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聽力理解是大學生英語學習的薄弱環節。本文試圖從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困擾學生聽力的因素,并提出改進聽力教學、幫助學生克服聽力障礙從而提高聽力理解水平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英語聽力;障礙:對策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聽力作為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一直是英語交際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發展和提高其他語言技能的基礎。根據美國外語教學法專家的統計表明,聽在交際活動中所占的比重高達45%。隨著人們對聽力在英語學習和交際中的特殊作用的理解,聽力教學的重要性日益彰顯出來。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現階段大學英語教學過于注重閱讀和寫作技能的訓練,致使很多非英語專業學生感到聽力存在很大的問題。教育部在最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也著重強調了“聽說”是重點,這點在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新題型中聽力理解所占整個卷面分值的35%得以體現,因此提高英語聽力水平迫在眉睫。本文試圖從非英語專業學生角度出發,分析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以便找出卓有成效的辦法,提高聽力理解水平。
一、影響學生聽力的主要障礙因素
(一)非語言因素
1.學習態度
獨立學院學生基礎情況不一,尤其是英語程度更是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受初、高中學習情況影響,對英語這門課程提不起興趣,在心理上產生了抵觸,尤其是在聽力訓練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大多是在老師的監督下敷衍了事,致使聽力水平難以得到提高。盡管有部分學生對聽力有一定重視,但還是認為考試中主要考的是讀寫知識,聽力僅占較小比例,并以此認為只要把語法、寫作等一些知識學好了也可以考高分,而且聽力部分還可以進行主觀猜測,說不定還能猜對幾道題。這種對聽力能力培養不重視的僥幸心理因素直接影響了聽力水平的提高。
2.文化障礙
由于中西方的地理位置,生態條件,物質水平,宗教信仰和社會環境等不同,由此產生了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文化差異。在交流中,人們總是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對方的話語,因此,聽者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和語用學知識與聽者語言方面的知識同樣重要。在聽力理解過程中,如果缺乏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了解,必定影響對話語深層次的理解,從而產生誤解,影響溝通。我們經常發現:一個看似簡單的材料,學生卻一時難以理解,其根本原因多在于文化背景知識的匱乏。如:John can be relied on Heeats nofish and playsthegame,由于多數同學不懂to eatnofish“忠誠”、playthegame“公正”分別為典故和習語。故出現誤解。
3.心理情感因素
心理情感因素對聽力教學的成敗起著重要作用。而影響聽力教學的心理情感因素很多,諸如學習者的動機、自信心和焦慮等等皆在此列。在這些因素中,動機和自信心的強烈程度越高,情感過濾也就越低,越有利于聽力教學。而過分焦慮和緊張,則會造成情感過濾的增高,對聽力教學產生不利影響。實踐證明,焦慮感的克服確實是學生首先應該面對的問越。
4.缺乏技巧
英語學習者在聽的過程中,遇到種種諸如詞匯、語音、文化背景知識方面的問題是很平常的。可缺乏聽力技巧的學習者總是喜歡一直回憶或沉浸在對剛才所聽內容的猜測中,不選擇跳過這個內容的方法,以至錯過了其它內容而影響對整篇文章的理解。還有些學習者不會或懶得在聽力過程中做記錄而未能抓住問題的主要信息。種種由于缺乏聽力技巧而影響聽力水平的例子屢見不鮮。
(二)語言因素
10語音障礙
語音知識中最難識別的就是各種語音變化:失去爆破、弱讀、連讀、省音、同化和語音語調等,這些變化通常出現在正常的連貫性說話中。此外,還有不容忽視的一點:區別英國音和美國音。因為目前,學生在中學多數學習的是英國音,而大學英語教材特別是四六級考試的發音很多都傾向于美國音,所以一開始很多學生不適應。比如,美音的either和neither往往讓很多學生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20母語干擾的障礙
許多學生在聽到一段語音信息后,常受母語干擾,習慣用中文逐句逐詞翻譯出來,而不能直接將語音信息轉化為一定的情景,這就影響了反應速度和記憶效果。另外,由于漢語的句子結構、詞序等與英語存在很大差異,所以依賴漢語來理解句子,不僅速度慢,而且容易造成理解錯誤。
30詞匯障礙
根據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在大學英語學習階段,學生應掌握的詞匯量四級為4200個,六級為5500個詞。由于大學生學習時間、學習精力有限,這確實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即使學生達到大綱的要求,把詞匯放在特殊的語境里,瞬間做出判斷,也是非常困難的。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有時讀得懂的內容未必聽得懂。學習者大多習慣從視覺渠道獲得信息,缺乏聽力刺激,在頭腦中沒有建立起相應的聽覺形象,當聽到這些信息時,不能做出準確快速的反應。
