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2003-2007年的數據,運用集對分析方法對我國金融生態環境進行評價,研究結果表明:(1)2003-2007年間,我國金融生態環境得到穩步改善。(2)經濟基礎不斷被強化;金融部門獨立性得到加強;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逐步得以體現。(3)制度環境處在不斷的波動當中,金融發展則在五年間逐年衰退。(4)從準則層指標所賦的權重看,各因素對金融生態環境均具有較大的影響,其中制度環境、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和金融發展等顯得尤為突出。
關鍵詞:金融生態環境 評價 集對分析
一、引言
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是經濟迅速發展的基礎,對于我國的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針對金融生態環境的研究,在學術界引起學者的不斷關注??v觀相關文獻,可以將其劃分為定性和定量分析兩大類:(1)定性分析。周小川(2004)指出,通過完善法律制度等改進金融生態環阿境的途徑來促進整個金融系統的改革和發展,這對金融生態環境的系列研究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楊子強(2005)強調金融生態環境中各因素相互連接、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金融生態鏈)。(2)定量分析。李揚等(2005)通過經濟基礎、企業誠信、地方金融發展、法治環境、誠信文化、社會保障程度、金融部門獨立性等因素綜合指數的設計,運用數據包絡分析(DEA) 模型,對我國的城市金融生態環境進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及相關評價。汪祖杰(2006)對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做了相關研究,認為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質量可以從四個層次衡量:目標層、領域層、準則層和指標層,并以此對安徽省金融生態環境進行了評價。
但筆者認為,金融生態環境系統是個復雜的不確定性系統,且影響金融生態環境的某些因素是模糊的,而傳統的分析方法又不能對其作出全面的描述和處理。集對分析理論正是處理這種不確定的一套嶄新的理論,它把不確定性與確定性作為一個系統來加以研究,借助對這個系統中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相互聯系和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規律來對不確定性進行評估。鑒于此,本文運用集對分析方法對金融生態環境作出評價,以彌補該領域定量研究的一個空白。
二、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指標和模型構建
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金融生態環境和金融主體兩者之間彼此依存、互相影響,共同構成一個動態平衡系統。因此金融生態環境不僅要考慮金融業運行的外部環境,還包括金融主體自身的影響?;谏鲜鼋鹑谏鷳B環境的分析,根據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層次性、可操作性等相關原則,同時鑒于李揚在《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一書中提出的評價因素,建立了我國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2.集對分析模型構建
2.1 集對分析理論
集對分析又稱同異反理論,是由中國學者趙克勤(1996)先生于1989年提出的,著眼于對系統作同(同一性)、異(差異性)、反(對立性)辯證和定量分析。其基本思路是在一定的問題條件下對一個集合對子的特性展開分析,建立起兩個集合在特定問題下的同異反聯系度表達式:
(1)
而a、b、c分別稱為同一度、差異度、對立度,i是差異度b的系數,規定取值范圍為[-1,1], j是對立度c的系數,規定取值為-1,表示為同一度a相反的情況。其中a+b+c=1。
2.2 構造評價矩陣
設系統有M1、M2、M3 …Mn、 共n個待優選的對象組成被選對象集,每個對象有C1、C2…Cm、 共m個評價指標,每個評價指標均有一個值標志,記為dij
(i=1,2,…,n;j=1,2,…,m),其中正向指標為I1,逆向指標為I2,則基于集對分析同一度的多目標評價矩陣H為:
理想方案,其中 為 方案中第j個指標的值,其大小為H矩陣中的j個指標中的最優值。比較評價矩陣的指標值dij和理想方案 中對應的指標值 ,可形成被評價對象與理想方案指標不帶權重的同一度矩陣 :
其中元素aij稱為被評價對象指標值dij與對應指標的同一度,有:
,(); ,( ) (4)
2.3 確定指標權數
本文指標體系中所涉及的指標有正指標和逆指標,指標量綱也不同。因此評價前要對指標進行正向化和無量綱化處理。根據所構建指標體系的特點,我們按(5)式進行正向化和無量綱化處理:
(i=1,2,…,n;j=1,2,…,p)
其中,yij為被評價對象的相應特征指標特,λmax、λmin為相應特征指標的目標值,n為評價的樣本的個數,p為各個準則下指標的個數。
權重是各個指標在指標總體中的重要程度的度量。在多指標綜合評價中,權重確定直接影響到綜合評價的結果,權重的變動可能引起評價對象優劣次序的改變。因此,權重確定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著評價的準確性,是評價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方法(AHP),它是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能有效處理那些難以完全用定量方法分析的復雜多目標問題。其步驟如下:
(1)構造判斷矩陣。判斷矩陣表示針對上一層次的某種因素,本層次與之有關的因素之間,相對重要性的比較。如果A層因素中Ak與下一層次B中的B1,B2,…,Bn相關,則判斷矩陣可表示為:
其中bij>0,bii=1,bij=1/bji;bij表示對Ak而言,bi對bj相對重要性的數量表示,一般采用A.L.Saaty的1-9比例標度對重要性程度賦值。
