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兒童文學作品《小海蒂》譯本的形象性、貼切性、邏輯性和音韻美四方面來對此譯作進行探討,指出譯者在譯介該作品時充分考慮到了小讀者的各種需求,將原作的語言風貌完整地展現給了小讀者,是難得的佳譯之一。
[關鍵詞]兒童文學;小海蒂;小讀者
一、形象性——語言形象,童趣十足
翻譯兒童文學時,除了遣詞造句簡單之外,應當使用具體、形象的語言來表述原文,才能使譯文童趣十足,進而使小讀者喜聞樂見,具體來說,譯者可以通過使用各種修辭手法來達到這一要求。下面將舉例來說明形象語言在《小海蒂》譯作中的應用。
…for when the stormysouth wind came sweeping overthe mountain, everything insideit, doors and windows, shookand rattled, and all the rotten oldbeams creaked and trembled.
當暴風從南面席卷過來的時候,里邊的一切都東搖西晃,劈啪作響,門啦,窗戶啦,那些朽了的木檁呀都吱吱呀呀,顫顫巍巍。
原文描寫的是作品中小男主人公彼特居住的小屋,由于父親去世,小屋年久失修,故而暴風來臨時,里面的所有東西都會發出聲響,給人以不安全感。擬聲詞“劈啪作響”與“rattled'’對應,疊音詞“吱吱呀呀”、“顫顫巍巍”分別與“creaked”和“trembled”對應,這樣,整句譯文讀起來瑯瑯上口,不僅會激發小讀者的聯想和想象,而且有助于他們產生形象思維,加深對原文的印象。此外,譯者對后半句語序稍作變通,將“門,窗戶”后置,與“朽了的木檁”并列做后半句的主語,使譯文句式結構看起來更整齊,這些并列主語后語氣助詞“啦,呀”的添加從語氣上來說更吻合了小讀者的心靈世界,讀起來也更順暢自然。試比較譯文“當暴風從南面席卷過來的時候,里邊的一切東西,如門和窗都東搖西晃,劈啪作響,那些朽了的木檁也都吱吱呀呀,顫顫巍巍”,顯然原譯更勝一籌。形象的語言表達在文中其他地方也比比皆是:
…When the warm southwind would roar through the firtrees and blow. away the snow,and the warm sun would enticethe blue and yellow flowers toshow their heads, and the longdays out on the mountain wouldcome again,
which seemed toHeidi the greatest joy that theearth could give.
那時,從南面刮來的溫暖的春風會吹走積雪,并在杉樹中奏起美妙的樂章,明媚的陽光下,藍黃相間的山花競相開放,爭奇斗艷,白天也變得長了,海蒂認為那是大地最好的恩賜。
原文語言質樸清麗,形象細膩生動,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景象。作者采用擬人手法,將風和太陽的形象刻畫得極為逼真,“roar”和“en-tice”兩個動詞的使用把山間景象描繪得恰到好處,給人以無限遐想。譯文也緊跟原文,字雕句琢,“奏起美妙的樂章”將“roar”一詞的形象傳達地動感十足、惟妙惟肖,使人仿佛看到了杉樹在風中翩翩起舞的樣子。繼而譯者不拘泥于原文,四字成語“競相開放,爭奇斗艷”將“entice”的內涵也傳遞得真實生動,使原文形象躍然紙上,堪稱佳譯。再如:
二、貼切性——口語表達,貼切自然
《小海蒂》原文用詞平易,鮮有生僻詞、難詞出現,譯文也較好地體現了這一點,采用了地道的漢語表達,具有口語化色彩,貼切自然,通俗易懂,充分考慮了兒童讀者的理解能力,準確地傳達了原作樸實無華的語言風格。如下文對彼特人物形象及心理的刻畫就較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Peter stood still, petrifiedwith fear.After all he had gonethrough that day he felt he had nolonger any power of resistanceleft.All he could think was,“It’ s all up with me now.” Everyhair of his head stood on end,and he stepped forth from behindthe fir trees, his face pale anddistorted with terror.
