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內外發展經驗證明,農產品加工業是長盛不衰的朝陽行業。江西是欠發達地區,具有明顯的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生態農產品加工業是其加速崛起和進位趕超的戰略抉擇,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起飛的重要引擎,也是江西工業化進程的中堅力量。文章提出了加快江西生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總體思路:一是確立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戰略地位;二是做大江西生態農產品(食品)品牌;三是打造和布局“航空母艦”型加工龍頭企業;四是大力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和管理方法;五是多渠道增加投入。
[關鍵詞]生態農產品;加工業;江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
[中圖分類號]F30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848(2010)03-0051-05
[作者簡介]尹世洪(1950- ),男,遼寧沈陽人,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首席研究員,主要從事經濟社會學研究。(江西南昌330077)
[收稿日期]2010-04-20
江西的崛起說到底取決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可供江西加快工業化的途徑須從自身的優勢出發去探求:一方面,江西最大的特點與優勢是農業大省和生態環境好;另一方面,江西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遠遠滯后,這就決定了大力發展生態農產品加工業將是江西工業化追趕崛起的最佳選擇之一。
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江西加速崛起的戰略抉擇
江西農產品加工業現狀與國內外相比顯示出巨大差距。
首先遠落后于世界先進國家。在許多先進國家,農產品加工業都是長盛不衰的朝陽行業,我國與他們相比顯示出巨大的差距。目前我國糧油、水果、肉類、蛋類、水產品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僅為45%左右(初加工以上),發達國家高達90%左右,其深加工(二次以上加工)都占80%,我國只有30%左右;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為(3-4):1,我國僅為1.63:1,我省只有0.86:1。據專家測算,價值1元的初級農產品,經加工處理后,在美國可增值3.72元,日本為2.20元,而中國只有0.38元。
其次落后于國內大多省份。第一,一些農業大省近年來依托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他們根據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圍繞本地優勢產品、特色農產品和市場需求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的農產品加工產業帶和加工區,如內蒙古的乳品加工,河南、河北的小麥和肉類加工,吉林的玉米和肉牛加工,湖南的水稻加工,江蘇、福建的茶葉加工,新疆的葡萄和番茄加工,京津和上海等大城市郊區的畜禽、果蔬、乳品的精深加工等。作為發達的浙江省,早在2005年全省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總產值10762.16億元,銷售值10499.66億元,增加值2078.52億元,創造利潤457.55億元,其農產品加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已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31.65%。2007年,山東省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已達到了6000多億元,超過了江西的經濟總量;同樣作為中部省份的湖南省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1680億元,河南省達到了3000多億元,僅河南省雙匯集團2007年產值就達到了300多億元;而江西省只有987億元,不及山東的1/6,也不及河南的1/3。即使是2009年的江西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仍然只有1293億元,也遠遠落后于他們2007年的水平。特別是2007年全國GDP增速最快的內蒙古(19%)和吉林(16.1%)就是依靠加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而崛起的。早在2005年,內蒙古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就有114家,“十五”期間農產品加工利潤總額年均遞增速度高達48.2%。多年來,吉林工業一直由汽車和石化兩大產業支撐,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壯大,使工業經濟從兩個輪子驅動轉向三足鼎立。原來與我省差不多的安徽省近幾年也實現了快速發展,其重要貢獻力量也離不開農產品加工業的強力推進,2007年安徽省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全省僅次于機械工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2008年安徽省又出臺了《安徽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實施方案》,將農產品加工業列為工業強省的重要力量。第二,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值也凸顯了江西農產品加工業的明顯落后。1993年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為0.95:1,以后總的趨勢為不斷上升,2003年是1.04:1,2007年為1.56:1,2008年達到1.63:1。同為中部的湖北省近年的農產品加工業也快速發展,僅2009年武漢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就發展到460家,產值首次突破800億元,已形成以漢口精武、中糧、光明、高龍、如意、新元糧油、統一、希望等為龍頭的禽類制品、肉制品、乳制品、水產、蔬菜、油脂、糧食和飼料加工8大產業集群,其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3:1,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相比之下,江西2007年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僅為0.76:1,2008年僅為0.86:1,與17年前即1993年的全國平均比值0.95:1都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這些比值都是通過對國家權威統計資料分析計算出來的,它比較精確和充分地反映出江西農產品加工業與全國的巨大差距)。