(2)計算各要素的相對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設判斷矩陣 的最大特征根為λmax,其相應的特征向量為W,解判斷矩陣A的特征根問題,所得W經歸一化后,即為準則層相應元素對于目標層相對重要性的權重向量。由于客觀事物的復雜性以及人們對事物認識的模糊性,所給出的判斷矩陣不可能保持完全一致,有必要進行一致性檢驗,其一致性指標,若隨機一致性比率 ,則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否則需要調整判斷矩陣的元素取值。一致性評價標準可參見下表2中的數據:
2.4 構造評價模型
利用前面己確定的權數向量W及同一度矩陣 即可確定各評價對象 與理想方案 帶權同一度矩陣 :
三、實證分析
3.1 樣本選取
本文運用集對分析模型,通過所選樣本對我國金融生態環境綜合評價和分析,來驗證前文所提出的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模型的構建效果,以進一步明確金融生態環境中各要素對其影響程度,從而為提高金融生態環境提供理論指導。
根據上述建立的指標,我們選取2003-2007年五年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如表3所示:
注: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2008年)和《中國金融年鑒》(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2008年)
3.2 綜合評價
由表3中的原始數據我們可以看到:(1)2003-2007年間,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逐年上升,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經濟活躍程度加大。(2)非國有化率提高,市場化程度加深,但收入的分配格局不斷扭曲,即政府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逐步增加,而居民收入占比不斷減少,凈出口總額占GDP比重、外債總額占GDP比重不斷增大,實際利用外資額占GDP比重不斷減小。(3) 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均教育事業費不斷上升。(4)銀行不良貸款率逐步得到改善,私人部門獲得的金融支持不斷加深,說明金融部門自身得到發展,獨立性得以加強。(5)注冊律師數和公證人員數不斷增加,說明我國的社會中介服務正不斷得到完善。(6)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加強。(7)政府干預不斷減弱,政府規模不斷擴大。(8)正常貸款余額占GDP比重不斷減小,居民消費價格總體有上升的趨勢。
將以上數據進行正向化和無量綱化再求出各項指標平均值后,運用AHP法求出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指標的權重。設金融生態環境目標層評價指標的權向量為 ,準則層指標U1、U2、U3、U4、U5、 U7和U8的權向量分別為W1、W2、W3、W4、W5、、W7和W8,領域層指標V7的權重向量為W27,則它們的權重向量見表4:
根據(7)式構建的評價模型,我們可得出金融生態環境U在 U1、U2、U3、U4、U5、 U6、U7和U8上的綜合評價結果:
由表5可得出:(1)2003-2007年間,經濟基礎(U1)的增長率分別是7.44%、8.36%、9.47%、11.49%,金融部門獨立性(U4)的增長率分別是29.80%、12.79%、11.04%、12.82%,地方政府公共服務(U7)的增長率分別0.97%、0.34%、1.23%、2.29%,說明這些因素在逐年得到提高。(2)制度環境(U2)除了在2005和2007年略有減少,誠信環境(U3)和社會保障制度(U6)在2004年稍微減少,社會中介服務(U5)在2007年減少外,其余各年均在擴大,這說明我國的制度環境、誠信環境、社會中介服務和社會保障制度因素在改善。(3)金融發展(U8)在2006年略有上升外,其余各年均在下降,說明我國的金融發展在這幾年有所減弱。
現利用層次分析法(AHP)對表5中的數據計算,我們可以得出金融生態環境目標層指標U的權重向量W為:
,則我國的金融生態環境評價結果如下表6所示:
依據表6可知:2003-2007年間,我國的金融生態環境分別以2.21%、3.97%、6.80%、1.87%的增長率逐步提高,說明金融生態環境正不斷得到改善。這與現實情況較吻合,因2003-2006年間,國內外總體經濟環境利好,從而給提高國內金融生態環境帶來了諸多有利因素。但2007年,改善幅度急劇下滑,其原因可能是始于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給國內金融生態環境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因素。
四、研究結論
根據以上實證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從總體上看,我國在2003-2007年間的金融生態環境正逐年得到穩步改善。(2)從單個因素來看,我國的經濟基礎在不斷的被強化;金融部門獨立性不斷得到加強;誠信環境和社會保障制度在2004年被削弱,但之后幾年逐漸得到改善;社會中介服務在開始幾年逐年提高,但到2007年時突然降低;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同時也在逐步得以體現。(3)制度環境處在不斷的波動當中,金融發展則在五年間逐年減弱。(4)從準則層指標所賦的權重來看,各因素對金融生態環境均具有較大的影響作用,其中制度環境、社會保障制度、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和金融發展凸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這四項指標是影響金融生態環境的核心因素。
參考文獻:
[1]周小川.法制金融生態[J].中國經濟周刊,2005(3):11-12
[2]徐諾金.論我國的金融生態問題[J].金融研究,2005(2):35-45
[3]汪祖杰,張軼峰.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質量評估指標體系研究[J].金融研究, 2006(5):150-158
[4]楊子強.商業銀行要重視對金融生態環境的研究利用[N]金融時報,2005-01-11
[5]李揚等.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殷仲民,楊沁.西安市金融生態環境的評價[J].當代經濟,2008(2):82-83
[7]趙克勤.集對分析對不確定性的描述和處理[J].系統工程,1996(1):15-16
(作者單位:合肥工業大學人文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