“Courage,boy,”saidgrandmamma in her effort to dis-pel his shyness,“tell me nowstraight out without hesitation,was it you who did it?”
Peter did not li his eyesand therefore did not see at whatgrandmamma was pointing.
彼特停住腳步,嚇呆在哪兒。經過一整天的折騰之后,他覺得自己再也沒有力氣反抗了,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這下全完了”,他毛發倒豎,臉色蒼白,戰戰兢兢地從杉樹后面走出來。
“振作起來,孩子,”奶奶說,她想讓他恢復常態,“現在請你直截了當地回答我,是不是你干的?”
彼特耷拉著腦袋,當然沒有看見奶奶指的什么。
彼特在把海蒂的好朋友……克萊拉的輪椅推下山之后,經歷了復雜的心里斗爭。譯文中的“停住腳步”、“嚇呆在那兒”、“經過一整天的折騰”及“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等都是地道的漢語口語表達,接著,譯者用“這下全完了”來譯“It’s all up withme now”,比起一般的“一切都得我自己承擔”,在漢語口語的通俗化和地道性方面更勝一籌,細膩地刻畫出彼特當時自怨自責的心情。同樣,奶奶談話中的“cour-age”一詞,譯者將名詞轉換為動詞“振作起來”,既符合了漢語口語的特點,又將奶奶慈祥和藹的神態傳達得貼切自然。后文的“想讓他恢復常態”、“請你直截了當地回答我”和“耷拉著腦袋”都體現了漢語口語表達的貼切性,從而使譯文讀起來自然流暢,毫無生澀感。
三、音韻美——音韻諧美,感染力強
韻律和節奏首先給予兒童以審美愉悅,激發他們的情緒(郁炳隆,唐再興,1990:105)。兒童心理學也認為,有聲音效果的書籍或文章更為小讀者所喜愛。原作中有多處詩詞描寫,因而這些詩詞的翻譯也和小讀者的閱讀興趣密切相關。如下面這首有關太陽的贊美詩:
The morning breaks
天際破曉
AndwariTl and bright
溫暖而明亮,
The earth lies still
金色的陽光下
In the golden light--
大地靜靜躺——
For Dawn has scattered theclouds ofnight
黎明已沖破重重迷霧的阻擋。
God’s handiwork
隨處可見
Is seen around
上帝的杰作,
Things great and small
世間蕓蕓眾生
To his praise abound--
皆為他碩果——
Where are the signs Ofhislove notfound?
哪里沒有他博大的愛在閃爍?
原詩韻律諧美,節奏明快,為五行詩段,前四行每行四音節,第五行每行九音節,韻腳的排列為a b c b b,為體現這種音美效果,譯文也同樣采用了五行詩段,每節二四五行押韻,如“亮”、“躺”和“擋”以及“作”、“果”和“碩”,并且兩節譯文的字數對稱,這樣,譯文完全再現了原文的音韻美和形式美。
彼特原本不愛上學,不識字,但海蒂為了讓奶奶每天都能聽到贊美詩,特意找出這篇帶韻律的字母詩來教彼特識字。在原作中,作者將字母歌編成了詩謠,用尾韻來取得生動有趣的語音效果,增加了原文的童趣性。譯文和原詩一樣瑯瑯上口,易于誦讀,一樣富有節奏感和音樂感,做到了音美;譯文的形式也和原文接近,做到了形美,創造了和原文相似的閱讀效果,必然會提升小讀者的閱讀興趣。
總之,翻譯兒童文學作品,譯者需從小讀者的立場出發,充分考慮他們的各種需求,具有敏銳的思維、豐富的想象才能譯出受歡迎的譯文。《小海蒂》譯本語言樸實,淺顯易懂,既保持了原作的風格及兒童情趣,也使原作的思想內容及人物形象得到了很好的再現,堪稱佳譯。希冀有更多的譯者來翻譯該作品,期盼有新版本的譯作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