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為高考作文淡化審題而幾乎“不設防”,但不可否認,不管審題要求如何降低,都不意味著可以完全不審題。而鑒于歷年高考作文議論文體裁均占較大比例的情況,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考試時間內,快速、準確地審題,寫就一篇文質兼備的議論文,當是諸多考生追求的目標。
議論文的審題總要求是立足于解決“寫什么、為什么、怎么寫”的問題,這是審題的第一步,也是寫出佳作的前提。一般來說,考場作文的審題步驟可分三步走:審題目、審題外意、審注意事項。下面試舉高考作文命題中最常見的兩種形式說明議論文如何審題。
一、“為題”形式的作文,宜就題論題,抓住關鍵詞語,審清命題的潛在深意
作文題:①請以“重新出發”為題寫一篇文章。②請以“自由與舍棄”為題寫一篇文章。
審題的關鍵在于對“題”的理解。審題過程中,要注意抓住關鍵詞語,審清詞語或句子的內部關系,領會命題人的意旨。
比如說,“重新出發”這個題包含了兩個關鍵詞:“重新”和“出發”?;趯︻}意的理解,考生應著重強調“重新”,不僅僅是“出發”,只寫“出發”,而忽略了“重新”的文章,只是基本符合題意,即文章殘缺;考生既要表達“出發”,又要說明“重新”,才切合題意,尤其是以“重新”為重點的文章才是最優的。
又比如,對“自由與舍棄”這個題目的理解,應先明確“自由”與“舍棄”兩者的關系,可理解為“自由是限制性的自由”“舍棄是得自由的一種舍棄”“自由是在舍棄中得到的充分自由”,兩者是對立統一的,為文過程兩者必須兼顧,不能顧此失彼,但根據實際情況可以考慮選擇“厚此薄彼”或“是此非彼”來確定文章的重點。
二、其他形式的作文,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
話題或新材料形式的作文:一要深入理解材料蘊含的寓意,合理充分利用提示語內容,把提示語的意思分層考慮;二要仔細分析所給話題中的關鍵詞;三要深入理解話題與材料的關系,抓住兩者的共同點。
作文題: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方陣中,來自濟空某通信總站一營三連姐妹花——范晶瑾和范晶瑩讓人眼睛一亮,三軍女兵方隊也成了全場的焦點。
閱兵訓練中,姐妹倆認識到,① 想要通過天安門,無論是誰,標準只有一個,必須通過自己刻苦訓練、頑強拼搏去達到。 ② 訓練嚴格、競爭激烈,姐妹倆不僅擔心自己掉隊,③ 還彼此牽掛著對方,彼此都以獨特的方式默默地“支援”著對方,有時四目相交,一切盡在不言中。正如這對孿生姐妹異口同聲所說:④ “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不會放棄!”
請寫一篇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材料范圍之內,要有自己的思考或看法。
首先要明確“在材料范圍之內”是本次作文審題的關鍵。從材料中需要明確,閱兵村里的人和事感動著村內村外的所有人,姐妹只是一個縮影。姐妹倆刻苦訓練、頑強拼搏、互相鼓勵、永不言棄的故事中,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太多太多。其次是把握好題干中①②④是姐妹倆訓練的艱苦,③是彼此心靈的溝通和默默的支持,兩個角度均引人深思。考生可以就“訓練的艱苦和彼此的支持”全面作文,也可以選擇其中一個角度作文(以上為“角度作文”)。但原則只有一個,所寫內容必須在“材料范圍”之內。
基于以上考慮,結合現實情況,我們大可暢談“刻苦”“永不言棄”“溝通”“信任”等話題,而行文過程,必須時時牢記要緊扣“你”的“思考和看法”,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度。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睂忣}的角度可以有多個,但總有一個是最符合題意的,考生不妨選取最適合自己的一個來確定立意。但不可否認,不管選取何種角度,審題時均應多問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偠灾?,審題是寫作的第一步,它的正確與否,關系到作文的成功與失敗,絕不能馬虎,而議論文的審題要力求全面透徹,做到“亂花迷眼巧立論,霧里看花得佳作”。
責任編校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