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金融體系的不斷成熟,國有投資企業已經成為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的主體之一,在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金融市場穩定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國有投資企業已經由資產經營型轉向資本運作型,資本成為其發展的第一要素。因此,財務決策對其生存發展至關重要,有關財務決策形成機制的研究迫在眉睫。
關鍵詞:國有投資企業;財務決策;機制
中圖分類號:F24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5-0128-02
一、國有投資企業的形成、發展及其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推進,國有經濟的實現形式開始多樣化,以產權為紐帶的產業型集團成為國有經濟的主要表現形式,與此同時,投資型公司經營組織形式以其資本運作的獨特優勢填補了產業集團在市場中的空白。眾所周知,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要求在實施國有資產有效監管的同時,開展國有經濟營運,以實現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戰略調整,在這方面,國有投資企業具有獨特優勢。
一般而言,國有投資企業在國有資產管理管理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國有投資企業是貫徹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任務的市場“載體”。目前,作為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的國資委只能從宏觀層面實施國有經濟結構調整任務,其亟待尋找和培育一支有別于產業集團而專司資本經營的力量充當國有經濟結構調整的市場“載體”,具體協助國資委從事國有經濟營運的宏大任務。而國有投資企業的資本經營功能,使其具備了這一條件。
第二,國有投資企業積極推動了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進程。在廣大的國有企業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我國建立市場經濟框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一項長期而重要的任務。而現代產權制度的建立可以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于是,在微觀領域通過資本經營推動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成為一種主要方式。由于國有投資企業專長于資本經營,這就必然要求國有投資企業在推進國有企業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二、國有投資企業財務決策形成機制的構成及運行現狀
(一)國有投資企業財務決策形成機制的構成
1.投資機會鑒定階段
國有投資企業在進行財務決策時首先要進行投資機會的鑒定,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包括:調查和預測,尋找在某一地區或某一部門范圍內的投資機會并估算投資費用。國有投資企業進行投資機會的鑒定,可以采取了SWOT分析法,即系統確認整個國有投資企業面臨的優勢(strength)和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其中,優勢是指能使企業獲得戰略領先并進行有效競爭,從而實現自己目標的某些強大的內部因素和特征,通常表現為企業的一種相對優勢;劣勢是指給企業帶來不利,導致企業無法實現其目標的消極因素和內部的不可能性;機會是那些不斷幫助企業實現或超過自身目標的外部因素和狀況;威脅是對企業經營不利并導致企業無法實現既定目標的外部因素,是影響企業當前地位或其所希望的未來地位的主要障礙。通過這些分析,列出國有投資企業的SWOT矩陣,并據此提出國有投資企業的投資機會的鑒定。
2.初步可行性論證階段
國有投資企業在投資機會鑒定的基礎上,從經濟角度進行分析,從技術層面進行科學試驗,以判斷建設項目是否具有生命力。首先,國有投資企業應當結合其性質對投資機會進行取舍。國有投資企業的性質,一方面決定了投資項目的選擇必須符合國家對國民經濟發展方向的定位,另一方面決定了項目選擇必須符合企業追求利潤的需要。因此,在對投資機會進行初步可行性論證階段,必須要關注該投資機會與國家宏觀調控的方向以及國家戰略調整等現實情況是否趨于一致,應該圍繞國家重點發展選擇投資項目;其次,國有投資企業應在進入產業的成長期選擇項目,例如能源、交通、環保、金融證券等領域,這也是由國有投資企業所持資本性質所決定,國有投資企業所持資本與風險投資資金有著顯著不同,國有資本的保值特性決定了其必須在相對成熟行業展開。因此,在對投資機會進行取舍時,必須考慮到這一點;第三,由于國有投資企業為階段性持股,因此,國有投資企業在對取舍投資機會時,既要考慮進入壁壘,又要考慮退出壁壘;第四,國有投資企業在進行初步可行性論證時還應當強調項目相關性和匹配性,這主要是基于投資風險分散方面考慮的;第五,對于投資機會,國有投資企業要考慮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和影響力,選擇適合的股權比和股權結構,做到投資機會既要進行定性評價論證,還要進行定量評價論證。
3.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研究階段
