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圣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整個作品中彌漫著詩意的哀愁和對人類喪失純真天性的痛惜之情。這一基調(diào)是體現(xiàn)在眾多的富有象征意味的感性形象中的,作者通過眾多的富有意味的感性形象,借用夸張的手法,將具體化、極端化的為各功利目的生存的人構(gòu)成的荒誕異化的世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并與小王子孤獨而珍貴的童真詩意形成強烈對比,以召喚人們內(nèi)心潛伏的童心,反省功利化的生活。
[關(guān)鍵詞]純真;荒誕;童心;功利化
圣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寫于20世紀中期的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講述的是被困于撒哈拉大沙漠中的飛行員“我”與來自B-612小行星的小王子一周的生活經(jīng)歷,其間,小王子講述了他從家鄉(xiāng)離家出走,途經(jīng)6個小行星,最終到達地球的所見所聞。
作品以很大的篇幅寫了小王子在眾星球和地球上的游歷,這實際是進一步展示大人們在世俗生活中走火入魔、迷途忘返的情形。在途中,小王子遇到了國王、愛虛榮的人、酒鬼、商人、點燈人、地理學家等,這可以說是圣埃克·蘇佩里本人人生閱歷的真實寫照。只不過以從外星球來的小王子為視角,這些人的滑稽和荒唐被放大了,產(chǎn)生了陌生化的效果。細想一下,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視角,圣埃克·蘇佩里如果不從本身分裂出這樣一個視角,他所看到的荒誕就不能如此夸張和變形,也就產(chǎn)生不了這樣的既幽默又震撼的效果。這些都是什么人呢?權(quán)力幻想狂、自我崇拜狂、夢想發(fā)財狂、不能自拔的沉溺者、盲目忠于職守者、教條主義者,用小王子的話說是:“大人們真是怪的沒法治了”。可他們就是世俗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人物類型。帶著失望與好奇,小王子來到了“聞名遐邇”的地球。地球是什么樣子的呢?文中介紹到:“地球可是顆不同凡響的星球!地球上有一百一十一位國王,七千位地理學家,九十萬個商人,七百五十萬個酒鬼,三億一千一百萬個愛慕虛榮的人,也就說是差不多二十億個大人。”從前面的描寫看,我們知道這樣的介紹無異于說地球是個可怕的“怪人集中營”了。
作品接著寫到兩個地球人。一個賣解渴丸的,廣告詞是吃一粒可以一星期不喝水,節(jié)省“五十三分鐘”,這是對我們地球上所有的科技發(fā)明的絕妙諷刺,因為所有的發(fā)明都是向著高效省時的方向努力的。小王子問道:“省下這五十三分鐘干什么用呢?”那人說:“愛干什么就干什么……”小王子說:“要是我省下這五十三分鐘,我就悠閑自得地朝一口水井走去……”這是一個有趣的循環(huán)。小王子提醒我們有的科技發(fā)明是與人性、人的詩意的棲居背道而馳的。水原本是生命之源,人體的百分之七十是由水構(gòu)成的,而科技發(fā)明的止渴藥,將水源與生命相隔離,而且僅僅是為了每周省下五十三分鐘來無所事事。功利目的的心,永不滿足的欲,已經(jīng)把人類與生命本真隔離,甚至擺在了相互抵觸的位置上。人已經(jīng)不能詩意的生存,而是日益的鋼硬化、刻板化,成為現(xiàn)代世界的“機械人”。
小王子與扳道工的對話,也同樣有趣和意味深長。令小王子奇怪的是,這些來去匆匆的旅客。他們在找什么?他們在追什么?扳道工說他也不知道他們在找什么,他們追什么。正如蛇所說的;“他們隨風飄零,他們沒有根,這使他們受了不少苦。”盲目的乘客,盲目的匆忙,我們每一個來到世間的人不就是這樣來去匆匆的旅客嗎?我覺得圣埃克·蘇佩里對于他筆下的蕓蕓眾生的描畫是相當?shù)谋瘧懙摹R环矫妫颂幱诳刂婆c被控制,支配與被支配,占有與被占有的關(guān)系中,另一方面,人類自身又充斥虛榮,麻木,空想,自私自利的缺點。正如小王子所說的:“你們這里的人,在一座花園里培植了五千朵玫瑰花,還找不到自己尋求的東西”,“他們蜷縮在快車車廂里,但是不知道這樣匆忙的尋求什么。于是焦躁不安,團團打轉(zhuǎn)……”人們被現(xiàn)代語境下的工具理性剝奪了詩意的生存能力,成為“單向度的人”,雖然眾生百態(tài),卻都帶著世俗利益熏心后的麻木與癡狂之態(tài)。
小王子對他們的認識就是圣埃克·蘇佩里對現(xiàn)實世界的感受,他們在功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離真正的生活也越來越遠。小王子曾登上一座高山,當他說出:做我的朋友吧,我是一個人的時候,回答他的只有冰冷的回聲。為什么小王子會成為獨語者?回聲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冷漠。人們交際中間填滿了金錢與利益,繁忙的物質(zhì)追求使人的外殼越來越厚,人際缺失真情,已經(jīng)日益變質(zhì),所以回答小王子的只能是回聲。
小王子失意于地球的旅行,他懷念家鄉(xiāng)的詩意,因為他了解在荒誕的世界中,他只能是孤獨的,憂郁的,這個星球無法帶給他快樂,他想融入就必須將純真的詩意剝離,而小王子的天性是無法容忍這種剝離的,他最終選擇了自動從地球上消逝。作為一個溫柔甜蜜滿懷希望的結(jié)局,其中蘊涵著多少不為人知的哀傷絕望。作者試圖用這種詩意的憂傷來震撼這個包著厚厚的異化之殼的世界,喚醒沉醉于功利世俗、無妄追求中的人們:從工具理性之毒癮中擺脫出來,回歸人的本質(zhì),回到人的主體性上來,詩意的生活。不過這又是何等的艱難,尤其是在二戰(zhàn)期間,資本主義帝國爭權(quán)奪利,荼毒生靈,作為一個愛國的飛行員作家。圣埃克·蘇佩里體會到了這種無能為力。小王子最終消失了,圣埃克·蘇佩里并未講明他死了或已經(jīng)回到了故鄉(xiāng),在圣埃克·蘇佩里的心中,詩意的隕落是現(xiàn)實的必然,他既不想回避,也不想就此放棄理想的可能性。詩意的最終結(jié)局在作者看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這一抹淡淡的哀傷,卻時刻提醒讀者外在的詩意已經(jīng)消失,內(nèi)在的詩意卻希望萌生。
參考文獻:
[1]李千鈞,李欣;《<小王子>的告誡:遠離異化,回歸本真》:齊齊哈爾大學報(社會科學社);2005年04期:99,101。
[2]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3]楊全:《詩與在——“詩意的棲居”何以是最好的存在》,《名作欣賞》1998年版。
[4][德]海德格爾:《……人,詩意的棲居》,見海德榕爾《講演與論文集》孫周興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版。
[5][德]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張峰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