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靜海縣西瓜栽培方式演變的分析,論述了不同生產方式下西瓜栽培特點,闡述了設施栽培對西瓜產量、種植效益的影響和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作用。
關鍵詞:西瓜;設施栽培;方式;演變
中圖分類號:S651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0.01.008
Evolution and Practice of Facility Cultivation of Jinghai Watermelon
ZHANG Hong-li
(Tianjin Jinghai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Jinghai,Tianjin 3016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ltivation evolution for Jinghai county watermel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melon cultivation were discussed in the different production modes, effects of facility cultivation on watermelon output and benefits, and its role of increasing the agriculture and rural incomes were also expounded.
Key words: watermelon; facility cultivation; methods; evolution
西瓜原產于非洲熱帶的干旱沙漠地帶,屬喜溫、耐熱性作物。植物學分類屬葫蘆科,西瓜屬,西瓜種。西瓜的適應性較強,在中國的種植區域較廣,根據不同區域氣候分布及特點,可劃分為北方多旱氣候、西北干燥氣候、南方多濕氣候3個栽培主區。西瓜正常生長所需最低溫度10 ℃,最高溫度40 ℃,最適溫度25~30 ℃,整個生育期需積溫2 500~3 000 ℃。西瓜屬喜光作物,生長期間需充足的日照時數和較強的光照強度,一般每天應有10~12 h的日照,結果期光飽和點10萬lx以上[1]。
1靜海縣自然條件
靜海縣氣候類型屬于半濕潤半干旱大陸季風氣候,是北方多旱氣候西瓜栽培主區、華北大型品種栽培副區。年平均氣溫12.4 ℃,10 cm平均地溫12.8 ℃;最冷為1月份,平均氣溫-4.0 ℃;最熱為7月份,平均氣溫26.6 ℃,極端最高溫度41.6 ℃,極端最低溫度-24.9 ℃,大于10 ℃有效積溫4 234.9 ℃。年平均降雨量552.5 mm,蒸發量1 888.9 mm,全年日照時數2 699.1 h,無霜期208 d,初霜期10月22日,終霜期3月27日[2]。比較適宜西瓜種植,尤其發展設施西瓜的潛力比較大。
2靜海縣西瓜栽培方式的演變
靜海縣西瓜栽培歷史悠久,常年種植面積1 333 hm2左右。由于自然條件比較適宜西瓜種植,加上長期積累的種植經驗和技術,形成了獨特的西瓜種植文化,培育了以臺頭“弘歷福”牌西瓜為代表的特色西瓜產品。從栽培方式演變上可劃分為5個階段,即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前的露地栽培,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后地膜栽培,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后小拱棚栽培,進入21世紀后的冷棚栽培和日光溫室栽培。
2.1露地栽培
西瓜種植歷史上最原始、最普遍、面積最大的栽培方式。其特點是,依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確定播期、品種和管理技術,產量、品質、效益受自然條件的影響比較大。靜海地區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7月—8月初收獲,一年種植1茬,產量低,效益差。
2.2地膜覆蓋栽培
西瓜地膜覆蓋栽培是目前最常見的栽培方式。其特點是,投資少,作用大,效果好。一般為節省地膜,于種植溝內以50 cm的行距平行種植兩行西瓜。用寬70~90 cm,厚0.008 mm的薄膜雙行覆蓋。通過利用地膜覆蓋西瓜根際地面,可提高土壤溫度4~7 ℃,改善了西瓜地下部生長條件,使西瓜播期提前10 d左右,成熟期提前10 d以上,延長了西瓜的上市期,增產增收。