主要涉及的工作內容有:調查國有投資企業本身的近期和遠期需求,調查資源、能源、交通運輸等方面的落實情況,研究最佳的產業布局及其相應的配套措施,計算項目投資費用,以及資金來源和償還辦法等。其中更重要的環節是組織管理系統,包括配備素質好、精明強干的人員,同時在管理決策過程中,要依靠科學的決策方法,特別是利用一些數學模型,比如利用線性規劃模型,它可以完成成本最小、價格最優、利潤最大的測算,結合國有投資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而用計算機編出程序,為國有投資企業管理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關于可行性方案一般要提出若干個不同的方案,以供決策者選擇。國有投資只有重視和完善決策結構,才能得到預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才有可能避免決策的失誤,此外,還必須有相應的考核和培訓制度。
4.做出財務決策
在經過以上三個步驟后,國有投資企業即可據以做出財務決策。財務決策的主要內容包括:投資決策、融資決策、資金營運決策等。其中,投資決策主要研究長期資本投資的程序與效益評價方法等。長期資本投資的效果將從根本上決定企業發展的態勢以及企業價值的大小,因而它是首要的、根本的財務決策;融資決策重要研究企業融資渠道、融資方式以及資本結構之間的關系,并重點分析如何安排企業的資本結構,從而使企業價值達到最大;資金營運決策主要是研究國有投資企業在投資后資金管理、回收以及包括投資效果的監督等方面。
(二)財務決策形成機制運行現狀分析
1.決策意識薄弱,機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一直以來,國有投資企業的建設和改革片面強調了財務激勵機制和監督約束機制,而忽略了最根本、最核心的財務決策形成機制。眾所周知,財務機制的改革,也不外乎財務決策形成機制、財務激勵機制和財務監督約束機制三方面的內容,如今我們對于年薪制、經營者持股計劃、股票期權、會計委派制、財務總監制度等財務激勵、財務監督約束機制已經相當熟悉,但對于國有投資企業應當如何進行財務決策的問題卻知之甚少。
2.項目可行性論證缺乏科學性
前面提到,項目可行性論證階段有著比較科學的方法可循,但是在國有投資企業中,由于其國有性質決定了其中“官本位”現象十分突出,無論是在項目初步可行性論證階段還是在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研究階段,主要領導“一支筆”現象十分嚴重,幾乎不采用科學的方法來進行,往往是召集一些專家,象征性地提點意見,對于論證結果起不到任何作用,財務決策形成機制形同虛設,這往往會直接導致財務決策的失敗。
三、國有投資企業財務決策形成機制相關建議
前面提到,企業財務決策形成機制的有效實施有賴于企業制度的科學性,因此,在前面對國有投資企業財務決策形成機制進行探討的基礎上,明確相關配套措施是確保財務決策形成機制有效性的關鍵所在。
(一)完善公司治理,構建母子公司型治理結構
國有投資企業的母子公司型治理結構,實質是建立在對子公司控股、參股基礎上的資產紐帶關系。構筑有效的母子公司治理機制是實現國有投資企業有效治理結構的制度基礎。首先,母公司對子公司要嚴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進行改造,重點建立法人治理結構。通過理順產權關系,控制重大事項的決策權和監督權,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指標分解并落實到子公司。其次,為了保證財務控制落到實處,必須建立嚴格的財務控制體系。母公司所屬子公司必須按時向母公司報送有關財務報表,并作出項目經營狀況的動態經濟分析和相關的財務分析。最后,建立投資企業戰略管理控股體系的人力資源監控系統,保證資產控制落到實處。
(二)建立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目前,人力資源已經成為現代企業一項重要的戰略資源。國有投資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肩負著其他類型企業不可替代的使命和責任,在明確了其定位和作用后,對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投資企業正在由資產經營型向資本經營型轉變,通過市場融資,進行對資產和股權進行投資、管理和交易來實現資本的快速流動和增值,這涉及到眾多的學科知識,需要復合型的人才,以及實現人盡其才的制度保證。這就要求我們在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業務流程和風險控制機制之外,還要不斷完善以崗位責任制和業績考核為核心的激勵機制,不斷深化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三)全面、有效地落實財務決策形成機制
財務決策形成機制相關內容是科學的、經過實踐證實了的一套機制,全面、有效地落實財務決策形成機制對于保證財務決策質量、防范財務風險有著重要意義。財務決策是有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國有資本使用效果的重要決策事項,一旦決策失敗,對于國有投資企業的影響十分嚴重,因此,主要領導對此應當高度重視,不可簡單的“一支筆”解決、“拍腦門”了事。
黨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這也是我國現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對此,國有投資企業應當充分發揮其功能,嚴格按照投資決策形成機制的具體要求做出相關決策,促進我國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云.國有投資公司戰略定位體系及框架構建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09,(3).
[2] 常麗.加入WTO后國有投資公司的財務戰略選擇[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