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國有資產監管營運行為越來越規范有效。然而,根據來自各方面的反映,國有資產監管營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國有資產作用的發揮,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對此,各地必須高度重視,認真進行查糾,嚴肅處理違法亂紀的單位和個人。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監督管理方面。(1)有的縣(市、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體制不夠科學,激勵機制不夠完善,不利于國有資產的監管營運和保值增值。(2)有的縣(市、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方面的制度規定不夠健全,使得在實際工作中有的監督管理行為無規可依。(3)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法規制度執行不夠有力。(4)對侵害國有權益的行為查處不嚴。
2.經營方面。(1)對國有房屋、山林等出租的單位。①不公開對外招租,“暗箱”操作,甚至租金過低,合同期限過長,個人從中得好處。②簽訂租賃合同后,隨意減免租金,該由承租方承擔的維修費用也由出租方支付,損公肥私。③單位消費如在出租賓館酒店消費的餐費抵租金,截留應上繳的租金收入。④收取的租金不入賬用于沖抵開支或作為“小金庫”的收入,甚至合伙私分。⑤收取的租金不及時入賬而被單位或個人挪用。⑥未維修開維修費發票或在實際維修的基礎上多開維修費發票虛報維修費用于其他開支甚至合伙私分,增加經營成本。⑦收取的租金不按規定進行管理和分配,如該實行“收支兩條線”的不實行“收支兩條線”,該交的稅收不交,不該列支的費用列入經營成本等。(2)對國有獨資企業、公司或國有控股公司。①不科學、民主進行經營管理,決策不正確,落實不到位,影響企業經營效益。②在經營中為了個人私利而損害國家利益。③以弄虛作假等手段,隱瞞、截留應當上交國家的稅金、利潤或者其他財政收入歸單位所有,或者將隱瞞、截留款放入“小金庫”中,甚至合伙私分。
3.產權界定方面。(1)將國有資產界定為非國有資產。(2)應當進行產權界定的而不及時甚至拖著不去進行界定,造成國有資產流失。(3)違規收取產權界定費用。
4.產權登記方面。(1)在規定期限內不辦理產權登記。(2)弄虛作假申報辦理產權登記。(3)不按規定進行產權登記情況的年度檢查。
5.評估方面。(1)聘請不具備評估資質的社會中介組織進行評估。(2)向評估機構提供虛假情況和資料,或者與評估機構串通作弊,抬高或壓低評估價格。(3)評估國有資產的受益者采取非法手段讓評估人員抬高或壓低評估價格。
6.出讓方面。(1)不按規定申報審批擅自出讓。(2)不在規定的產權交易機構中進行交易。(3)不公開出讓或假公開出讓,“暗箱”操作交易。(4)在公開出讓中舞弊,如串通壓低價格。(5)出讓收入不按規定管理和分配。
7.抵押方面。(1)不按規定申報審批將國有資產用于抵押。(2)弄虛作假申報審批將國有資產用于抵押。(3)低估國有資產價值進行抵押。
8.核銷方面。(1)不按規定申報審批核銷國有資產。(2)弄虛作假申報審批核銷國有資產。(3)核銷國有資產賬務處理不正確,如該作營業外收入而作為了營業收入。
二、檢查方法
1.審查會計賬簿。主要審查被查單位涉及收入、成本、費用的賬簿,核實有無不按規定管理和分配國有資產經營收入、出讓收入、違規收費和隱瞞、截留應當上交國家的稅金、利潤或者其他財政收入的情況。
2.審查會計憑證。通過對一張張會計憑證特別是所附原始憑證的審查,主要核實有無不按規定管理和分配國有資產經營收入、出讓收入和違規收費的情況,有無虛報費用、亂列成本和違規開支的情況,有無弄虛作假核銷國有資產或核銷國有資產賬務處理不正確的情況。審查中要注意辨別原始憑證的真偽,從奇異的數字、時間、地點、票據、報賬手續等中發現問題。
3.審查收款票據。主要審查已使用發票、收據的存根聯是否齊全,有無缺號情況;所有開具了未作廢的發票、收據的記賬聯是否都做了賬,存根聯與記賬聯上的數量、金額是否一致;未使用的發票、收據有無缺號情況,每份未使用的發票、收據其發票、收據聯是否存在;核實有無收入不入賬甚至合伙私分的情況。
4.審查資產臺賬。對國有房屋、山林等出租的單位,審查資產臺賬至關重要,是發現違法亂紀行為的重要途徑。審查資產臺賬首先要審查是否所有的經營資產都在臺賬中,核實有無隱瞞經營資產的情況;其次要將每一項資產對照租賃合同、收取租金記錄、租金繳交入賬情況進行審查,核實有無收取的租金不繳交入賬、挪用租金收入、隨意減免租金和變相截留租金收入的情況。
5.審查相關資料。主要查閱單位職能職責、監管制度規定、合同協議、會議記錄,審查產權界定、登記和資產評估、出讓、抵押、核銷的資料,分析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是否科學,激勵機制是否完善,制度規定是否健全,監管執行是否有力,經營是否科學高效;核實國有資產監管營運和產權界定、登記以及資產評估、出讓、抵押、核銷等方面是否存在違法亂紀情況。
6.比較分析收支。將被審查單位審查期間的總收入或某項收入、總支出或某項支出與相應的本期計劃數、上期實際數、本單位歷史最好水平數等進行比較,分析產生差額的原因,核實有無隱瞞、截留收入和虛報費用、亂列成本、違規開支的情況。
7.追查收入來龍去脈。對總的收入或某一項收入,從收入的取得查起,然后看收入的繳交入賬及賬務處理情況,再看收入的最后去向,核實該獲取的收入是否都取得,已取得的收入是否均合法,所有取得的收入是否都直接繳入了財政專戶或入了單位的賬,收入入賬的賬務處理是否正確,收入入賬后是否按照規定繳交分配,從收入中列支的開支是否符合規定并真實。
8.深入相關單位和群眾中調查。深入到與被查單位相關的單位和群眾中去走訪調查是查出國有資產監管營運中存在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其中走訪既可以明訪,也可以暗訪。如核實單位消費是否存在抵租金的情況,可以深入到與被查單位消費相關的賓館酒店等承租戶中去調查了解他們的租賃合同簽訂和租金繳交情況,以發現問題或線索。然后,根據發現的問題或線索再到被查單位進行調查核實。
9.向被查單位人員詢問調查。在發現國有資產監管營運中存在問題前或后,找被查單位的相關人員如有關領導、財會、業務等人員特別是比較熟悉情況、作風正派、敢說實話的共產黨員、老同志進行詢問調查,在詢問調查中,要注意分析和掌握被詢問調查人的心理狀態,有的放矢地做好啟發疏導思想工作,核實國有資產監管營運中是否存在問題及相關的具體情況。
10.發動群眾舉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覺悟也是高的。在對國有資產監管營運中存在問題的檢查中,要采取措施如實行有獎舉報、專項舉報等廣泛發動群眾舉報,以便發現線索,順藤摸瓜,查出國有資產監管營運中存在的問題。
(作者單位:銅鼓縣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