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復式營銷”依靠精準、多媒介的組合、按效果衡量,通過測試不斷地優化的強大優勢區別于傳統營銷,并有效地避免了資源浪費,重名氣而不重實際效益的陷阱,越來越被企業所重視,特別是對于資金有限的中小企業,威力巨大。其實,“直復”的理念也可應用到電話銷售團隊的管理領域中。
團隊管理的重要環節
筆者認為,銷售團隊的管理分成了招聘、使用、激勵等環節,具體如下:
第一:在銷售人員的挑選上。傳統的人海戰術使企業迷信“三條腿的貓不好找,兩條腿的人到處都是”這樣的觀念,結果不注意銷售本身特質的挑選,而是模糊過關,不行就淘汰,看上去是合理的,但人員流動,同時也浪費了不該浪費的薪資成本。
但是,如果按“直復”的理念就不一樣。從一定程度上說,銷售員工也是我們企業的客戶,同樣要注意定位和精確,既然你做客戶要挑選合適的目標,為什么你招聘員工不需要挑選合適的員工呢?所以,我們要通過性格測試(我比較常用的是disc)、筆試、電話面試,interview面試來嚴格把關,挑選出合適自己企業實際的人,從這點上,充分說明了員工數據庫的重要程度。
在我所熟悉的電話銷售領域,每6個人中只有一個適合做outbound型銷售,那在招聘時就更要注意把關,所以建議企業里從一線的銷售經理到HR部門都要學會基本的面試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第二:在銷售人員的使用上,按“直復”的要求,一切按效果說話,管理者應制定大家都共同遵守的業績考核規則,一切按數字說話。搜房網的企業文化是“數字決定你的位置”,他們就是靠每年不斷高漲的業績指標,壓出了一批精兵強將,也是這批銷售奠定了中國房地產網絡行業無人撼動的領先地位。套用王家衛的電影《阿飛正傳》的一個經典臺詞,銷售就像一只沒有腳的鳥,當你選擇了銷售,就要承受不斷提高的業績標準,這當然痛苦,可真正做得好的銷售哪個不是這樣過來的呢?
第三:在營銷與銷售的配合角度上,按直復營銷多媒介,多渠道推廣的要求,銷售管理者必須發揮多種管道,利用一切手段來發展銷售,真正厲害的銷售團隊,管理者花在管理上的時間相對較少,大部分時間應該花在銷售以及與客戶的溝通上,所以必須建立多渠道的銷售隊伍,不僅包括專職的銷售人員,還應發動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幫助企業做行銷,包括兼職的團隊,產品的宣傳推廣人員,網絡部門,企業里的所有部門。中國最大的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從上到下,核心的任務都是銷售,唯一的不一樣是頭銜而已,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基業長青。毛澤東為什么能打敗國民黨,從根本上說也就是一條,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發動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最終戰勝了裝備先進的國民黨軍隊,這就是最經典的“直復理論”里多渠道營銷的應用??纯次覀兩磉叺谋kU以及直銷行業,為什么這兩個行業的從業者這么多,這不是偶然的,根本上,也就是直復多媒介理論,即“泛媒體”推廣的應用,人員也是媒介的一種形式而已。
第四:在銷售管理制度的管理和執行方面,按“直復”的要求,任何一項修改和行動都必須通過事先的測試先進行驗證,然后再大范圍推廣。但在我們實際的銷售團隊日常管理中,隨意的變更管理方法都是非常常見的現象。
團隊管理要克服的兩大問題
在多年的服務客戶的實際經驗中,我發現有兩個現象特別普遍。
一是隨意修改考核制度,這是做銷售團隊管理工作的大忌。任何一項措施推出都必須有一段時間的適應和穩定,不可能想改就改,而應該令行禁止,否則管理者在下屬面前沒有任何的威信。下屬也不知道到底應該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確保自己應得的獎勵。而有些管理者沒有經驗,一開始沒有估計到準確的形勢,也沒有仔細核算過公司的人力成本,盲目地設定不合理的指標,后面發現問題了,才想到去改。但一旦修改,人心大亂,本來好好的形勢一泄千里。
二是隨意承諾,不注意場合。還沒經過事實驗證的計劃和想法先執行下去再說,還沒經過小范圍討論的決策開大會宣布了再說,結果出現問題了再不斷地亡羊補牢。
為什么不一開始先在小范圍測試一下呢?我估計是兩個原因導致的。一個是管理者的性格和企業文化,中國很多的企業都是家長文化,領導老板說啥就是啥,結果導致下面的員工也隨波逐流,沒有自己的想法,總是看領導的臉色說話。一個是老板想測試,也不知道如何測試的方法。如果是這個原因還有得救。只要找到真正的高手用心學習,不足之處是可以避免的。
總之,按效果衡量是用“直復”理念進行銷售團隊管理的原則,通過測試驗證決策的可行性是按“直復”理念進行管理決策的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