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已融入了大學生的生活世界,越來越明顯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政治立場、思想道德觀念和行為方式,日益成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手段。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絡環境”的新要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不斷豐富校園網絡文化產品,打造具有校園特色的網絡文化品牌,是繁榮發展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中醫特色;校園;網絡文化;路徑選擇
中圖分類號:G40-0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5-0227-0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要全面加強校園網的建設,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不斷豐富校園網絡文化產品,打造具有校園特色的網絡文化品牌,是繁榮發展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關鍵所在。對于中醫類院校來講,要打造具有校園特色的網絡文化品牌就必須著力建構具有鮮明中醫特色的校園網絡文化體系。
一、研究現狀及其局限性
高等院校是學術成就的豐產地,也是文化思想最活躍的地方,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網絡文化必須加強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和管理。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已融入了大學生的生活世界,越來越明顯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政治立場、思想道德觀念和行為方式,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手段。如何才能建設好高校校園網絡文化?自上個世紀9O年代中后期,國內專家學者就開始關注這一課題并為此做了很多研究。
目前,大部分學者在校園網絡文化的研究上,主要是研究網絡文化對教育觀念、教育對象、教學模式、學校德育工作等方面的影響以及一級校園網絡管理制度建設、高校網絡文化陣地建設等問題。有學者認為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要在思想和行動上做到統一。
首先,要堅持正確的引導方向,力爭把校園網建設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作為高校的信息實時發布平臺,校園網已經成為高校校園的第二課堂,堅持對校園網的正確引導方向是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要加強對校園網的監管,堅決杜絕不良信息通過校園網擴散。校園網建起來不等同已經建立起了良好的校園網絡文化,必須加強對校園網絡的監管,養成良好的校園網絡氛圍,使校園網真正成為大學生健康快樂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加強對大學生的相關法律和倫理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法制觀、道德觀和文化觀。法制觀念淡薄、倫理道德缺失是大學生網上犯罪的根源。應該從根源處入手,引導大學生安全用網、文明用網,力爭把高校校園網絡建設成宣傳社會主義、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新課堂。
另有學者認為,建設良好的校園網絡文化關鍵是要有良好的軟硬件做保證。良好的軟硬件條件可以保證校園網的信息安全,杜絕不良信息通過校園網傳播,同時還可以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大學生信息識別的意識和能力。
總體看來,研究的系統性、特色性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理論和實踐研究的實效性還有待于進一步強化。
二、中醫特色校園網絡文化體系建設的應然性
在大學校園里,網絡的普及狀況和發展也成為加強大學思想文化建設工作的新課題。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決定了高校的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影響具有深遠性、長久性和復雜性,這種影響甚至也超出了以往的任何一種傳統媒體。
(一)構建以網絡文化為基礎的校園文化新平臺,已經成為十分重要的課題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網絡作為全球最為重要的信息傳播工具之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的應用范圍涉及到社會各行業和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其中,受網絡影響最大的群體應該數當代大學生。正是他們對新知識、新事物的敏感和關注,使網絡文化滲透到校園,并迅速與校園文化融合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形式——校園網絡文化。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面臨著網絡文化的沖擊,形成了對校園主流文化的嚴峻挑戰。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媒介,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因此,了解和認識校園網絡文化的特征,認真研究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作用和影響,采取切實有效的針對性對策,揚長避短,建構以網絡文化為基礎的校園文化新平臺,已經成為十分重要的課題。研究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中醫文化是中醫院校校園文化的精髓
高等院校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其特有的傳統和精神,一所有特色的學校,一所辦得成功的學校,一所蜚聲海外的學校,都是因為有富于特色的校園文化精神,都是因為有健全的校園文化精神品格。
對于高等中醫院校來說,中醫文化豐富的內涵使其成為一種寶貴而獨特的文化資源和教育資源。應該運用包羅萬象的中醫文化構建校園文化精神,并充分地加以開發和合理利用。用濃厚的中醫文化熏染中醫藥學人,可有利于鞏固學生的專業思想,豐富學生的人文底蘊,促進專業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學校可以實現柔性化和人文化的管理,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提高學校在國內乃至海外的知名度。
(三)網絡發展對中醫文化的沖擊吁求構建體現特色的校園網絡文化體系
文化總是在發展中不斷改變并前進著,網絡文化與傳統文化也不例外。網絡文化的發展伴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信息建設的提升,傳統文化的發展伴隨著歷史的進程和傳承的現代化。對于兩者的發展,現在的關鍵不在于要不要改變民族傳統文化的問題,而是如何轉變的問題。網絡文化的突出特點就是更新的迅疾,這使傳統文化的發展和更新在現代社會里面臨嚴峻挑戰,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在網絡文化背景下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傳統文化如何與時俱進,真正實現有效的傳承與發展,網絡文化為之提供了一個新的基點。
因此,開展中醫特色校園網絡文化體系建設的研究,構建富有中醫特色的校園網絡文化體系必然地成為促進高等中醫院校學生思想文化建設工作進一步發展的路徑選擇。同時,這也是結合網絡技術與時俱進地促進中醫文化發展、更好地弘揚祖國中醫藥文化的天然選擇。
三、構建中醫特色網絡文化體系的路徑選擇
中醫特色網絡文化體系的建設,首先必然是校園網絡文化體系的構建,其中突出的是中醫特色。因此,這樣一個體系的建構,一方面得依托于通常的普適手段,如網絡技術、校園門戶網站等;另一方面,要則需依賴于特色內容的構造。可見,要構建出富有特色體系的校園網絡文化,必須借助于普適層面建設與特色內容營造兩大途徑。
(一)普適層面建設
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是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證。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堅持建設和管理并重,保證科學辦網、依法管網,是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則。充分發揮師生的主體作用,實現校內網絡資源共建、共享、共管、共創,是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的有效途徑。
