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對職業教師資格有嚴格的規定,職業技術教育資格證書比一般中小學教師證書要求更高。二十世紀中期美國職業學校對教師只實施階段性的在職培訓。到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學校開始從以教學為中心轉向以學習為中心,開展全員培訓,培訓的項目涵蓋從職前的教育培訓到在職進修。本文通過我國與美國職業教育師資的狀況進行對比與分析,對我國改善職業教育師資情況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中美職業教育;師資狀況:比較;分析
美國對職業教師資格有嚴格的規定,職業技術教育資格證書比一般中小學教師證書要求更高。二十世紀中期美國職業學校對教師只實施階段性的在職培訓,從二十世紀70、80年代開始越來越重視教師的繼續教育和發展。特別是二十世紀90年代,學校開始從以教學為中心轉向以學習為中心,實施了綜合的教師發展項目,培訓的項目涵蓋從職前的教育培訓到在職進修,對我國加強和改進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美國職業教育的師資狀況
1.美國職業教育師資渠道的來源穩定。文化課教師一般是由普通高等院?;驇煼对盒E囵B,專業課教師一般來自高等學校或這些學校內可以設立授予職業技師資格文憑的教育學院,在工科大學畢業取得學士學位,再到師范院校教育系、教育學院或職業教育培訓單位進行教育理論學習和生產實習、教育實習。經考試合格后,方能獲得任教資格。生產實習指導教師(生產教學技師)的來源渠道比較廣泛,由各類中等專業學?;蚬こ處煼秾W校培養,個別的也有在高等院校培養的。
2.美國職業教育教師資格的一般要求為:(1)教師應當勝任他們的教學工作,一般應在他們所教范圍內取得學士學位,并對所教的技術課程有1年以上的實際工作經驗,在合適的技術領域內有1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可以代替學士學位的要求。(2)負責安排和監督執行教育計劃的人,必須有碩士學位或經過其他高等學校訓練,并有相應領域的工作經驗。(3)教師要有工業、商業、銷售方面的最新經驗,或者有所講授技術的有關專業的實踐經驗,這些經驗要包括一些團體的最新成果,還要具有能當顧問和單獨判斷與研究的能力。
美國職業教育的種類和層次繁多,其實機構主要為綜合高中、地區性職業教育中心、職業技術學校、社區學院和企業辦培訓中心等。美國對職業教師資格有嚴格的規定,職業技術教育資格證書比一般中小學教師證書要求更高,它的雙師素質特征十分明顯,例如,美國有的州明文規定,具有大學本科學歷、取得學士學位并有相關領域1-2年實際工作經驗的優秀者,才能頒發職業技術教師資格證書。
3.美國職業學校教師的構成特點是,聘請的兼職教師比專職教師多。如美國社區學院的兼職教師比例一直在上升,占到全體教師的60%以上。對兼職教師的聘任要求更加嚴格,除了要符合聯邦各州政府教師資格證書規定的條件外,還特別強調要具有實踐經驗。
4.美國職業教師在使用上是嚴格要求的。首先要對職業教師進行教研能力評估。美國高職院校每年都要對在職教師資格進行評審鑒定,其內容包括教學、科研和服務三個方面。教學評定的依據是教師本年授課門數、學生數量、課后學生評語等。科研鑒定則依據其在州、地區、全國或國際會議上作的學術報告、發表的論文論著、申請到的科研經費及其它學術研究活動等進行的綜合評估。服務評定一是考察其在校內參加各級委員會的情況;二是考察其在校外團體中或參與社會服務的情況,如為企業提供的產品開發等:其次是實行教師任期制(動態用人機制)。美國高職院校教師實行任期制,一般包括短期合同制和終身制申請權兩種。短期合同制是根據學校需要及教研經費情況、教師工作質量,每年簽訂合同決定去留。擁有終身教職申請權的教師,按規定一般在校任教5-6年后可以申請終身任職。未獲終身任職者,可能得到來年再次申請的一次性許可,也可能得到正式通知不再留任。
5.美國職業教師的培訓力度強。二十世紀中期美國職業學校對教師只實施階段性的在職培訓,從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越來越重視教師的繼續教育和發展狀況,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學生不斷變化的需求也促使教師進一步提高和發展。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學校開始從以教學為中心轉向以學習為中心,實施了綜合的教師發展項目,同時也注意到管理者、教學人員及教學輔助人員的同步發展,開展全員培訓,培訓的項目涵蓋從職前的教育培訓到在職的進修。
二、中國職業教育的師資狀況
1.中國職業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從來源上講,職業教育師資缺乏規范而質量高的準入標準。中國在培養職業教育教師時,注重教師的學歷達標,沒有內容明確而具體的職業學校教師任職標準,考取教師資格證只需要通過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和普通話三門課程考試,對實際教學能力的考核是個空白。而一些從企業等單位來的專業技術人員,雖然實踐能力很強,但學科教學能力欠缺,難以有效地傳授知識和指導學生,因此,出現了從學校到學校的老師缺乏專業實踐經驗、從企業到學校的老師缺乏教育教學知識的尷尬局面。(2)職業教育教師的培養過程存在諸多不足。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中國職業教育師資的培養仍然采取普通教師的培養模式,在大學課堂進行理論學習占據了學業的絕大部分時間,到企業、學校實習的時間太短,由此導致新教師缺少實際工作經驗。