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的張五常
《多難登臨錄》書名源于杜甫的名詩《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這一書名很貼題,從炎黃子孫的角度看,從2008年9月起,經濟發展復雜繁多,沒有一項令人高興,或大或小都可以“難”字形容。書中精選了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教授55篇博文,文中體現出教授百無禁忌、依理直說的率直個性。
美國史無前例的金融風暴爆發以來,一個普遍流傳的誤會,是認為這是自由市場失敗的證明。而張教授在多篇相關文章里清楚地闡明,美國的金融制度根本不是什么自由市場,而是政府干預與市場運作混合在一起的,而且還是最糟糕的混合,即政府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管。風暴爆發之前教授就有過不祥的預測,風暴驗證了教授的理論,那么,接下來各國的金融監管當局該管什么不該管什么,也許可以認真聽聽老人家的建議了吧。
書中教授對于新《勞動合同法》的批駁,更是毫不留情面。但誰也不會否認,他言辭犀利的批駁完全是出于拳拳之心。究竟怎樣才能保證底層勞動者的收入?答案很顯而易見,只有把中國的經濟發展起來,把蛋糕做大了,才可保證讓底層的人也分得更多的蛋糕。而如今新勞動法使得工業成本上升,使得很多底層人員失去了獲得收入的機會,說是“好心辦壞事”,應該是比較客氣的批評吧。
這次的結集中還討論了人民幣的處理、金融中心的考慮、醫療改革的困難,以及經濟學本身的災難,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教授的語言風格,包括也許會影響內地讀者閱讀的粵語方言。但細細品味,如果真的改掉了這些,讀來就不是原汁原味的張五常了。相信喜愛張教授的讀者會接受并喜歡這些保留吧。
《身份與暴力》
[印]阿馬蒂亞·森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10版
世界也許充斥著越來越多的暴力,但是諾貝爾獎得主阿馬蒂亞·森認為,驅使著這些暴行的,不僅僅是那些不可解脫的仇恨,還有人們的思想混亂。人們應當更為清晰地理解人類自由,并成為全球公民社會中富有建設性的公共表達者。
《行善的誘惑》
[美]彼得·德魯克著
東方出版社2009年10版
德魯克生前僅有的兩部小說之一,它全面洞悉了組織中人性的沖突,認為善是一種信仰,行善是一門藝術,懂得行善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人物。閱讀本書,學習如何在組織中建立套善的體系,它是中國管理者最重要的課程。
《助推》
[美]理查德·H·泰勒卡斯·R·桑斯坦著
中信出版社2009年12版
為什么聰明人的選擇往往不太高明?《助推》認為原因在于,人類往往存在各種各樣的偏見,從而導致我們錯誤的認識。這本書用行為經濟學研究成果“助推”人們在選擇中少犯錯誤。
《9個月扭虧為盈》
[日]猿谷雅治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9月版
本書講述了一位總經理奉命將長期虧損公司扭虧為盈的紀實故事,其中充滿了在任何公司都能運用的經營教誨。在短短9個月時間內,他利用現有的設備和人員,只靠對公司內部的改革就實現了公司的盈利。
《麥當勞準則》
[美]保羅·法賽拉阿迪娜·戈恩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作者從16歲起即在麥當勞打工從最基層的操作工直做到地區副總裁。他從自己的工作心得出發,結合麥當勞管理人員和員工的實踐,總結出麥當勞企業文化的7個準則,正是這7個準則將麥當勞帶向了成功。
領導力秘語
多年來,管理大師、專家顧問及學院教授們往往異口同聲地宣稱:他們能夠通過教育把管理者培養成領導者。但《真北》一書提出,“領導的心智不是學來的”。相反,領導者是由個人危機及其他生活經歷共同塑造而成的。這種經歷常常發生在年輕時代,或是中年時期,它能使人產生強烈的使命感。如果這種觀點是正確的,那么許多花在領導力培訓上的錢就是不折不扣的浪費。
該書的寫作是在對125位領導進行深入采訪的基礎上完成的。書中認為,真正優秀的領導者擁有令組織中所有人都理解并欣賞的品質。這就是“真北”的精髓所在。
《真北》體現了領導理念上的鮮明變化,即由“命令控制”式管理向協作型管理的轉變。最關鍵的是,要認識到管理活動并不是圍繞“我”,即CE0的活動,而是關于“我們”,即整個團隊的活動。“領導者的作用并非迫使其他人服從,而是在于通過授權使他人學會領導”,作者寫道,“如果管理活動主要集中在領導者個人,那么領導者將很難激發出員工創造最大的工作績效。”
書中提出的其他深刻見解將有助于開辟關于公司領導問題的新思路。其中一個觀點闡述的是,領導實際上可以向他人展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而沒有必要煞費苦心地裝作神通廣大、無所不知。作者還討論了最優秀的領導者所必備的、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杰出的領導者亦具有建立不斷增強的良性領導循環的能力。作者對此闡釋道,這樣的領導者往往受個人經歷所激勵,善于授權給周圍的人。這引領他們的企業走向成功,并逐漸吸引了更多的優秀人才和先進理念。
《真北》的寫作是基于大量緊貼個人生活的細致觀察,比起管理專家一窩蜂兜售那些枯燥理論,該書的現實意義要強得多。
《從核心創新》
[美]彼得·斯卡辛斯基羅恩·吉布森著
中信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創新并非外部添加的新東西創新的沖動和意念存在于每個人的潛意識之中,關鍵是公司和企業領導如何激發,如何讓創新呈現。在創新之途上只要公司領導注重培養創新氛圍,只要公司每個成員都對自己再狠一點,創新就會源源不斷。
