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文化”一詞已成為當今企業管理界的熱門話題,在我國企業在推行新型現代化制度中,企業文化無疑將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和作用。有企業家預言,在競爭激烈的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文化將會成為決定未來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本文對農村商業銀行的企業文化推行中所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加以探討,并提出對策,以便對實踐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企業 文化 發展
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對我國目前正在推行新型現代化制度的企業未來的發展,其重要性不亞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不少人認為,企業家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展市場經濟的關鍵,現代企業中才能卓越的企業家無疑是重要的,但企業家也是人,也會退休,也會離開企業。企業的發展,除企業家的領導才能外,形成良好的企業制度是必要的,但更關鍵的是企業中形成一種特定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企業文化。
一、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顧名思義是企業與文化相融合的產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成果的總和,它包括表層的物質文化——即企業產品、商品,企業勞動環境和職工娛樂休息環境,以及職工的文化設施,廠容廠貌等;淺層的行為文化——即文化的經營活動、公共關系活動、教育宣傳活動和各種文體活動、廣告、標語、廠風、廠徽等;中層的制度文化——即企業領導體制、組織機構和經營管理制度等,它是這了實現企業目標而制定的一種強制性文化;深層的精神文化——即企業哲學、企業精神,價值觀念,行為規范,企業目標等。狹義的企業文化是指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確定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道德觀念、思想成果和傳統習俗等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微觀上層建筑。因此,一般而論,企業文化通常代表一系列相互依存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總和,是全社會了解企業的一個窗口。

企業文化因企業為不同而呈現出多樣性,但它們產生的條件卻是共通的,那就是企業成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保持相互間交往,并且無論從事何種經營活動都會獲得相當的成就。當他們在處理所遇到的問題時,不斷重復使用的解決問題方法就會生成他們企業文化中的一個部分。例如,每當公司收入停滯不前,公司管理人員就增加廣告支出,這一行為似乎極大地促進了公司銷售額的增長,這一行為方工就很可能成為這家公司企業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特定的情形下,相的價值觀念和信念——如“銷售額下跌,廣告宣傳會產生巨大作用“或”選擇性的廣告最為有用“——也會融入公司的企業文化之中。如此而論,形成企業文化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往往為一具企業全體成員所共有,是通過較長的時間積淀、存留下來的(如圖1),企業文化一旦產生,就會日益影響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而也日益被當今社會各界人士所重視。
二、企業文化模型
根據企業文化的內涵,我們可以構造出企業文化模型(圖2)。

模型顯示,企業文化包含物質和精神兩大要素,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并處于企業內外經營環境的核心地位,是連接企業、企業物質、企業精神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企業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時刻離不開良好的企業文化。所以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和精神支柱,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求繁榮的動力源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是產品、價格、質量的競爭,而且是品牌的競爭,說到底還是文化的競爭。浙江省湖州市,有一家茶莊,名字叫”陸羽“。陸羽是我國唐代人,他撰寫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他的大半生是在湖州度過的。這個茶店里裝飾著古樸的陸羽畫像和陸羽手書的卷軸,潛心營造了濃厚的茶文化氛圍,使人感到的是悠久的文化內涵。同樣的茶葉,同樣的價錢,人們都愿意到這個茶莊購茶,故而生意紅火。可見,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塑造一流的企業形象,是對企業高品位的包裝。