在課程設置上,長期以來,中國偏重于培養學科專家型教師,在培養職業教師的過程中,專業課也都向學術性靠攏,過分追求學科的系統性和內容的精深,忽視了應用性、實踐性的知識,導致了很多畢業生到職業學校工作陷入了理論知識用不上、實踐知識又缺乏的尷尬境地。在課程結構上,教育類課程設置比例偏低,實踐課程、選修課程較少,不利于教師教學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形成。在教學方式上,課堂講授是主要方式,從而導致他們到工作崗位后沿襲自己的受教育方式,習慣于滿堂灌式的教學,不利于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形成和發展。(3)我國職業學校的教師培訓,缺乏系統的長期規劃和規范的機制,在組織培訓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例如教師的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沒有形成一體化的機制,使教師缺乏在企業進行培訓的機會,沒有形成一個與企業聯合培養和使用教師的有效機制。
2.職教師資隊伍中部分教師的教育思想理念還比較落后。是否有明確的教育理念是衡量教師成熟與否的重要標志,現今仍有許多學校的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忽視或放棄對職業教育教學規律的學習和研究,造成教學過程的普通化,難以體現職業教育特色。因此教師在進行主體教育、注重學生個性發展、以就業為導向進行教學、針對崗位能力需要和課程特點改革考試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教育教學理念還很滯后,跟不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對職業教育的需求,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養的學生和社會需求的脫節。
3.中國職業教育在師資建設中,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追求高學歷、高職稱、忽視學術水平的現象?,F今,有多數職業教師都在攻讀碩士學位或已經取得碩士學位,有一部分教師晉升了副教授或教授職稱,但實際水平與相應的學位或職稱有著比較大的差距。有些教師在攻讀碩士學位后仍不具備科研能力,學位論文請人或花錢代寫,缺乏創新能力。有些教師為評定職稱,花錢發表論文,學術造假現象屢見不鮮,嚴重影響了職業教育的師風、教風和學風建設。
4.職教師資隊伍中“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且部分“雙師型”教師素質偏低。盡管中國各類職業院校都十分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對專任教師提出了提高實踐能力的要求,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雙師型”教師的比例依然偏低,且即使有了“雙師證”的教師“雙師”素質也難以令社會滿意,表現為能應對課堂教學的教師多,能應對課堂教學又有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少,這種狀況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5.職教師資隊伍中部分教師的科研能力偏低。職業院校的教師由于科研環境較差、科研意識滯后、自身的研究能力又欠缺,加之職業院校對科研的支持力度不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職業院校的不少教師科研能力相對較差。職業院校的教師中只有少數教師主持或參加過科研項目,且參加科研項目的教師真正從事研究工作的也比較少,而是掛名的多。有些教師從來就沒有參加科研項目的想法,致使科研水平難以體現,在不進取中降低了自身素質,這些不但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進而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6.職教師資隊伍中部分教師的創新能力較弱。近年來由于職業教育規模的迅速擴大,職業師資隊伍建設滯后,大多數職業教師充當了知識的傳聲筒,教學的機器,疲憊奔波于課堂之間,沒有時間充電,無法提高自身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傳授知識的多,傳授學習方法的少,在教學過程中很少涉及對學生自學能力、創造能力、應變能力的培養,教學不能開發學生的智慧和潛能,大多數教師充當了領跑的角色,沒有發揮出“指路”者作用,因此教師的創新能力成為其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需求人才的重要因素
三、美國職業教育師資狀況對中國的啟示
1.完善職業教育師資培養體系。目前,中國如何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師資培養體系,確保職業教育有一支質量高、數量足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戰略任務。我們可以借鑒美國以各州為主培養職業教育師資的做法,在中國各省、市、自治區甚至特區建立專業的職業教育師資培養或職業培訓中心,也可在各省、市、自治區、較好的普通高等學校內設立職業教育師資班,對職業院校現有師資隊伍進行有計劃的培訓,對在校職業教育師資班學習的學員,可按照職業教育教師的特殊要求來進行培養。在課程設置上,除了專業課和教育學課程之外,還可以設立有關專業教學方法及大類專業技能課程。國家還可以考慮設立職業技術教育專業碩士,借鑒國內工程碩士培養的辦法。專門為職業院校培養“職教碩士”。
