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考察新疆教育現狀,對新疆教育投入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利用灰色關聯理論與方法,計算反映教育投入與經濟增長的關聯系數,提出增加教育投入,加快新疆經濟增長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疆;教育投入;經濟增長;灰色關聯度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5-0061-03
增加教育投資可以提高國民素質,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對教育的發展也提供了重要的經濟保障,兩者之間是一種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辯證關系。目前,新疆教育投入存在哪些主要問題,且與經濟增長之間關聯程度如何,需要做進一步的分析。
一、新疆教育現狀
1.農村基礎教育的辦學條件得到改善
到2007年底,新疆“兩基”攻堅基本完成,“兩基”人口覆蓋率達99.8%,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和小學畢業升學率達到或接近100%。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于2005年完成,實現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三種模式的全覆蓋。基礎教育資源庫建設取得新進展,維、哈語“同步教學課堂”啟動,“新疆教育衛星寬帶網”正式開播,共建設274個教學光盤點、2 993個衛星教學點、247個計算機教室,農村基礎教育的辦學條件得到改善,自治區200萬名農村中小學生可從中受益。
2.教育呈多元化發展態勢
目前,新疆教育呈多元化發展態勢。截至2006年底,新疆共有各類學校8 345所,其中,普通高校31所,中等職業學校171所,普通中學1 891所,小學4 815所,特殊教育學校9所,幼兒園1 379所,成人中學39所。一方面,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取得新進展;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力度加大。2006年,全區31所普通高等學校中,有研究生8 421人、普通本專科大學生199 251人,全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18.1%。高等教育資源整合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高校辦學規模和效益得到明顯提高,研究生教育得到大力發展。民辦教育發展從無到有,全區現有各類民辦學校500多所,在校生達9.9萬人,共有專職教職工l萬人,總面積120多萬平方米,總資產達到近6億元,民辦教育初具規模。
3.資金投入力度加大,教育基礎設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師資隊伍數量和結構不斷優化,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近年來,中央和自治區各級政府加大了對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第二期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國家西部“兩基”攻堅計劃、“寄宿制學校建設項目”、 高校“211”工程和支持高校重點學科和基礎實驗室建設共投資30多億元。目前,全區各級各類學校有專任教師26.5萬人,全區小學、初中、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為98.53%、95.07%、72.25%,師資力量整體在不斷提高。
二、新疆教育投入存在的問題分析
1.新疆財政教育投入總量不足
從橫向比較,2005年、2006年全國教育支出5 161.08億元、6 348.36億元,分別占GDP的比例是2.8%、2.98%。而新疆2005年、2006年國民生產總值2 604億元、3405億元,財政用于教育的支出分別為726 517萬元、1 235 830萬元,2005年、2006年財政用于教育的支出分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79%、3.62%,從比例上看有所提高,但仍然沒有達到20世紀90年代國家提出的教育支出要占GDP比例4%的要求。
縱向比較看,教育經費總額從1985-2005年增長很快,但結合新疆經濟增長速度進行比較,1985-1995年因為新疆經濟增長以粗放型為主,而且處于賣方市場,所以經濟增長速度平均在10%以上,地方財政用于教育的支出年均增長1.09%。1995年后,經濟增長速度趨于緩慢,相應地地方財政用于教育的支出增長速度有所下降。1985-2000年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從4.08%下降到2.29%,下降了1.79%,2000-2005年這一比例從2.29%提高到2.79%,但仍低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國際平均水平。
2.教育經費來源結構不合理
新疆教育經費的來源由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辦學經費、社會捐資和集資辦學經費、學費和雜費、其他教育經費構成,其中新疆教育經費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和其他教育經費約90%,而全國這兩項加起來68.97%,差距主要由于新疆財政性教育經費比全國高約15.95%,說明國家對新疆的教育支持力度很大。但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辦學經費及學費和雜費這兩項比全國低約19.8%,可以看出,教育經費來源結構不甚合理。
3.教育投入投向比重不合理
教育可分為三級教育,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新疆各級教育經費主要來源于預算內撥款,在預算內撥款中,初、中、高級教育分別占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61.05%(初級教育包括小學和初級中學教育)、17.42%、9.92%。經濟發展初期,初等教育是經濟發展的重點,相應教育經費最多。隨著經濟的發展,普及教育水平的提高,應發展中等教育,投資比例應高于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待中等教育普及之后,投資重點再轉向高等教育。2006年,新疆在初等教育上投入比例較大,達到61.06%;但中等教育投入較少,只有17.42%。教育投入投向比重明顯有待協調。
4.教育投資相對比例小