差距就是潛力,只要將江西的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的比由現在的0.86:1提高到全國的平均水平1.63:1,僅按2009年江西農業總產值1734億元計算,就能增加產值1335億元,為江西經濟總量創造近20%的增幅,其速度和力度讓人震撼!放眼中部六省,大家都在你追我趕,想進位趕超必須具有更快的加速度和爆發力,這正是江西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所具有的魅力所在。
顯然,發達國家的歷程,國內發達省份的經驗,近幾年快速崛起和發展省份的事實,不容置疑地證明了農產品加工業是長盛不衰的朝陽行業,是欠發達省份追趕崛起的關鍵產業和支柱產業,是江西實現跳躍式發展和進位趕超的戰略抉擇。
二、發展生態農產品加工業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起飛的重要引擎
在中部崛起大戰略下,中部諸省,如湖北、河南、湖南、安徽四省分別提出“武漢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帶”經濟圈戰略。在各省城市圈的帶動下,中部多個省份在2007年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再次刷新紀錄。以上述四省為例,河南邁過1.5萬億元大關,而湖北和湖南分別突破9000億元大關,但是江西經濟總量仍然偏小,僅為5500億元,相比之下,江西省的區域經濟戰略顯得落后。
2008年,江西基于自己最大的生態優勢,針對國家正在開展的主體功能區劃分工作,果斷定位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實現“生態立省”與“加快發展”的有機統一,統籌環鄱陽湖周邊的發展與湖區保護,爭取國家有關政策支持。這是一個有遠見的科學的戰略決策,正如江西省委書記蘇榮所說:打造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切中要害,勢在必行。國務院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這標志著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
那么用什么和怎么去打造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呢?任何一項戰略目標的實現都要有具體科學的策略和措施作保證。打造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江西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它必須要有其相應的發展重點作支撐,否則這個戰略就是空洞的。這個戰略的兩個關鍵:其一是保護生態,其二是發展經濟。保護生態需要投入,發展經濟需要產業。農產品加工業、汽車及零部件制造、陶瓷、生物醫藥、電子工業、石化工業等產業是該區域可供重點布局和發展的產業,這些產業的發展是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經濟核心,而其中大力發展生態農產品加工業則是該區域產業布局的重中之重。這種重中之重的地位是由該區域的資源稟賦和保護發展生態的目的所共同決定的。細加分析,本區域一直是國家重要的優質商品糧基地,是我國魚米之鄉,魚米糧倉、農產品豐富是其重要的資源稟賦,讓這種資源稟賦產生最大經濟效益的辦法就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通過發展若干“航空母艦”級別的生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打造“鄱陽湖生態食品”系列品牌,就可大幅度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從而快速發展經濟,由此帶動大規模生態農業基地的建立,進而促進生態休閑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兼得保護生態和發展經濟的兩大功效。在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全部過程中,要將生態的理念貫徹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所有項目中,牢牢樹立“生態第一”的理念。所以我們提出:大力發展生態農產品加工業,它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生態和科學要求的進一步延伸,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可以看出,在該區域重點發展生態農產品加工業能使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兩大核心任務——保護生態和發展經濟同時快速發展,有理由堅信,大力發展生態農產品加工業將會成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起飛的重要引擎。
三、發展生態農產品加工業是加速江西工業化進程的中堅力量
農產品加工業本身是工業范疇,但又與其他工業不同,它具有非常突出的特殊性。農產品加工業在產業經濟學中定位為持續產業,具有承“農”啟“工”、推動工業經濟發展、提高農業經濟發展質量、促進農民就業轉型和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整合經濟布局、培育持續發展能力以及促使資本要素低成本替代等特點。發達國家的經驗揭示,沒有農產品加工業作為產業鏈條終端的農業是不健全、低效益、高風險的弱質產業;沒有農產品加工業壯大并成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工業是缺乏持續發展支撐、不完整的工業。江西是農業大省,農業比重很大,農村范圍很廣,這是江西整體工業化的軟肋,解決這個問題的重任歷史性地落在了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上。
1、農產品加工業是實現農業工業化的落腳點
傳統農業的顯著特點是其產出品不經加工或稍微加工即進入流通消費領域,用來出售的是原字號產品,如原糧、原棉、原油、原奶、原果等等。由于沒有經過加工,沒有附加值,其銷售價格往往都非常低廉,改變這種狀況的出路只有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我們用延伸的眼光看,農產品加工業也是工業化發達國家農業生產的最后一個生產鏈,絕大部分(發達國家是90%)的農業原產出品最終都流進了農產品加工業的“大口袋”,通過加工創造出幾倍十幾倍甚至更高的價值,在這里農產品加工業的水平和規模就是農業工業化程度的標志,也可以說,沒有農產品加工業的高度發展,就沒有農業的高效益,更談不上農業的工業化。
2、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加快江西農村工業化進程的有效途徑
提到工業化,人們可能更多地會想到城市現代化工業、大型企業、重工業發展等等,但是,目前在江西絕大多數縣市以下,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鄉鎮,其經濟實力和人才、技術等方面的能力不具備發展冶金、汽車、機械、電子通訊等高科技產業的條件,而發展產品科技含量相對較低的農產品加工業,大力開展農產品的加工和綜合利用,實現農產品的升值,卻是切實可行的,這是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化、加快農村工業化進程的捷徑。近10年來,中國一大批新生的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集團,如河南雙匯、山東龍大、河北華龍、內蒙古伊利、蒙牛等,其主要生產車間大都建在具有原材料優勢的中小城鎮和廣大的農村、牧場,并圍繞這些大企業集團形成了若干新生的配套行業和企業,形成了一個又一個以農產品加工配套為主的新型城鎮,迅速地推動這些城鎮的經濟和工業化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不僅能直接增加農村工業的規模和效益,還可以吸納大量的農民就業,使他們變成工人,提高他們的素質,造就大量的較高水平的農民產業工人,從而推動農村工業化的更快發展。