2.強化職業院?;睾推髽I基地建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國家應根據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的特點,立法強化職業院?;亟ㄔO和企業基地建設。職業院?;睾推髽I基地各有優勢和不足,只有兩者結合,才能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才能建設好一支合格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職業院?;貞訌V泛地開展具有職教特色的專業師資培養和培訓工作,完成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的培養培訓任務,培養、培訓骨干教師和專業帶頭人。同時要加強培訓基地的教學、設備和實習基地的建設,因為它是職業教育辦學的基本條件,是保證人才培養的物質基礎和必需力量。企業基地是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職業教育師資特別是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接觸生產、服務、管理一線,進行專業技能訓練的場所,因此,它與職業院校培訓基地建設應視為同等重要的地位。
3.建立并實施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各專業要培養既能上講臺教學又能下車間訓練的“雙師型”教師。學校要制定引進優秀“雙師型”教師的優惠政策,從不同院?;蚱髽I引進“雙師型”教師;現有的在職教師可以通過定期到企業實踐鍛煉、國內外進修學習、承擔科研項目、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實踐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根據需要學校各專業還可以聘用企業在職人員來校教授實踐課程。學校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上要舍得投入:其中包括經費投入、精力投入、管理投入。學校要為教師到企業鍛煉,參與企業產品研發,進行應用成果轉化提供經費支持和優惠政策。學校應鼓勵和支持教師走出去參與對外學術交流,及時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前沿和發展動態,開拓視野,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學校要制定優秀“雙師型”教師的獎勵政策,通過政策的有效執行,才能發揮他們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積極性。同時,學校還要制定“雙師型”教師質量考評體系,建立考評隊伍,且要創造條件使考評體系正常運行起來,真正做到:“雙師型”教師必須進行考評;考評必須分出等級;考評結果必須發揮作用,進而激發他們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精神,才能保證“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質量。
4.加快職業院校教師評聘制度的改革。職業院校在教師評聘機制上。要借鑒美國的經驗,加速推行實質性的教師聘任制。政府要給職業院校放權,使職業院校有權根據學校的實際需求設崗;根據教師的實際能力和工作業績聘為相應的職稱、職務,建立教師職稱評聘分離的制度。同時職業院校要有權聘用兼職教師,使課程內容緊密結合和適應社會實踐需要。
另外可逐步推行職業院校教師從“單位人”管理向“社會人”管理的過渡,政府要成立“教師社會化管理機構”,在教師與社會之間架起一座信息化的橋梁。學校根據教學的需求可以向“管理機構”申請聘用教師,并依據聘用合同對教師進行管理。教師在保險、福利、職稱評定等有關切身利益的事項上由“管理機構”負責。學校和教師可以實行雙向選擇,即可以低職高聘,也可以高職低聘。學校按規定為被聘用教師交納各種保險及相關福利費用。學校不能隨意辭退優秀教師,但有權辭退不稱職教師。同時學校校長的任職要進行相應的改革,不應采用單方面的政府委派制,要發揮校務委員會和校職工代表大會的職能和作用,他們在政府的領導和監督下可選舉、監督和罷免校長。另一方面學校還可設定終身教授制度,以相對穩定一支優秀的骨干教師隊伍,學校教師退休以后則由杜區管理。這種管理模式,必將激活職業教育資源,提升職業教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極大地增強職業院校辦學的水平和能力,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符合實際需要的實用性職業教育人才。
參考資料:
[1]趙寶芳、孫百鳴,《中外高職教育師資素質的比較研究》職教論壇,2006(6教研)
[2]劉彥文《高等職業教育原理與教學研究》,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3]石偉平,《職業教育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