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在發展過程中,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那么反映在學校中,學生在知識、興趣、思維、能力、愛好、情感等個性品質上也存在差異。這些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區別于其他學生的個性品質和特征,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存在的個性差異,樹立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基本理念,根據學生存在的個性差異,實施分層教學。
本文從三個方面,論述了高職英語教學中學會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重要性,即: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尊重學生的情感差異、尊重學生的思維差異。從而得出結論,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可以實現課堂教學的個性化,促進學生獨特特性的形成與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能最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人格特點。因此,英語分層教學在高職教學中顯得由為重要。
[關鍵詞]認知差異;情感差異;思維差異;英語分層教學
一、引言
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極其寶貴的。熱愛生命就是要尊重生命,尊重生命就是要尊重人格,而尊重人格就是要尊重個性。因此,個性是人全面發展的前提。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教學工作者的主要目標是讓所有學生的個性、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顯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尊重學生個性是很有必要的。尊重學生個性,就是要以學生積極主動發展為根本,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價值,從而樹立自信心。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反映在英語教學上,即每個學生的吸收與反應能力總是有快有慢;理解與記憶能力總是有強有弱;表達與創造能力總是有高有低。因此,不能要求每個學生都以同樣的速度取得同樣的成績。必須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和特點,給予不同的指導,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存在的個性差異進行了分析,從而認識到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重要性。
二、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學生的差異是客觀的,每個學生由于各自智力方面的異同,對學習內容存在著很大的認知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使學生能夠全神貫注地聽完一堂課一50分鐘,就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總是充滿好奇感,使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從而能夠快速有效地掌握課堂上所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比如:課堂上筆者時常采用討論法(discus-siou)、分組法(group work)、提問回答法(question-answer)、會談法(interview)等方法組織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時時感到有新意,處處感到有興趣,并且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英語教學中來。這樣,學生就會感到課堂不僅僅是老師的,更是學生自己的,讓學生充分意識到他們才是課堂上的主人,他們更應該積極發揮課堂主人翁的作用。
此外,在課堂教學中,筆者還注意實施鼓勵性教學,注意知識的深入淺出。例如:在設計英語問題時,把特別容易的問題留給基礎不是特別好的學生,當他們回答正確時,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如果他們回答錯誤并不加以指責,而是幫助他們分析錯誤原因,鼓勵他們進一步思考,最終得出問題答案。在進行提問時,還應做到因人而異,例如:對性格內向、表達能力差的學生,則想方設法教給他們活學活用、融會貫通的方法;對性格活潑、興趣廣泛的學生,在教學形式上則組織學生開展課堂搶答、分角色朗讀、情景模仿、學生講課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學習的樂趣。在英語教學中,筆者盡可能讓學生夯實基礎、深化知識。對學習勤奮、成績優異的學生,則教給他們博學多思、擴大知識面的方法,使其變學滿為學而知不足;對基礎薄弱、自卑感強的學生,尤其注意引導他們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給他們如何制定學習目標、改進策略的方法,使他們能變厭學為愿學。總之,在尊重學生認知差異的基礎上,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尊重學生的情感差異,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筆者曾經拜讀過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從中受益匪淺。一方面,對于每一位學生來說,他們都是懷著無比美好的愿望來求學的。在學生們的內心深處,他們對于老師是無比信任和崇敬的。另一方面,對于教師來說,每一位教師應該明白,教師對學生的信任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就如同一雙隱形的翅膀在指導學生前進。如果教師能夠學會做到信任學生,那么整個學校將會出現一種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諧氛圍。因此,教師從出現在學生面前的那一刻起,其情緒就開始感染學生。從這一點出發,在教學中,筆者盡可能做到精神飽滿、樂觀豁達、充滿激情,這樣在教師的感染下,學生會感到從容、樂觀、自信,營造一種平等、自由、激勵的學習氛圍。此外,筆者還利用各個英語教學環節,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達到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效果,從而培養學生具有積極健康的思想,并注意與學生進行感情交流,及時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英語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再者,筆者還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揣摩學生的心理,控制教學節奏,使學生愛上他們所學的專業,珍惜三年的學習機會。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學會對不同性格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情感教育的方法,及時同學生進行情感溝通交流,從而最大程度的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四、尊重學生的思維差異,實施分層教學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無論在智力方面還是在其他方面都存在著個體差異,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培養學習積極性,這是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基本要求。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我們不能用同一個目標要求所有學生,不能用同一種方法開展不同的英語教學工作。實施分層教學能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則,其最終目的是讓所有學生在各自不同的起點上分別進步。
實施分層教學的具體做法如下:學生從大一入學伊始,就要根據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毅力、興趣、智力水平以及內在潛力來劃分學生層次。可以把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次的學生基本功扎實,學習積極主動,對學習英語有濃厚的興趣,并且接受理解能力強,有超前的學習欲望。B層次的學生在學習英語方面有一定的進取心,可是接受能力稍微差,基礎不扎實,但有一定的潛力,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督促和指導。C層次的學生學習不自覺,基礎較差,而且思維反應慢,在學習上有障礙,需要教師時刻進行督促。
針對上述不同層次的學生特點,教師對A、B、c三個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對于A層次學生實施“學”重于“教”的方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綜合能力。對于B層次學生實施“教”、“學”并行的方法。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掌握所學知識,具有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力爭不存在缺、漏、忘、記憶混亂等現象,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對于C層次學生實施“教”重于“學”的方法。主要以教師的“教”為主,采用以舊知識帶新知識的方法進行講解,使他們能盡快在課堂上聽明白,跟得上為目的。
分層教學可以打破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使學生在班級內部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氣氛,從而達到相互促進的目的。這不僅有利于部分學生能夠脫穎而出,而且學生間的相互競爭能使更多的學生看到差距,找到努力的方向。
實踐證明,教師的尊重與期待,使學生的成績像他們自己所期待的那樣得到了提高。因為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可以幫助學生找回自信,主動克服自身的問題,建立良好的人格品質。當學生找回自信心,就會對教師更加信任,在學習上更加努力。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每個教師要有整體育人、全面育人的觀念,要對每個學生負責。“承認差異,利用差異,發展差異”“教好每一位學生,對每一個學生負責”,這不僅僅是口號,而且更應逐漸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自覺行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華國棟,差異教學說,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彭展聲,淺談教師賞識與學生個性發展的關系[J],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
[3]張彩珍,課堂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學的探索[A],江蘇省教育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