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學實驗在高考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廣東省從2004年自主命題以來,每年都有考查。事實上,幾乎所有電學實驗都是以電阻的測量為背景的.所以要解決電學實驗,關鍵在于搞清測電阻的原理.下面對幾種測電阻的原理進行歸類解析,希望能夠對同學們的復習迎考有所幫助.
一、利用“伏安法”測電阻
測金屬的電阻率,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其實質都是用“伏安法”測電阻,其原理是部分電路的歐姆定律.這類實驗主要考查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電流表內外接法的選擇.
當待測電阻RX遠小于電壓表內阻RV時,應選用外接法;當待測電阻RX遠大于電流表內阻RA時,應選用內接法. 可用“字型”形象記憶:“外”字形如“小”字,外接法的測量結果比真實值偏小,小電阻(相對于電壓表內阻而言)適合于外接法;“內”字遮住兩邊即為“大”字,內接法測量結果比真實值大,大電阻(相對于電流表內阻而言)適合于內接法.
2. 變阻器分壓限流接法的選擇.
滑動變阻器在以下三種情況下必須選擇分壓接法,即:
①要求負載上電壓或電流從零開始連續可調或者變化范圍盡可能大時,須用分壓接法.
②變阻器最大阻值R遠小于負載電阻RX時,此時若采用限流接法,變阻器對電路基本起不到調節作用,須用分壓接法.
③儀表量程不夠時,應采用分壓式接法.
3. 儀表量程的選擇.
儀表量程的選擇首先要考慮安全因素,指針偏轉不得超過儀表量程.其次要考慮誤差因素,當量程都滿足安全條件時,指針偏轉應超過儀表量程的.
4. 電路圖以及實物連線.
畫電路圖和進行實物連線時應注意:①電鍵必須控制全電路;②連線時應遵循先干路后支路的原則;③注意電表的量程和正負極;④導線不能接在滑動變阻器的支架或滑動頭上,不能穿越用電器,不能有交叉線.
例1.(2005年廣東)熱敏電阻是傳感電路中常用的電子元件.現用“伏安法”研究熱敏電阻在不同溫度下的伏安特性曲線,要求特性曲線盡可能完整.已知常溫下待測熱敏電阻的阻值約4~5Ω.熱敏電阻和溫度計插入帶塞的保溫杯中,杯內有一定量的冷水,其它備用的儀表和器具有:盛有熱水的熱水杯(圖中未畫出)、電源(3V、內阻可忽略)、直流電流表(內阻約1Ω)、直流電壓表(內阻約5kΩ)、滑動變阻器(0~20Ω)、開關、導線若干.
(1)在圖1(a)的方框中畫出實驗電路圖,要求測量誤差盡可能小.
(2)根據電路圖,在圖1(b)的實物圖上連線.
解析:熱敏電阻的阻值約是電壓表內阻的,約是電流表內阻的5倍,故熱敏電阻相對于電壓表的內阻來說是一個小電阻,故電流表應采用外接法,很明顯此實驗要求熱敏電阻兩端的電壓調節范圍廣,故滑動變阻器應采用分壓接法,電源電壓為3V,故電壓表應選用3V量程,電流最大值約為0.75A,若選用3A量程,指針偏轉不會超過電流表的,故應選擇0.6A的量程,畫出實驗的電路圖如圖2(a)所示,實物連線如圖2(b)所示.
二、利用“伏伏法”或“安安法”測電阻
某些問題中,因實驗器材不具備(缺電流表或電壓表),或因實驗條件限制,或因實驗精度不允許而不能用“伏安法”.這時我們就得依據問題的具體條件和要求重新選擇實驗原理,用“伏安法”的替代形式——“伏伏法”“安安法”來設計實驗方案.此方案最關鍵之處是已知內阻的電流表相當于一只電壓表,即I= ;已知內阻的電壓表相當于一只電流表,即U=IRA.
例2.(2004年全國)用以下器材測量一待測電阻RX的阻值(900~1000Ω):電源E,具有一定內阻,電動勢約為9.0V;電壓表V1,量程為1.5V,內阻r1=750Ω;電壓表V2,量程為5V,內阻r2=2500Ω;滑線變阻器R,最大阻值約為100Ω;單刀單擲開關K,導線若干.
(1)測量中要求電壓表的讀數不小于其量程的,試畫出測量電阻RX的一種實驗電路原理圖(原理圖中的元件要用題中相應的英文字母標注).
(2)若電壓表V1的讀數用U1表示,電壓表V2的讀數用U2表示,則由已知量和測得量表示RX的公式為RX=.
解析:此時已知內阻的電壓表可視為電流表,故可用電壓表V1和RX串聯,測出RX的電流,用V2測出V1和RX兩者的電壓和,如圖3所示, 可得待測電阻的阻值為RX===r1.當然,本題還可以用電壓表V1和RX并聯,再和V2串聯,如圖4所示,可得待測電阻的組值為RX==
三、利用“半偏法”測電表的內阻
“半偏法”測電表內阻的原理是利用電表的滿偏電流(或電壓)與半偏電流(或電壓)之間的關系,從而求出電表的內阻.
