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識字是語文學習起步的首要條件,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識字,而低年級學生入學后2—3年內,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識字,“低年級以識字教學為重點”的觀點,曾經多次寫進語文教學大綱。因為不識字就不能閱讀,不能寫作,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字、詞、句。有些學生在低年級時識字不少,但后來讀寫能力并不高,有些學生只會寫單字,不會用詞造句,有些學生寫出的作文詞語貧乏,語句不通順。本文將針對這一問題展開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識字;學習能動性;教學方式;理解字義
識字是語文學習起步的首要條件,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識字,而低年級學生入學后2-3年內,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識字,“低年級以識字教學為重點”的觀點,曾經多次寫進語文教學大綱。因為不識字就不能閱讀,不能寫作,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字、詞、句。有些學生在低年級時識字不少,但后來讀寫能力并不高,有些學生只會寫單字,不會用詞造句,有些學生寫出的作文詞語貧乏,語句不通順。因此,圍繞識字應用的各種教學方式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基本法則。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小學生盡快識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漢語文不是拼音文字,一些研究和調查表明,小學生要識字2000字以上,才能比較順暢,自由地大量閱讀,所以識字的快慢最終關系到學生語言表達水平的發展。因此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進行詞句訓練,對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所以要提高小學生語文教學效率,必須盡快從識字入手。
小學低年級學生處于扶床學步階段,雖然識字任務相當繁重,于兒童的學習興趣直接起著支配作用,所以應注意挖掘漢字固有的因素,讓學生融入自己的想象,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記得牢固、扎實。因此,課堂教學應遵循“小學低年級提倡多認少寫”,盡快多識字的指導思想,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了解漢字的一些構字規律。逐步掌握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開啟學生思維的閥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應從以下方面探索創新。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識字是一個孩子學習漢語的起點,是今后閱讀,寫作的基礎,只有學好了母語,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長大為祖國作出應有的貢獻。這種間接的動機與學生的學習活動雖然沒有直接聯系,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漢字本身身無內涵的魅力,往往成為學生學習的間接性誘因,教師應多利用漢字自身的特點,激發學生識字的能動性,識字教學首先要掌握好讀音,漢語拼音是幫助學生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工具。因此,在學生學會了拼音之后,就要充分發揮拼音的作用,指導學生借助拼音來學習生字,然后認讀生字卡片,生字卡片上用不同顏色筆標出,讓學生通過直觀悟到聲調的統一性,悟到拼音和字形的關系。接著學生共同或者指定某個學生拼讀音節,發出漢字的讀音,在認漢字時,可以集體讀,也可抽查;可以小組比賽讀;也可以學生領讀。形式靈活,做到讓學生真正認準字形。
二、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激發學生直接動機的活動
在集中識字中,教師往往容易盯著學生,造成學生在課堂上反復識記生字,課后還要重復,機械的死記硬背,表面上看學生也許識了很多字,但潛伏著學生識字興趣有可能蕩然無存的危機。識字教學難點是字形。如何從兒童年齡特點和學習心理出發,激發識字興趣?如何在趣味識字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我在教學中采取了多樣化的開工。如用編故事、猜字謎、繞口令、熟字加偏旁、作畫圖等方式,啟發學生動腦、動口、動手、樂學字形的興趣。
三、理解字義,達到準確識字
漢字科學性的主要表現是寫意性,寫意的漢字本身自于大自然與社會生活,構字組字有極其嚴密的科學規律。在教學卡必須設出引導學生理解字形,不但讓其“知其然”,而且要“知所以然”,減少機械記憶,增強理解記憶和創造性記憶。如教“辦”時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辦”由力和兩點組成呢?學生琢磨思考認識到,辦事要出力,出力要流汗,所以“辦”由力和兩點組成,經常這樣啟發學生思考,可以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學生在這種喜聞樂見的識字形式中,識字興趣濃。其想象、創造、表達能力都得到了訓練。其聞不時閃現出智慧的火花,嘗到創造者的快樂,成功者的喜悅,所以趣味識字是增強理解記憶,開發學生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重要手段之一。
識字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為了達到會認、會寫、會用的教學目的,可根據每個生字字形的特點,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只要我們細心挖掘每個識字固有的趣味因素,對文字的結構,形狀作富有想象和合乎邏輯的表達,我們的識字教學工作一定會上一個新的臺階,呈現出一種生動活潑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