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媒體透露,全國地方政府債務已高達萬億以上,真正的數據恐怕目前誰也說不清,但可以肯定,相當的縣、市地方政府屁股上有一大堆債務,在老百姓的閑談中也經常會聽到此事。債務當中除經上級批準發行的債券、融資外,更多的是各項工程的欠債,這是欠債報表上沒有,領導也不會說,是審計的盲區,也是政績考核的盲區。
債務產生原因:
一是城市的擴張。改革開放后,特別是最近幾年,各級領導比較注重經營城市,加上大量的農民進城務工經商的客觀原因,原來的縣、市城區顯然遠遠不夠,絕大多數中、小城市擴張,有的城區面積較過去已經翻番了。城市的擴張,其基礎設施建設費用的增長,遠遠超過財政收入的增長,欠債是必然的。
二是城市的改造。城市人口、車子的密度大大增加,老城顯得擁堵不堪,絕大部分城市在近幾年都進行城市改造,拓寬道路,亮化美化街道,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很多城市還進行了棚戶區的拆遷改造,公園的改造興建,修造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
三是重大公共設施項目建設。例如治污、水、電、氣、文化體育場館等,這些項目的建設都是耗資巨大的。
四是各類開發區的通電、通水、平整土地等基礎設施建設,這些都是由政府掏錢做的。
對于城市的擴張,城市的改造、開發區的建設,大多數是惠及民生,百姓叫好,領導贊揚。但不可否定的是,也有少數地方沒有量入為出,追求政績,注重形象。比如,有的開發區,征用了土地,修好了路卻幾年在那里曬太陽;有的城市一任領導一個面貌,街道上的綠化樹剛栽了二、三年,新的領導一來,又換成新的樹種;為追求美觀,好好的路燈全部換掉;街道改造不久,又要改造,管它財政有沒有錢,讓工程隊先墊著,反正大有人愿做工程,欠賬自有后來人還。還有的完全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耗資巨大。據有關人士分析,有的地方政府的欠債,相當于該地方二三年的財政收入。
過重債務的影響:
一是影響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每任領導都留下一屁股的債,一碰上大的自然災害,就無以應對,或是遇上真正好的必需上馬的大項目,也只能干瞪眼。二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承建老板結不到工程款,他必然拖欠職工工錢,拖欠過多,工人找政府,造成不和諧,最終還要政府解決。三是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欠債搞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在人民群眾中影響不好。四是影響國家經濟秩序及中央經濟決策的貫徹落實。
地方政府的債務不僅關系到全國經濟發展的大局,也影響到領導政績考評的公正、真實,所以地方政府債務在財政預決算審計時,應當納入審計,特別是在經濟責任審計時更應如此。筆者認為應該從如下幾方面著手:
(一)外圍調查,調查審計年度內,當地政府做了哪幾項較大的建設,工程款項尾欠情況,資金籌集情況等。這些東西財務報表和賬目上是沒有的,不作調查是無法審計的。
(二)分析決策、分析地方財力、分析工程建設的必需性及非需性,從而得出決策正確與否的結論。
(三)概算工程款,咨詢政府籌資的渠道,以及政府支付資金的計劃。
(四)審計政府的收支賬目,大致確定政府的債務。
(五)將政府的債務寫入審計報告中,引起上級領導的關注,本級領導的警覺。
(作者單位:新余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