頂部保持著一定的空間,以便利于溫、濕度的循環和光照的均衡。另從植株生長狀況分析,到拔秧時,黃瓜秧生長長度為7.55 m,每株生長葉片84.4片,每株黃瓜平均采收商品瓜38.3條,單株平均產瓜8 kg,單株均產值約17~18元。
3高效豐產的關鍵措施
3.1培肥地力,營造良好的土壤團粒結構
示范溫室均為種植18年的老棚區,重茬嚴重,溫室內栽培床土為沙質壤土,每667 m2年施腐熟雞糞5 m3、牛糞5 m3、磷酸二胺50 kg做底肥,黃瓜生長過程中根據生長情況分期追肥,總控制量在300 kg以內。此外,特別注重不施具有揮發性的氮素肥料及不用殺蟲菌劑灌根,以保護土壤中蚯蚓的生長和繁殖,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通過以上措施,土壤達到了一級菜園土的標準。
3.2適期早播,選用嫁接壯苗
為避開幼苗定植后遇到連陰寡照的不良條件,將播期從傳統的10月中旬提早到9月中旬,而將定植期安排在10月中旬,利用良好的溫、光條件加快緩苗速度,培養健壯植株,增強了抵御不良環境條件的能力。選用健壯的嫁接苗定植,以增強根系,增加抗土傳病害和耐低溫能力。及時淘汰由于嫁接愈合不良,所出現的一些弱苗。
3.3加強中耕管理,延遲扣地膜時期
定植時澆足定植水,定植后適當蹲苗, 適量控水及溫度,利于深扎根、莖粗壯、葉色深綠,防止秧苗徒長。約4 d后達到適耕期開始中耕,注意淺鋤背,深鋤溝,溝部中耕深度10~12 cm,7~8 d后再中耕,切斷地表毛根,使根系下扎,培養土壤深層根系的發育。11月5日開始少量采瓜,前期適當疏瓜或提前采收,以免影響植株營養體生長,而且能促進植株生長發育,提高總產量。澆水后再行中耕控水,如遇連續陰雨天氣,更應及早采摘,必要時進行疏瓜。至12月上旬才在小高畦上蓋地膜,提高地溫,降低室內空氣濕度,減少棚內結露。采收期掌握需水快澆、需肥快施、有瓜快摘的原則,充分發揮優良品種的增產潛力。
3.4及時進行植株調整,控制有效功能葉片和合理的群體結構
在莖高至2~2.2 m時采用盤秧的措施,同時摘除部分下部老葉和病葉,使其功能葉片數維持在13~15片,植株高度控制在1.7~1.9 m之間,有利于植株中、下部的采光效果和溫室溫度的均衡分布。津優35號瓜碼密,結瓜能力強,且不易化瓜,畸形瓜率低,一般不再噴施增瓜靈及保果靈等類激素藥物。強調必要時可進行疏瓜。另外,為保證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協調及龍頭旺盛,建議越冬茬7節以下底瓜全部掐掉。肥水供應要充足,保證植株營養充分。
3.5嚴格控制溫室環境,保持植株生命的旺盛
嚴冬,在溫度最低光照也最弱時期,應盡量增加光照,以保溫,防寒為中心,及時排濕,預防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蔓枯病等病害發生。保持黃瓜正常的光合作用;白天室內氣溫20~30℃,在氣溫>30℃ 時開始放風,夜間維持在10~15℃,不低于8℃,早春,白天溫度保持在25~35℃之間,大于35℃放風,夜間維持在10~14℃,不超過15℃。畦面覆蓋地膜,減少水分蒸發和空氣濕度,盡量減少澆水次數,并把澆水安排在晴天上午進行。生長中后期應及時采摘,不可過分壓瓜,以保持龍頭旺盛生長。
3.6病害防治以加強管理預防為主,藥劑防治為輔
示范溫室中主要病害是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對病蟲害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生長期及時排除棚內濕度,盡量減少病害的發生;在低溫寡照、連續陰雨期,或澆水后的晚上及時用百菌清煙劑熏棚;如有病害發生,應對癥及早進行藥劑防治。冬季和陰雪(雨)天用百菌清粉塵劑或煙霧劑防治;早春,選擇晴天噴灑瑞毒霉或克抗靈液劑,同時注意及時將病葉、病瓜摘除,集中到室外處理。白粉病為害不大,應用百菌清煙霧劑就能控制。對蚜蟲主要采用敵敵畏煙霧劑熏煙,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 張文珠,李加旺,王疆,等.日光溫室黃瓜新品種津優35號的選育[J].中國蔬菜,2007(12):33-35.
[2] 李平.秸桿生物發應堆技術在設施栽培黃瓜上的示范推廣[J].農業知識,2008(7):35-36.
[3] 李加旺,凌云昕,王際洲,等.黃瓜栽培科技示范戶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4] 任志雨,宋艷娜.秸稈基質的不同配比對黃瓜幼苗生長的影響[J].天津農業科學,2007 (4):15-17.
[5] 任志雨,沈絮.秸稈基質對黃瓜生長、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天津農業科學,2007 (2):23-25.
[6] 李加旺,張文珠,孫忠魁.津優5號黃瓜品種特性及栽培技術[J].天津農業科學,2000 (4):30-32.
[7] 張文珠,王疆,李加旺,等.津優31號黃瓜品種特性及栽培技術[J].天津農業科學,2005 (8):17-19.
[9] 高麗紅,陳青君,張福墁.不同黃瓜品種設施栽培生長發育的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1 (1):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