2.3小拱棚雙膜覆蓋栽培
西瓜小拱棚雙膜覆蓋栽培是90年代初開始推廣的設施種植方式。其特點是成本低、效果好、結構簡單、實用性強。骨架一般采用寬2~3 cm,長2 m的竹片,按一定的行距,隔1 m插1根,然后彎成寬約1 m,高約0.5 m的半圓形拱架,先用0.008 mm的超薄膜覆蓋種植溝,然后覆蓋厚0.05 mm,寬1.8~2 m的農膜,構成雙膜覆蓋形式[3]。由于采用雙膜覆蓋,棚內地溫較露地高10 ℃左右,可提早20 d以上使氣溫穩定達到15 ℃,為西瓜提前定植和正常發育提供了小氣候保障,使西瓜上市時間比露地栽培提早30~40 d。
2.4冷棚栽培
西瓜冷棚栽培是西瓜設施栽培的一種主要方式。其特點是設施投資較大、產量高、品質好、效益顯著。一般設計材料為竹木水泥結構,單棚長100 m,寬12 m,占地0.13 hm2。由于西瓜的各個生育期在保護條件下完成,比較有利于品種特性的發揮和人為調控西瓜生長條件,成熟期比露地栽培提早50~60 d,效益顯著。
2.5溫室栽培
西瓜溫室栽培是近年新興的一種栽培方式。其特點是,設施投資大,生產效益高,風險比較小。可分為有立柱竹木墻體結構和無立柱鋼架保溫墻體結構。靜海地區一般設計為跨度6 m左右,長50 m左右,矢高2.2~2.4 m,后坡長2~2.5 m。由于棚室建造標準高,增溫、保溫效果好,西瓜的定植時間伸縮性較大,種植形式可采用搭架或吊蔓生長,可滿足精品瓜、禮品瓜的生產。
3靜海縣冷棚西瓜栽培實踐
2006年,靜海縣臺頭鎮義和村示范種植冷棚西瓜0.5 hm2,竹木結構,單棚長100 m,寬12 m,每隔3 m埋設一排橫斷面規格為9 cm×7 cm的水泥柱。其中,中間水泥柱高2.5 m,邊2柱高2.0 m,兩側邊柱高1.5 m,埋深40 cm,兩側邊柱外傾15度。冷棚頂用直徑5~10 cm的竹篙搭設,鐵絲固定。早春冷棚西瓜栽培采用4層膜保溫,其中外層膜為厚0.12~0.18 mm的大棚膜;2層膜距外膜15~20 cm,寬2 m,厚0.012 mm;3層膜為小拱棚膜,一般寬2 m,厚0.012 mm;4層膜為地膜,寬0.9 m,厚0.008 mm,灰色或黑色膜。12月下旬開始育苗,2月上旬嫁接,下旬完成定植,4月中下旬頭茬瓜收獲[4],5月上中旬大量上市,平均單產22.5 t/ hm2,售價2.6元/kg,產值5.85萬元/hm2,效益非常可觀。2007年示范早春冷棚西瓜1.3 hm2,平均單產36 t/hm2,售價2元/kg,產值7.2萬元/hm2;同年開始冷棚夏播西瓜栽培示范,面積2.7 hm2,采用品種魯青、京欣系列,7月下旬育苗,8月上旬定植,10月15日開始成熟,10月底至11月上旬大量上市,單產34.5 t/hm2,售價1.8元/kg,產值6.21萬元/hm2,年產值13.41萬元/hm2。2008年發展早春冷棚西瓜栽培33.3 hm2,平均單產37.5 t/hm2,售價2元/kg,產值7.5萬元/hm2;夏播冷棚西瓜栽培20 hm2,平均單產37.5 t/hm2,售價2元/kg,產值7.5萬元/hm2,年產值15萬元/hm2。2009年發展早春冷棚西瓜栽培53.3hm2,平均單產39 t/hm2,售價2元/kg,產值7.8萬元/hm2;夏播冷棚西瓜栽培20 hm2,平均單產36 t/hm2,售價2.4元/kg,產值8.64萬元/hm2,年產值16.44萬元/hm2。形成了靜海縣的設施西瓜生產示范基地,產業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不僅解決了西瓜上市集中的問題,而且大幅度提高了西瓜種植效益。據調查,采用早春冷棚西瓜栽培方式,平均單產36.75 t/hm2,產值7.47萬元/hm2,比雙膜西瓜增產6.25 t/hm2,單季增加產值2.97萬元/hm2。
參考文獻:
[1] 王洪玉.西瓜早熟高產栽培技術[M].吉林:延邊人民出版社,2003:34-35.
[2] 天津市靜海縣統計局.農業生產、農村經濟、氣象,農村基本情況.靜海縣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80—2006.
[3] 蔣有條,王堅,吳明珠,等大棚溫室西瓜甜瓜栽培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10:154
[4] 董家行,鄭淑清,李淑英,等.冷棚西瓜1年2茬高產栽培技術[J].北京農業,2009(3):24-26.
[5] 樊祥勇.西瓜大棚育苗移栽種植技術[J].種子科技,2009( 6):44-46.
[6] 丁啟勇,王建鋒.西瓜雙膜栽培技術[J].農村科技,2008(11):31-31.
[7] 石麗杰,李玉福,劉淑清,等.冷棚西瓜無公害栽培技術[J].吉林蔬菜,200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