2.建設一支復合型、專業化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隊伍,是促進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健康發展的基礎保障。要逐步建立起統一指導、各方配合、責任明確、優勢互補的網絡宣傳、網絡輿論引導、網絡監管和信息員隊伍等工作隊伍體系。
3.要進一步完善校園網絡文化管理體制建設。要建立健全領導工作體制、專業培訓制度、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推廣建立網絡道德評價體系,增強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進一步落實校園網絡管理,積極探索建立法律規范、行政管理、師生自律、技術保障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二)特色內容營造
1.進一步挖掘中醫中的文化特色和校園文化資源,明確中醫院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內涵。
網絡文化是一種開放的文化,不同文化的傳播、碰撞交融在一起,導致大學生的價值觀沖突更加劇烈,價值取向更加多元,價值選擇更加困難。在未來的信息化校園中,網絡文化價值的影響力將會大大提高,校園傳統文化將會在與網絡文化的沖突、對抗中,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吸收、融合網絡文化的優秀成分,從而形成網絡時代的新的校園文化格局。
對于中醫院校來講,校園網絡文化的核心組成應是中醫文化,用源遠流長的中醫藥文化構建校園網絡文化體系,不僅是歷史的必然,同時有利于培養和強化學生的專業興趣和愛好,營造健康的校園網絡文化環境。2009年4月,國務院在《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要求大力推進中醫院的中醫文化建設。中醫文化是中醫學成型和發展的理論支撐,中醫文化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不間斷的轍跡,它蘊涵著千百年融合而成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因素,有著深厚的人文蘊涵及獨特認識視角,結合現代網絡技術這樣一個媒介來發展中醫文化,實現中醫文化與網絡技術、文化的融合,必將極大地強化中醫文化的延續力。同時,也將為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注入一股清新的活力,為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一個更新、更廣闊的領域。因此,進一步挖掘中醫中的文化特色和校園文化資源,明確中醫院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內涵,必然地成為構建中醫特色網絡文化體系的前提。這就要求我們要重視加強對中醫文化的基礎研究和建設,推進中醫文化的繼承與創新,保持和發揮中醫文化特色優勢,培育中醫文化發展的良性基礎。
2.不斷創新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載體和渠道,為構建中醫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奠定基礎。
校園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優秀的校園網站。中醫特色網絡文化體系的建構,更離不開優秀的網站。校園網不僅是“人機交互”的工具,更是師生交流互動的平臺。眾所周知,很多學生之所以很少上校園網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目前大多數的校園網沒有特色,吸引不了他們的興趣。因此,高等中醫院校必須針對現實,加強校園網站的特色建設。針對學生喜歡上網的事實,要努力挖掘中醫文化的精髓,使之與校園網站相結合,以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上網時有更多的時間逗留在富有中醫特色的校園網上,既能減少學生因瀏覽不良網站而產生的隱患,也有利于促進校園網的不斷完善,同時推進中醫文化的傳播。
當前,中醫院校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要弘揚中醫文化,首當其沖的就是要讓中醫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讓中醫學子領會中醫文化的魅力,愛上中醫。從現在學生喜歡上網的現實看來,中醫文化除了上述“三進”外,還不得不有“第四進”——“進網絡”。要建設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富有中醫特色的主題教育網站或網頁,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網絡思想教育活動,形成網上網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比如,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長,逐步在校園網上開辟適合學生個性心理特征的、類似百家講壇式的中醫論壇欄目,以吸引學生參與互動的熱情和興趣;也可利用人們感興趣的醫療氣功、武術、藥膳、養生、保健等形式在網站上宣揚中醫文化;還可以開設“知我中醫、愛我中醫”、中醫師承教育、經典教育等專題欄目, 貫徹“三貼近”原則,努力打造特色鮮明的中醫院校校園網絡文化品牌。
參考文獻:
[1] 劉陽.網絡文化背景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知識經濟,2008,(4):149-150.
[2] 羅月琴. 中醫文化是中醫院校校園文化的精髓[J].中醫藥文化,2007,(1):38-41.
[3] 李衛紅.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不斷開創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工作的新局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1):4-11.
Research on the network cultural 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e campus with the featur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 Zhen-cong
(Bone injury department,Fuj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Fuzhou 350108,China)
Abstract: Campus Network Culture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liv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world,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political stanc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values and behavior patterns,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mportant content and means. The party's 17 major proposal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and create a good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new requirements. Persist in correctly guiding public opinion, constantly enrich the campus network of cultural products, to build a campus network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and is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a culture of college campus network key.
Key words: featur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mpus; network culture;path 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