企業文化一經形成,它就會指導企業的一切活動。如企業總是根據應聘人員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是否與自己企業的文化相吻合決定是否聘用;而新招聘的員工會得到直接的教育,了解本公司人員的行為風格。人們會不厭其煩地向他們講述公司發展中的軼事和傳說,提醒新成員們記住企業的基本價值觀念和它們的內容。經理們會對人們言傳身教,做出企業文化和企業經營思想的表率榜樣。企業的高級成員會通過日常的談話,以及企業特殊慶典、儀式反復講述企業自身的重要價值觀念。那些成功地實現這些企業文化經營思想的員工,會受到贊揚,被視為企業的楷模。企業新老成員自然而然相互交往和熟悉的過程也就是提倡青年人接受年紀大的企業員工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過程。最基本的過程是凡順應企業文化規范者得到贊賞,而逆行者則受到懲處,如此等等。這表明,在企業兩個文明建設中,不管是有意或無意,都無時無刻不打上企業文化的烙印,企業文化的導向、約束、激勵、凝聚作用是其它任何企業要素都無法替代的。
三、企業文化與經營業績的關系
科特和赫斯克特認為,企業文化是指一個企業中各個部門,至少是企業高層管理者們所共同擁有的那些企業價值觀念和經營實踐。企業文化是指企業中一個分部的各個職能部門或地處不同地理環境的部門所擁有的那種共通的文化現象”。
兩位接受與其研究小組,通過對企業文化對企業經營業績的影響力進行研究,結果證明:凡是重視企業文化因素特征的公司,其經營業績遠遠勝于那些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的公司。企業文化對企業長期經營業績有重大作用,這個作用不是促進,而是直接提高。11年考察的結論如下表所示。
從表一可以得出企業文化盡管不易改變,但它們完全可以轉化為有利于企業經營業績增長的企業文化。這種轉變錯綜復雜,需要時日,同時也需要領導才能必須具有明確現實的洞察力,清楚哪一種企業文化可以促進企業經營業績的增長。
四、農村商業銀行的企業文化在推行中所存在的問題
農村商業銀行為了推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加強了企業文化建設,也營造了良好的企業文化。但由于以前的農村商業銀行一直在國家的計劃管理下,處于政府的附屬地位。大多數職工和領導對現在的企業文化不重視、不理解,主要有以下幾點:(1)對企業文化認識淡薄;(2)權力意識過重,封閉,保守;(3)根本觀念上仍存在著平均主義;(4)管理者仍保留著較多的政府組織文化和政黨組織文化等等。
仔細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舊體制下的依賴思想根深蒂固。對新的現代個企業業制度仍未適應,大多數領導仍處在以前計劃體制下,一切都按政府的計劃行事,企職工吃企業大鍋飯的企業文化的意識形態。根本談不上對現代化企業制度下所產生的企業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其次,人們缺乏對企業性質的再認識。在新的現代化制度下,商業銀行是完全意義上獨立自主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就目前大多數職工,甚至于有點領導對此仍然認識不夠,他們也不認同現在新型的企業文化就是市場性質的企業文化。第三、對企業文化的重要性缺乏統一認識。我們許多同志認為商業銀行沒有必要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職工與企業對企業文化的重要性缺乏統一認識,企業建立的企業文化只是掛墻上的擺件,與已無關。最后,管理重在提高效率,經營重在提高效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營與管理是有機統一、不可分割的。
五、對策意見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和加強員工對企業文化的領悟
如前論及企業文化與企業經營業績的密切關系,表明企業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無比重要。然而,以往我們有不少領導輕視企業文化建設,他們不認同企業文化對企業經營業績會造成較大影響,這恰恰陷入了認識誤區。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中,這種誤區只能使農村商業銀行寸步難行,裹足不前。因此,農村商業銀行除了推行現代企業制度,還要重視和不斷加強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文化開發與建設,同時對企業文化的推廣與學習領悟也尤為重要。論企業文化與企業經營業績的重要性,二者完全可以相提并論,它們之間的力量都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只有二者互利互補,才能共同推動農村商業銀行的興盛昌榮。
(二)博采眾長,精心推行企業文化
要認真整理民族文化中的精華。企業文化作為職工共有的價值觀念和心理與情感,農村商業銀行的職工因長期處于自然條件艱苦的農村,致力于服務“三農”,職工們不可避免地受到工作區域文化的熏陶,并且在他們身上也表現出共同的中國勞動農民樸實心理和精神氣質。我國農村文化的基本點是重人倫,尚勤儉,勤禮儀,這種強烈的人文精神對農村商業銀行企業文化推行發展影響很大,同時也激勵職工求真務實,艱苦奮斗,自強不息,不斷進取,共同發展有積極作用。對于這種優秀文化,在今后仍需加以重視,并使其發揚光大,才利企業發展,這是其一。
其二,要學習和借鑒國外優秀企業文化成果。國外實力雄厚的企業大多是在市場經濟中成長起來的,且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市場應變極強的企業文化——適應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經濟的經營哲學和價值觀念。正是這種優良的企業文化使這些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經久不衰。農村商業銀行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必須努力學習和大膽借鑒國外優秀企業文化成果,完善企業文化,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力量,才能增強農村商業銀行的綜合實力,推動農村商業銀行的不斷發展。
(三)在新市場經濟條件下保留有價值的價值觀念
在市場經濟自身不斷完善過程中,農村商業銀行原核心價值觀“信用是金,合作共贏”,已經深入全體員工和廣大農戶、客戶人心。我們要繼續將誠信作為農村商業銀行寶貴的無形資產,作為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和源泉。在改制后我們仍需保留這一有價值的價值觀念,完善健全的機制和公平的環境,進一步強調“全市一盤棋”的協作意識、本著“互惠互利、共謀發展”的原則,努力實現協作共贏;進一步強調“創新是我們的興業之本、興旺之源”、“發展是第一要務”等思想和觀念,進一步完善農村商業銀行企業文化的價值觀念,這才有助于企業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四)充分重視管理者的文化建設
談到企業文化,無不涉及管理者,在一定意義上講,管理者是企業的人格化,管理者的理念,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管理者的道德情操,決定著企業的行為方式和群體價值的取向;管理者的風格和個性,決定著企業的風貌和氛圍,管理者的人文修養,決定著企業的格調和文化韻味。由于企業文化伴隨著企業誕生而降臨,起初的企業文化是不完善的,待它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在將其進行系統的修改,而后在本企業加以更好的推行和進一步的實施,這一工作有待于管理者來完成。如日本松下電器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領悟到,雖然其產品在國內外占相當市場,但基于市場競爭的激烈和企業管理的艱難,他及時提出要全體員工必須“利用電子技術為社會作出貢獻”,“靠良心和技術把世界連接起來”,并在經營方面倡導公平的競爭,從而使企業發展迅猛,而這些就是松下的企業精神。另外,管理者必須樹立領導就是公仆,職工群眾就是企業主人的新觀念,想方設法真正確保職工主人翁地位得到體現。同時,努力發動群眾,參與管理,群策群力,共同對企業的興衰負責,從而動員職工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這也必須由管理者來完成。可見,管理者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占有的地位是很難替代的。農村商業銀行為了企業發展必須重視管理者文化建設。
(五)為農村商業銀行的企業文化建設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
農村商業銀行的機構網點扎根城鄉,主要業務完全融入當地市場,未來發展依托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都需依靠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它的企業文化建設、完善及推廣、實施仍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這樣才能為農村商業銀行推行現代化新型制度的改革保駕護航。
總而言之,建設企業文化的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完善企業文化同樣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措施,需要社會、政府、企業及其職工全力支持,共同努力,才能加快企業文化建設的進程,才能使企業文化得以推行,才能更好的推進企業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現代企業管理》,王釗,季輝主編,西南師大出版社
[2]《企業文化與經營業績》,約翰·科特 等著,華夏出版社
[3]《企業文化學》,李福民等,山東大學出版社
[4]“企業文化與企業家”,陳剛,《經濟管理文摘》
(作者單位:重慶武隆農村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