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按照”閱讀教學的新策略”進行,這里的“新策略”指的是“閱讀教學的新理念”。在新理念指導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角色應該有截然不同的轉變。
[關鍵詞]閱讀教學;教師;角色
一、教學目標的轉變
過去的語文閱讀教學,只強調的是知識能力的培養。《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這個目標的轉變,也就是由原來的“一維目標”轉變為“三維目標”。
如司馬遷的《細柳營》的三維目標教學設計是:(一)知識與技能;1.理解在周亞夫身上表現出來的忠于職守的精神。2.體會從側面描寫烘托人物形象的寫法;(二)過程與方法:1.安排學生課前預習,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課堂教學中,要求講解較難的字詞,尤其是涉及古代禮儀的字詞。2本文刻畫人物形象很成功,教學中可引導學生了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通過對比襯托表現人物等寫作方法的作用,學會運用這些寫作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周亞夫忠于職守的精神,在今天還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對課文所蘊涵的人文思想加深了解和認識,提倡學生就此發表自己的看法,展開討論。
“三維目標”教學是一個有機整體,互相滲透,融為一體,教學時我們不能把它們孤離開。這樣才有助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細柳營》一文,通過學生體會周亞夫將軍與劉禮軍霸上,徐厲軍棘門的對比手法,更突出了周亞夫將軍的恪盡職守的精神。這里學生不僅是學習“對比手法及其作用”這個知識,而且讓學生領悟到周亞夫將軍治軍嚴、恪盡職守的高大形象。做到了學習知識、教學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有機統一。
二、閱讀教學中價值觀的轉變。
過去語文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讀”已成為閱讀教學中的主要價值取向。《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熏陶的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課標強調了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確立新的閱讀價值觀,也就是由“一元解讀”轉變為“多元解讀”。
在學生多元解讀的過程中,由于思想、性格、思維、感悟等方面的差異,他們對課文情感態度往往不一樣。如學習《陌上桑》一文,羅敷之美不用質疑,而對使君的刻畫,有的學生提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使君也不例外,為什么有的書冠以使君好色之徒?
《如果人類也有尾巴》一文的作者認為:“尾巴的消失是人類的退化,愿世上人人都有一條實用的健美的尾巴。”學生學習這一課時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1)年輕的女子將尾巴打扮得更加美麗,這將耗費許多時間;(2)人類有了尾巴,坐車不方便:(3)課文中說用尾巴進行選舉,尾巴選舉沒有手舉得高,不易發現。(4)課文中說年輕的戀人有了尾巴。他們不再需要緊緊地擁抱或長時間接吻,而是將尾巴拉在一起就可以了。學生則認為這樣不便于戀人面對面思想交流;(5)課文中說尾巴的神經末梢比身體其他部位發達得多。它可以感覺空氣中的溫度,還可以測試水溫,學生則認為;神經末梢發達部位的很多,如臉、手、耳、腳輕而易舉感覺得到這些。
通過以上教學實踐,讓學生在學習中多方面去解讀課文,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得到培養。
當然,“多元解讀”不能誤解為“多元價值觀”,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握價值觀的正確導向,不能讓學生造成思想混亂。如何把握價值觀?《語文課程標準》說得很明白:“在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德,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多元解讀”更不能理解成“多元標準”。我們提倡的是尊重學生的獨特的閱讀體驗,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倡導多元理解,是建立在一定的標準或共識的基礎之上的,而不是任意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使課堂變成放羊式的無序狀態。
三、閱讀教學的方式觀的轉變
過去由于受應試教學的影響,從閱讀的順序到閱讀結果,著力關注是文本的局部細節,忽視對文本內容的整體把握。教師在教學中,常常將一篇完整的課文肢解為字、詞、句、段,忽視對課文中蘊含的深刻思想和生動形象缺乏整體感知。《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課標的這一要求就是要我們確立新的閱讀教學的方式觀,即變“肢解分析”為“整體把握”。
“整體把握”課文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朱自清的散文《春》可采用誦讀教學。通過聽錄音或老師范讀,學生朗讀等等手段,讓學生感受對春天的喜愛,品味清新、自然優美的語言,提高學生閱讀的欣賞能力。或者朗讀后指名學生談春天給你的感受是什么?或請幾位愿意給全班同學朗讀的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其他學生或老師點評。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通過反復朗讀,強化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知。
思路教學也是整體把握課文的又一方法。黃蓓佳的《心聲》這篇小說的教學就可用此法。學生閱讀課文后,要求學生講述本文的情節,講述情節可按照以下思路進行:公開課前(想讀課文)——回家路上(偷讀課文)——次日放學(聽讀課文)——公開課上(終讀課文),學生抓住以上思路講述情節,做到思路清晰,講述故事抓做要領,并且可以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要實現閱讀教學的突破,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不斷轉變角色,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