如圖5所示,可用半偏法測出電流表的內阻,先將R調到最左端,閉合S1,斷開S2,調節R使電流表滿偏,然后保持滑片P位置不變;閉合S2調節(電阻箱)使電流表指到滿刻度的一半,若R >>R0,則有Rg≈R0.此時電阻箱R0的讀數即為電流表的內阻Rg.關于其誤差情況,請同學們自行分析.
如圖6所示,可用半偏法測出電壓表的內阻,先將R調到最右端,R0(電阻箱)調為零,閉合S,調節R使電壓表滿偏,然后保持滑片P位置不變,調節R0使電壓表指到滿刻度的一半,此時電阻箱R0的讀數即為電流表的內阻RV.關于其誤差情況,請同學們自行分析.
四、利用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測電阻
多用電表歐姆檔測電阻的原理是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此實驗主要是考查歐姆表測電阻的讀數、原理以及步驟.
例3. 圖7所示為簡單歐姆表原理示意圖,其中電流表的滿偏電流IR=300?滋A,內阻Rg=100?贅,可變電阻R的最大阻值為10k?贅,電池的電動勢E=1.5V,內阻r=0.5?贅,圖中與接線柱A相連的表筆顏色應是 色,按正確使用方法測量電阻RX的阻值時,指針指在刻度盤的正中央,則RX=k?贅.若該歐姆表使用一段時間后,電池電動勢變小,內阻變大,但此表仍能調零,按正確使用方法再測上述RX,其測量結果與原結果相比較(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解析:歐姆表是電流表改裝的,必須滿足電流的方向“+”進“-”出,所以與A相連的表筆顏色是紅色;當兩表筆短接(即RX=0)時,電流表應調至滿偏電流Ig,設此時歐姆表的內阻為R內,此時有得Ig=,R內==5k?贅;當指針指在刻度盤的正中央時I=,有=,代入數據可得RX=R內=5k?贅;當電池電動勢變小、內阻變大時,歐姆表得重新調零,由于滿偏電流Ig不變,由公式Ig=,歐姆表內阻 R內得調小,待測電阻的測量值是通過電流表的示數體現出來的,由I===,可知當R內變小時,I變小,指針跟原來的位置相比偏左了,歐姆表的示數變大了,故此時RX的測量結果與原結果相比較偏大了.
電池電動勢和內阻的測量也是利用了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其主要方法有伏安法、一箱(電阻箱)一表(電壓表或電流表)法等,這些方法的關鍵在于理解實驗原理以及分析處理數據.
例4.(2009年北京)某同學通過查找資料自己動手制作了一個電池.該同學想測量一下這個電池的電動勢E 和r內電阻,但是從實驗室只借到一個開關、一個電阻箱(最大阻值為9.999?贅,可當標準電阻用) 一只電流表(量程IR=0.6A,內阻rg=0.1?贅)和若干導線.
①請根據測定電動勢E內電阻r的要求,設計圖8中器件的連接方式,畫線把它們連接起來.
②接通開關,逐次改變電阻箱的阻值R,讀出與R對應的電流表的示數I,并作記錄,當電阻箱的阻值時R=2.6?贅,其對應的電流表的示數如圖9所示.處理實驗數據時首先計算出每個電流值I 的倒數;再制作R—坐標圖,如圖10所示,圖中已標注出了(R,)的幾個與測量對應的坐標點,請你將與圖9實驗數據對應的坐標點也標注在圖10中上.
③在圖10上把描繪出的坐標點連成圖線.
④根據圖10描繪出的圖線可得出這個電池的電動勢E=V,內電阻r?贅.
解析:①在本實驗中沒有電壓表,但是可以用電阻箱和電流表串聯充當電壓表來測量電源的路端電壓,所以只需要將電流表和電阻箱串聯接在電源兩端即可.實物圖的連接如圖11所示.
②當電阻為R=2.6?贅時,電流表的示數為0.5A,在坐標軸上所在位置如圖12所示.
③作出各點所成直線如圖12所示.
④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有E =I(R+r+rg),解得:R=E#8226;-(r+rg),根據R-圖線可知:電源的電動勢等于圖線的斜率,內阻為縱軸負方向的截距減去電流表的內阻.即E=1.5(1.46~1.54)V,內電阻r=0.3(0.25~0.35)?贅.
對于電動勢和內電阻的測量,首先應該根據題設條件判斷出所用方法是“伏安法”還是“一箱一表法”,而對于數據處理,往往采用圖像法.采用圖像法時,橫軸和縱軸所表示的兩變量之間一定應該是線性關系,故只要求出兩變量之間的函數表達式(為一次函數),我們就可以結合圖像,根據截距和斜率從而求出電動勢和內電阻.
電學實驗試題的設計往往會體現“來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則,很多實驗題起源于課本而有別于課本,只有當學生真正理解了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才能靈活運用學過的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和選擇實驗器材去解決實驗的相關問題.高考物理實驗考查的是實驗的遷移能力、創新能力等,復習備考時應遵從以下步驟:明確目的——嘗試原理——選擇器材——確定步驟——數據處理——得出結論以及誤差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驗解題能力.
責任編校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