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認為,把語文教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貼切些。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語文教學是塑造人的心靈的工程。其中,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是心靈塑造工程中的核心工程。從這個角度來說,心靈的高度就是語文的高度,就是作文的高度,所謂“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如何提高學生的心靈高度,豐富其心靈的外延,深化其心靈的內涵,是目前擺在每個語文教師作文教學中的重要課題。
過去我們探索如何開發學生的“智商”、“情商”,今天有關學者又提出了“創商”的說法。如果說“智商”是各門課程開發的共同項目,那么,我認為“情商”與“創商”是語文教學、作文教學追求開發的關鍵項目。作文要求學生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對情感的思考與表達,這里無一不涉及到智商、情商與創商。
一、作文教學中“智商”的開發
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對情感的認識源于觀察與思考,體驗人生,觀察生活,思考社會,需要智慧,涉及到“智商”。
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王立根說道:“教育的實質是培育智慧,語文學科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其中,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提升智慧應是第一位的,有了智慧,孩子以后一生的時光都會變得美好,我一直認為,一個人有多大的智慧,就能發多大的光”。是的,語文學科智商的開發包括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學生精神生活的豐富,語文素養的提高,精神生活的豐富,最快捷的途徑就是閱讀。因此,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必須緊密結合、互相促進。古人云:磨刀不誤砍柴工。首先抓好閱讀教學,把人培育好,把“氣養好(蘇轍語),是作文教學起步的基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在《上樞密韓大尉書》中甚至寫道:“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意思是說,養氣能使文章內容充實,形式完美,如不先養氣,只是學作文,文章是寫不好的??梢韵胍姡梆B氣”在古人眼中何其重要。一位現代作家也說道:“腹有讀書氣自華”。中華民族是一個悠久文明史的民族,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歌燦爛的國度。引導學生閱讀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再引導學生擴大視野,閱讀國外優秀文學,課內閱讀與課文相結合,教師把指導閱讀與自主閱讀結合起來,抓好閱讀教學,先把“刀磨好”,把“氣養好”,何愁砍不到“柴”,寫不好文章。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除了充分利用現用的文化遺產,不斷提高學生個人素養外,還應學習外來經驗,博采眾長,為我們的作文教學“智商”的開發注入新的活力。
二、作文教學中“情商的開發
《史記·太史公自序》狄得羅:“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靈魂達到偉大的成就”??娙骸白蠲利惖脑姼枋墙^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都是對情的肯定,都是情感驅動寫作創造活動出現的證明。學生的情感其實很豐富,為了真正開掘他們的寫作潛能,教師應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深入生活,并堅持不懈地用心去觀察、感悟、思索,給自然、社會、人生賦予生命的情感,這樣,學生筆端才會流向出有靈性活力的歡歌,作文中才能站起有靈魂的生命“自我”。
怎樣培養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以古今中外的優秀人物成才的故事教育學生,以身邊平凡人物積極向上的榜樣激勵學生。其次培養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以古今中外道德高尚的人物故事教育學生,以身邊具有崇高人格平凡人物的榜樣激勵學生,抓好思想品德的教育。另外,應該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課等其他途徑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然后,哺育一個“多愁善感”的敏感的心靈,培育學生豐富的情感。自然萬物,社會人生都負荷著無限的深意,無邊的深情,當學生以自己的真情實感去體昧生活感悟美好,那么其筆下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也就具有了活力,并凸現精神的內涵。培根說過:物質以其感覺的詩意的光輝向著整個的人微笑。教師以自身較高的人文素養、道德品質對學生產生潛移物化的影響,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隱形教育手段,所以作文教學呼喚語文教師文學素養、道德品質的提升。
三、作文教學中“創商”的開發
“創商”的提出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對人才素質的需求。創造才能、創新能力可以說是培養適應時代要求人才素質的目標,在語文教學中的表現是所謂創造性閱讀、創造性寫作等等。
新課標明確提出加強寫作與生活的聯系,重觀察、重思考、重真情實感,要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增大想像和幻想,鼓勵有創意的表達體現了作文教學中的創商的開發與表達,要做到這點,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瑞士思想家阿米爾說:“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一切美的光是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映射,是無所謂美的。因此,欣賞者只有以其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才能成就一個山蒼木秀,水活石潤,淵然而深的靈境。首先學生的個性發展高于一切,培養富有個性的人尤為關鍵。其次,要重視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鼓勵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對世界,發表自己的見解,褒揚批判性思維,不人云亦云,看重自主意識,增強學生的自我觀念,然后引導學生多接觸社會,加強與社會生活聯系,走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封閉狀態,引導學生進入“風聲雨聲讀書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最高境界。
新課標突出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我認為,作文教學關鍵在于培養人,語文教師必須義不容辭地擔當起“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角色,為社會、為時代培養智商、情商、刨商俱各的新型人才,教師應引導學生以多元的,開放的眼光投向大自然,投向社會,關注生命存在的意義,激發他們以主人的心態去傾注情感,購予理性,讓他們在作文歷練中經歷再社會化的洗禮,這種內涵為心理改造的洗禮,是能夠喚醒人性,鑄煉人格和產生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