由表中可以看出,1985-2000年新疆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呈下降趨勢,2000-2005年雖然有上升趨勢,但增幅不大。而固定資產投資1985-1990年呈下降趨勢,1990-2000年呈上升趨勢,且增幅均在4%以上,可見,新疆經濟還是處于粗放型發展的過程,相對于固定資產投資,教育投資比例比較小。
三、新疆教育投入與經濟增長灰色關聯度分析
1.基本原理
灰色關聯分析是灰色系統理論與方法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它描述了系統發展中各個因素之間相對變化(變化大小、方向、速度等的相對性)的情況。對于兩個系統之間的因素,其隨時間或不同對象而變化的關聯性大小的量度稱為關聯度。在系統發展過程中,若兩個因素變化的趨勢具有一致性,即同步變化程度較高,即可謂二者關聯程度較高;反之,則較低。因此,灰色關聯分析方法,是根據因素之間發展趨勢的相似或相異程度,亦即“灰色關聯度”,作為衡量因素間關聯程度的一種方法。
2.灰色系統關聯分析的具體計算步驟
第一步,確定反映系統行為特征的參考數列和影響系統行為的比較數列。
反映系統行為特征的數據序列,稱為參考數列。而影響系統行為的因素組成的數據序列,稱為比較數列。
設有一個參考數列X0=(x0(1),x0(2),…,x0(k),…,x0(n))和m個比較數列Xi=(xi(1),xi(2),…,xi(k),…,xi(n)),i=1,2,…,m。
第二步,對參考數列和比較數列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由于系統中各因素的物理意義不同,導致數據的量綱也不一定相同,不便于比較,或在比較時難以得到正確的結論。因此在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時,一般都要進行無量綱化的數據處理。
第三步,計算差序列并找出最大(小)絕對差。
計算Xi與X0的第k個指標的絕對差即差序列Δi(k):
Δi(k)=|x0(k)-xi(k)|
其中:第k個指標中i個Δi(k)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為最大絕對差和最小絕對差(亦稱一級最大差和一級最小差),分別以maxiΔi(k)和miniΔi(k)表示,k=1,2,…,n。
第四步,計算關聯系數、關聯度。
Xi與X0的第k個指標的關聯系數ξi(k)為:
ξi(k)=
分辨系數ρ一般取值為0.5。
Xi與X0的關聯度γi為:γi=ξi(k)
3. 計算結果及其結論
根據灰色關聯分析方法,選擇參考數列為經濟增長、比較數列為教育投入,將1990-2007年新疆GDP(用A表示)與教育投入① (用B表示)②的數據代入關聯度計算公式,計算結果為:
γAB=0.8752
計算結果表明,經濟增長與教育投入關聯度為0.8752,表明在社會經濟系統發展過程中,教育投入與經濟增長這兩個因素變化的趨勢具有一致性,即同步變化程度較高,即二者關聯程度較高。說明教育投資增加可以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就業率和勞動生產率,進而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的全面發展。
四、增加教育投入,加快經濟增長的對策建議
1.加快新疆經濟發展,以充實教育投入
教育投資的絕對量與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程度成正相關的關系。要解決新疆教育投資不足的問題,促進新疆經濟發展是關鍵。《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新疆經濟和社會到2010年、2020年的發展目標,此次中央對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定位,是以市場為導向的優勢資源開發戰略、加強薄弱環節的基礎能力建設戰略、南北互動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面向中亞的擴大對外開放戰略的大組合。因此,新疆應充分整合資源,加快經濟發展,保障教育經費的逐年提高。
2.制定積極政策,吸引各方投入教育
政府應根據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不平衡性,合理劃分新增新疆教育經費投入的責任。對新疆的27個國家級貧困縣新增的教育費用,應由中央政府全部承擔;對欠發達的南疆地區則由“中央和省共同負責,以中央為主”;對于南北疆經濟發展中等地區,實行以“中央和省級政府”作為教育投入的主體,建立“中央和省級財政共同分擔,各占50%”的投入機制;而對于發達地區,則實行以“省市為主”的教育經費投入體制,中央只適當予以資助。除了政府這個主渠道投入機制外,還要充分的應用各種手段和方式,從社會和民間吸引投資增加教育投入。
3.優化教育投資的內部比例
新疆教育投資在各級教育中的比例分配應有所調整,近期仍應提高大中等教育的投入為主,并逐步加大中等(特別是高中)教育投資的力度。建議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投資比例控制在(0.30~0.38):(0.20~0.25):(0.18~0.20):(0.24~0.25)①左右,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
4.提高居民收入,調整需求結構,促進經濟增長
按照當年價格計算,2007年新疆最終消費率為 48.8%,全社會固定資本形成率為52.5%。新疆的消費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29.2個百分點,固定資本形成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29.5個百分點。在考慮新疆經濟增長的同時,從比較優勢出發,新疆重點投資領域為關系國民經濟長期發展、促進就業擴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如修路、建水庫、發展第三產業等,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提高居民收入,調整需求結構,從而帶動教育消費的增長,進而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 袁倫渠,涂其松.教育投資與經濟增長[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0,(3).
[2] 吳福環,等.改革開放以來新疆少數民族教育的發展[J].新疆社會科學,2008,(2) .
[3] 唐祥來.經濟增長與教育發展水平之關系[J].安徽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3) .
[4] 于珍,王傳仕.經濟增長與教育投資、專業變化及學歷結構關系分析[J].高等教育學刊,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