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茄子新品種紫云是以自交系126bd為母本、43-h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雜種。中熟,果型指數0.89,果面光滑,深紫色,有明亮光澤,果臍小,肉質潔白,平均單果質量400 g左右,產量7 000 kg/667 m2以上;較抗黃萎病,適合華北、東北及西北地區露地和保護地栽培。
關鍵詞:茄子;選育;雜交一代
中圖分類號:S641.1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0.01.036
A New Eggplant Hybrid——126bd×43-h
WANG Li-ying, SHI Yao, LIU Wen-ming, YU Hai-long
(Tianjin Kernel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 ,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Ziyun is new middle mature eggplant F1 hybrid developed by crossing inbred lines 126bd and 43-h.The index of shape is 0.89, average fruit weight is 400 g with deep purple and smooth skin. The flesh is white and tender. It has middle resistance to verticillium wilt. It is suitable to be planted in northwest and north China regions in open and protected field, the yield is about 7 000 kg/667 m2.
Key words: eggplant; breeding; F1 hybrid
1選育過程
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2003年開始對紫圓茄材料進行果臍大小鑒定,并通過連續回交選育出小果臍(<3 cm2)純合自交系11個。2005年配制組合55個,2006年在早春大棚觀察比較,組合126bd×43-h表現優良。2007年、2008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暫定名紫云。
母本126bd:中晚熟,植株高大直立,葉片肥厚,株高100~105 cm,開展度55 cm,果肉潔白,果臍極小,對茄以上果臍呈點狀。果實高圓,果型指數1.1,果皮顏色紫紅,果面光滑。父本43-h:中早熟,長勢中等,株高70~80 cm,開展度60~65 cm,葉片大小適中。果實扁圓,果型指數0.7,顏色深紫有光澤,著色好,果肉潔白緊實。
2品種鑒定結果
2.1豐產性
2.1.1品種比較試驗2007年以快圓茄和圓豐一號為對照,在蔬菜研究所大棚內對新組合126bd×43-h的經濟性狀進行品種比較試驗,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8.5 m2,1月15日播種,2月20日分苗,4月9日定植,采用2次整枝的方法繼續進行秋延后試驗:提前預留側枝,在7月中旬剪掉地上部兩個主桿,促進側枝生長,11月前采收結束,見表1。

新組合126bd×43-h春秋兩季累計單產量達到了7 992.6 kg/667 m2,比快圓茄增產63%,比圓豐一號增產29.6%。平均好果率達到了86.6%,比快圓茄好果率提高了8.4%,比圓豐一號提高了3.0%。
2.1.2區域試驗2008年分別在西青當城、唐山灤南縣進行了露地區域試驗,126bd×43-h平均產量7 263.3 kg/667 m2,比對照快圓茄增產18.8%;好果率比對照提高10.8%。見表2
2.2抗病性
2007年品比試驗的同時進行田間抗病性調查,新組合126bd×43-h黃萎病發病率為15.2%,比對照快圓茄低14.9%,病死株率為3.0%,比快圓茄低8.8%。對育成品種的室內抗病性鑒定委托天津農科院植保所進行,新組合126bd×43-h對黃萎病的抗性達到了中抗水平,對照快圓茄雖也表現中抗,但病情指數比126bd×43-h 高出4.4個百分點,鑒定結果見表3。
2.3品質分析
委托天津市質量監督檢驗站第19站檢測組合126bd×43-h部分營養品質,結果見表4。新組合水分、總蛋白和總糖含量基本與對照快圓茄相近,粗纖維含量略有增加,VC含量僅降低4.2 mg/kg。
3品種特征特性
126bd×43-h為雜交一代紫圓茄,中熟品種,平均第8~9節位著生門茄;株高約95 cm,開展度60 cm,株型較直立;莖紫色,葉緣波浪型,葉脈紫色,心葉紫綠,紫花。果型指數0.89,果面光滑,深紫色,有明亮光澤,果臍小,肉質潔白細嫩,風味佳,平均單果質量400 g左右; 2 000~2 500株/667 m2,產量7 000 kg/667 m2以上;較抗黃萎病、根腐病;適合華北、東北及西北地區露地和保護地栽培。

4栽培技術要點
培育適齡壯苗,華北及東北地區,春露地栽培苗齡60~70 d,早春保護地栽培苗齡70~80 d,2~3片真葉時分苗1次,緩苗后白天保持25 ℃以上,夜晚保持15~20 ℃,適當澆水,提前噴施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苗期猝倒病。定植前加大通風量進行煉苗。
露地定植株距50 cm,行距55 cm,保護地株距45 cm,行距50 cm左右。露地采取四稈整枝,保護地雙稈整枝法,門茄坐果后去掉下部老葉,對茄果以上去掉兩稈之間遮蔭的葉子,利于通風透光,增加果實著色。
茄子連續坐果能力強,喜肥水,一般每667 m2施優質有機肥3~4 t,磷肥50 kg,鉀肥20 kg作為基肥。門茄采收后重施1次肥,以后每采收1次,追肥1次。后期露地高溫干旱時加強水分管理,可大幅度提高產量。
參考文獻:
[1] 王利英,石瑤,劉文明,等.茄子果實主要性狀與果臍因素的相關和通徑分析[J].天津農業科學,2008(5):11-13.
[2] 劉文明. 茄果類蔬菜日光溫室育苗的栽培診斷[J]. 天津農業科學,2001 (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