二、針對性策略:
(一)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打牢語言基本功。
聽力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無庸質疑,老師教學的教學理念、方法及材料的選擇,都會直接對課堂教學產生影響,與學生的聽力水平高低關系密切。教師在課堂上應有意傳授語句重音、節奏、音變、連讀以及語調等知識,加強學生的朗讀技巧。朗讀技巧的培養和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無捷徑可走,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掌握英語的朗讀技巧。要正確引導學生記憶單詞,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詞匯的學習和積累。詞匯的學習要邊學邊記,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據讀音規則進行記憶。拼音文字的最大優越性就是詞的讀音與拼寫一致。根據這一特點,會讀的單詞自然會拼,按讀音記憶的單詞也不會遺忘。
聽說是相輔相成互相滲透的,說的同時聽覺同樣在監聽檢查自己的語言。這里的說不僅是交際功能的運用,而且也包括朗讀,因為朗讀也是對自己語音語調的認識提高過程。所以一定要多開口說,多給自己創造聽辨機會。
廣大教師在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技能的同時,也要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拓寬知識面,跟上時代步伐,使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二)重視文化因素的導入。
教師充分利用課上時間,使用圖片、電視電影、錄像、光盤等各種音像資料,聯系課文,立體地講解西方社會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等,以增加學生對跨文化知識的敏感度。引導和鼓勵學生課外進行自主學習,閱讀文學作品和報刊雜志等,這是了解一個國家的心理狀態、文化特點、風俗習慣、社會關系的最直接的途徑。多收聽收看英文廣播、電視電影和錄像,經常登陸各種英文學習網站,直觀地獲取相關信息。
(三)注意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
教師應抓好聽力教學的各個環節,隨時注意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降低焦慮度。課前,教師應預測學生在聽材料時可能遇到的困利用聽前預備性活動,增強學生聽的自信心。聽音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提醒學生避免使用妨礙聽力理解的策略(如把注意力集中在聽懂在每個單詞上,或逐詞逐句翻譯成中文等),重視培養學生對聽力材料的分析、歸納、綜合及推斷的能力。聽完后,教師應該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提高學生聽的積極性。
(四)重視培養學生聽力理解的技巧與良好聽的習慣。
1.快速做筆記。聽錄音材料時,要盡快地把捕捉到的相關信息記錄下來,特別要記錄一些重要的人名、地名、時間、年齡、價格、距離、數字等一些聽后容易忘記的內容。我們可以使用一些簡單的字母、符號或數字來記下要點和細節,如記下相關的人物、時間、地點、事件或其他相關信息。培養做筆記的習慣,有助于減輕做聽力練習時的記憶負擔,可減少理解障礙,從而輕松地找到相應的答案。
2.掌握猜詞技巧,變長難句為簡單句。在聽的過程中,影響學生理解短文的障礙之一就是生詞,個別關鍵的生詞會影響學生對整篇聽力材料的理解。因此,學生要掌握一定的猜詞技巧,如根據上下文猜詞,根據語法結構猜詞,根據構詞法猜詞,根據語境猜詞等。掃除了單詞障礙以后,理解聽力短文的難度也就大大降低。
3.對聽力材料做出正確的預期。預期是對將要聽的材料作出判斷,是聽者理解并掌握所要聽的材料的首要條件。預期可幫助聽者積極地想像、推理和判斷,并主動地發揮個人的能動性,有助于聽者理解所聽的內容。如材料的題目是al the re$,taurant,聽者應預先想像著自己也在某一個餐館同別人一道吃西餐,先喝點飲料和甜湯,然后吃燒雞、牛排和三明治,最后喝咖啡等。在聽的過程中,看你的想法同所聽的材料有哪些異同,達到理解的效果。
總之,聽力理解過程是一個復雜、積極、多層次的思維理解心理過程。影響非英語專業學生聽力的因素也有很多方面,但可以通過找到相應的辦法逐一克服。在英語聽力實踐教學中,筆者認為聽力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練習。此外,教師注意選用真實、多樣化的語言材料,正確引導學生克服聽力中的障礙,多鼓勵,激發學生對英語聽的興趣,營造出輕松的課堂氣氛,善于利用學習者的積極心理因素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并通過課堂教學引導課外學習,豐富視野,使學習者的聽力出現良性循環,真正提高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劉紅梅,論彩響大學英語聽力的障礙因素[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第九期
[2]汪東萍,談突破大學英語聽力障礙的對燕[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4年第四期
[3]邵益珍,英語聽力障礙分析及提高途徑[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
[4]陳吉堂,文化因素與英語聽力[J]外語電化教學1999
[5]楊堅定,聽力理解策略訓練與教師的作用[J]外語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