《西點的10堂領導課》
[美]凱利·普度著
中信出版社2009年9月版
作者是西點出身的企業家,他在本書中透露了自己成功的秘訣,傳授了他在西點軍校中學到的十大領導法則,責任感完美主義激情毅力策劃力團隊合作忠誠、靈活性無私奉獻以及正直。這十大法則是衡量優秀員工的必備標準。
《完美進化》
王磊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年1月版
您是否覺得員工的執行力不夠強?是否在進行績效考評時難以落到實處?量化管理可以解決這些困擾管理者的難題。管理者可以利用書中介紹的量化管理法,把企業的各項工作落實在員工最易理解和掌握的量化數字上,從而做到用制度規范流程,用業績指標考核員工。
《價值競爭》
曾濤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9月版本書著重關注司空見慣的傳統行業,并指出在知識和信息快速流動時代傳統行業所面臨的危機與商機,剖析身處傳統行業中的企業所進行的創新活動。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認識價值競爭傳統行業的財富新大陸傳統行業的商業模式創新培育一個新的商業模式能力進化。
《財務報告的秘密語言》
[美]馬 版社2009年10月版
本書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為投資者講述了有關財報的基本知識。作者認為,選擇性信息估算數據,缺失信息和政治博弈等問題,注定了財報并非完美的投資評估工具。只有看清數字背后的真相,超越財報的局限性,才能讓我們做出更加理性和正確的投資決策。
中國企業戰勝危機的奧秘
“一個未經歷市場風雨考驗的企業,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企業,只有經歷風雨之后依舊保持不敗的企業,才算得上真正成功的企業。”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基業長青》作者吉姆柯林斯曾如是判斷。
當金融危機席卷全球,連昔日傲視全球的華爾街都自顧不暇之際,我們認真品味這句名言,另有一番滋味。
此次危機中,中國諸多企業的表現,或許足以令西方同行刮目相看。西方世界習慣于將此歸結為中國雄厚的經濟實力以及巨額的外匯儲備,言外之意不難理解,就是中國企業經濟實力不錯、有錢,可以去世界各地“抄底”。我認為,他們只是看到了表象,而沒有觸及實質層面。
那么,實質到底是什么呢?在成思危先生倡導的中國管理模式杰出獎理事會的支持下,中央電視臺《商道》欄目策劃了“發現中國管理模式”特別節目,這個節目的初衷就是追尋這一問題的答案。本次特別節目選擇了10個企業作為案例,并進行實地調研,從企業內部的運營、管理的角度展現了案例企業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實現逆勢成長的原因。
這批剛躍入公眾視野的成長型企業多數規模不大,并不具備太雄厚的資金和人才實力,也難以獲得太多的政策支持,是受到危機挑戰最大的一個群體。但它們普遍具有快速的學習能力,靈活善變,適應力極強,也更擅長將中國文化糅入企業管理中,形成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因而在不少細分行業中脫穎而出。在金融危機仍未消退的當下,展現這批成長型企業的中國管理模式,可以說恰逢其時,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
彼得·德魯克曾說過:“21世紀,中國將與世界分享管理奧秘。”這個奧秘在哪里?“發現中國管理模式”就是給管理學界、企業界和社會大眾分享中國企業管理奧秘的一次有益嘗試。
《精準辦公價值流》
[美]鮑·凱特德魯·勞克爾著
中國財經經濟出版社2010年1月版許多公司的精益之旅是從生產車間開始的,但這還遠遠不夠。本書以講故事的方式,向讀者闡述了如何在非生產領域中實行精益,進而達到消除浪費優化過程、滿足客戶需求并提高效率的目的。書中的內容都是作者多年實戰經驗的提煉和升華。
《果斷授權:讓別人為你工作》
李踐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年1月版
授權就是復制自己,就是讓別人為你工作,是放大自己時間的杠桿,是決定一個領導者能力高低的標志。書中提出了“授權7步驟”,步步都是實戰招術,還有作者運用這授權7步驟的心得體會以及一些案例及其分析助你有效掌握授權技巧。
《任職資格管理》
楊序國編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調查顯示,90%的中國公司認為,制約企業發展的最大因素是缺乏高素質的職業化員工隊伍。如何學習標桿企業的成功經驗,建立科學規范的任職資格管理體系,加快員工成長+實現員工職業化,提高工作績效,這正是本書將要解答的問題。
《高技術產品的營銷》
[美]雅基·莫爾桑吉特·森古普塔斯坦利·斯萊特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版本書的焦點集中在高技術環境的特性及其這些特性帶給市場營銷的挑戰上,而不是強調市場營銷的基礎。本書的主要方法是展示營銷戰略和規劃是如何進行修改以與高科技環境相適應的。書中應用了大量全球案例作為對它們的支持。
《新聞公關策劃實戰》
易圣華編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本書作者長期在知名企業中擔任公關企劃、市場部門的負責人,他把積累多年的實戰經驗,結合親自經歷的以及國內著名的新聞炒作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在整合營銷傳播和“品牌營銷”的新視角下,對“新聞公關策劃”進行觀照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