3、農產品加工業對相關工業有很大的帶動作用
農產品加工業作為農業產業鏈的終端環節,既可以帶動上游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又可以把下游的農產品加工機械制造、包裝印刷、物流運輸、貯藏保鮮、餐飲服務等串接起來,促進相關工業和第三產業的推進,加快整體經濟和工業化的發展。如美國第一食品加工城芝加哥就是依托美國中西部農業區發達的種植和養殖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在18世紀中葉就成為美國的食品尤其是肉類加工中心。由于農產品加工業具有較高的關聯度,在其發展的同時促成了芝加哥的包裝印刷、化工醫藥產業發展,并在推動芝加哥成為全球最大的期貨市場過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最終使芝加哥成為美國中西部最大的工業中心。
四、加快生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總體思路
1、確立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戰略地位
全省上下形成共識,真正認識到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促進江西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及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更是事關江西經濟發展和能否趕超崛起的大事,并樹立了大力發展好農產品加工業的堅定信心。科學制定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規劃,并堅持不懈地實施落實,在資金、用地、稅費等方面制定扶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使農產品加工業地位突出,優先發展。
2、做大江西生態農產品(食品)品牌
生態優勢是江西最突出的比較優勢,這為發展綠色食品和打造江西生態農產品(食品)品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條件。放眼國內外市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僅要求“吃得好”,更加追求“吃得安全”。2008年9月爆發的“三鹿事件”不僅直接導致了三鹿集團的垮臺,還波及了國內奶業巨頭蒙牛、伊利等,甚至使整個中國奶業危機四伏。這也從反面推證了農產品和食品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同時展示了生態農產品和食品的巨大潛力和商機。江西后發超先的重要力量就在于做大江西生態農產品(食品)品牌,讓江西的生態優勢迸發出強大的經濟優勢。做大江西生態農產品品牌,首先要求確保產品質量,從農產品的生產到加工的所有環節都必須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生態質量保證是做大江西生態農產品品牌的前提和關鍵。其次要重視宣傳工作,擴大江西生態農產品品牌知名度。一個產品品牌的建立,一定要讓消費者知道你的產品,了解你的產品,使用你的產品,同時還要讓他宣傳你的產品。要善于利用媒體、廣告、網絡、博覽會、招商會、專題報道、展銷會等多種手段,大力宣傳江西的生態優勢,宣傳江西農產品的生態質量,特別要利用好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大好時機,把江西生態農產品的品牌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3、打造和布局“航空母艦”級別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采取選擇若干家國家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強強聯合,或對多家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合并重組的方法,集中優勢資金、人才和技術,打造若干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特大型生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這些“航空母艦”級別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優勢資源、農產品加工業基礎、交通技術等條件進行合理布局,盡快形成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相協調的現代農業產業帶,實現農產品加工與原料基地的有機結合,將資源優勢、區位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如糧食加工可優先布局于南昌、撫州、九江、吉安、宜春等地,食用油類加工可優先布局于九江、吉安、宜春、南昌等地,有機茶葉加工可優先布局于上饒、九江、吉安等地,橙桔加工可布局于贛州,林業產品加工可優先布局于撫州、上饒,畜禽加工可優先布局于贛州、南昌、撫州等地,水產品加工可布局于九江鄱陽湖地區。
4、大力引進國內外先進的農產品加工技術和管理方法
日本在引進方面創造的世界奇跡尤其值得江西認真學習貫通。通過引進、吸收、消化先進的農產品加工技術、工藝、設備,實現江西農產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的轉變,創造更大的加工效益,滿足市場對農副產品多樣化、優質化的需求;通過引進先進的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益,也是打造江西生態農產品食品品牌、創立現代化的特大型生態農產品加工企業的關鍵。當然,在引進的同時,我們更要加強自身的科技創新,全力打造一批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基地和產業化示范基地,要深入研究生態農產品加工的新技術、新方法,也要深入研究生態農產品的生產管理技術,從而使江西的農產品加工業健康可持續地發展。
5、多渠道增加農產品加工業的投入
投入不足是江西農產品加工業落后的主要因素,為此要采取切實措施增加投入。一是各級政府要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投資力度,積極扶持優質高效生態農產品的加工和轉化;二是加大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根據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方向合理調整貸款結構,增加貸款總量;三是加快上市融資步伐,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鼓勵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盡量上市,這也是當今世界大型企業發展的主要模式;四是加大民間資金投入力度,由于農產品加工業特別是食品加工業比較容易進入,應鼓勵和扶持私營經濟從事農產品加工業;五是進一步改善外商投資環境,采取各種優惠政策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擴大招商引資領域,引導和鼓勵國際資本采取多種方式投向農產品加工業。
責任編輯:高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