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使世界金融體制和實體經濟遭受重創,發達國家將借金融危機擴散蔓延過程將其后果轉嫁給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在金融體制依然相對安全的情況下,由于依賴貿易過重,實體經濟受到的打擊沉重。必須密切關注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領域的影響,并化“危”為“機”,主動應對挑戰,采取切實措施,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與產業結構的轉型。獨辟蹊徑,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金融危機;機遇;影響
合理的國際金融秩序被美國強勢打破,為其后美元大量投放,造成全球流動性過剩和嚴重通貨膨脹奠定了最重要的貨幣體制基礎;其次是缺乏監管的自由經濟演繹了非理性的繁榮;再次是一極獨大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無法建立可以互相抗衡和有效監督的世界新的政治經濟格局,同時也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坐實了權利基礎;最終導致超強美元對發展中國家的貨幣造成了不公平擠壓,加重了發展中國家發展的負擔和環境壓力,同時在一些國家正在或將不斷發生動亂,嚴重影響這些國家的政治與社會穩定。
1、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目前已經顯現出來,10月份公布的經濟數據已經開始表明這種發展趨勢:(1)房地產投資增速繼續下滑,但幅度收窄,10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3313.85億元,同比增長27.4%,比1-9月低0.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0.5個百分點。 (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略有下降,1-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87894.26億元,同比增長21.9%,增幅比1-9月低0.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5.8個百分點。(3)CPI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大幅回落,10月份CPI同比上漲4.3%,比上月降低0.3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2.2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上漲8.2%,比上月低0.9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5個百分點。
2、金融危機給中國帶來的機遇
2.1有利于促進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美國逼迫人民幣快速升值以及對我國出口產品限制的措施,短期內可能使初級性的加工產品出口受到影響,但可能會對我國的產業結構轉型形成倒逼作用,企業將更加重視自身產品和生產過程的科技含量與附加值,也會更加重視自主品牌的培育和維護,進而導致我國出口結構進行升級。
2.2有利于我們穩定匯率,給出口導向型企業提供緩沖;由于美國金融危機的蔓延和美國對本幣的控制以及我國政府對沖流動性的措施,自今年7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開始停止,而且出現了適度貶值,這就是一個務實的戰略決策,由于人民幣升值減緩,對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可以說給了一個很大的緩沖作用。專家認為,在本年底之前,人民幣會控制到目前的升值幅度之內,只要國內不出現大的金融動蕩,甚至不排除人民幣還會有略微貶值,中小企業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時機,安排第四季度出口生產。
2.3有利于抓住國際市場商品暴跌契機,大力儲備資源;美元強勢導致大宗商品進入中期調整,中國可以充分利用目前豐富的外匯儲備,積極穩妥地抓住儲備資源的有利時機,為中國工業化積累廉價資源的儲備。同時,我國單一美元的外匯儲備在美元下降周期中已經顯示出明顯的風險,因此在美元上漲過程中可以積極進行外匯結構的調整,適當提高外匯儲備的靈活性,甚至利用部分外匯儲備在市場低迷時加大國外資源的開發。
2.4有利于國際資本流入中國;由于中國經濟平穩持續的發展態勢,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預期。為保持經濟增長,最近中央提出了10條措施,并將在2年內財政投放4萬億來拉動因出口不足而快速下滑的經濟,并通過這樣的措施帶動民間和國家資本的投入。資本在投入和固化過程中將釋放出更大數量的社會財富,從而帶動旺盛內需。
2.5通過國際金融危機可以重新檢視我們的經濟,總結經驗教訓;通過對世界金融危機特別是美國在這方面的教訓,舉一反三,有利于我們針對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消除泡沫和影響市場健康發展的不利因素,建立適合我國實際的市場機制和監管體系,防止出現原發于我國的金融危機。
3、應對金融危機應積極采取措施
一是短期效應和長遠利益相結合。要把短期效應和有利于經濟長遠利益有機結合起來。二是刺激經濟和經濟轉型相結合。我國堅持擴大投資規模與優化結構并重,諸如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民生短板、文化教育短板等舉措。三是著眼國內和為國際社會做貢獻相結合。四是增強信心和贏得民心相結合。投資主要集中在民生和基本建設領域,特別時對吸納農民就業貢獻巨大,對于增加農民收入、建立和諧社會將發揮重要作用。五是應對風險與搶抓機遇相結合;我們不能僅僅強調如何應對風險,而要緊緊抓住機遇,在企業的技術、設備和產品升級上下功夫。六是穩定出口與擴大內需相結合。盡可能穩定出口形勢是當前救急之策,但長遠來看,扭轉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貿易、輕視內需的短視政策是第一要務,能夠保證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的關鍵就是國內需求能否拉動。
4、結語
金融危機的發生和蔓延,的確是我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不利因素,但若能化“危”為“機”,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中央一直在倡導“科學發展觀”,但真正落實起來,遇到諸如地方利益、企業利益和個人利益時,會有許多或明或暗的障礙。然而時艱襲來,人人不能幸免。通過努力,使我國的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實現真正意義的轉型,則善莫大焉。
參考文獻:
[1]鐘永生.世界金融危機的趨勢和前景.大洋財經,2008-7-2.
[2]施慧洪.金融危機對中國有影響也有機遇.觀天下,2008.9.12.
[3]安民.世界金融危機與中國機會[J].世界華人,2008(5).
(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學院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