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歡迎大家來到香港參加這次的論壇,今天我很高興可以參加這個論壇,以下我會簡單介紹香港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低碳經濟方面的策略,希望其中的經驗對江西有參考價值。
香港政府一直十分關注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并且已經制定了策略,致力采取有效的行動,推動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作為政策的目標。這個政策目標很適合洪省長剛才所說的在環境保護之中尋求發展、在發展中尋求環境保護。我們的工作主要是通過使用更清潔的能源和原料,比如說天然氣發電,提高整個社會特別是建筑物的能源效率,節約用電,發展高效率和環保的公共交通系統。這些措施其實是針對香港主要的排放源。香港主要的溫室氣體來自發電,占了總體的62%;其次是內陸的交通運輸,占了16%;還有廢物的填埋,占了10%。以香港的人口來計算,人均碳排放量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大約6噸左右;香港的碳強度以2007年數據計算,也已經比1990年時下降了42%。由此可見,香港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是很高。但是,香港為了貫徹落實低碳經濟的理念和愿景,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在發電方面,為支持使用更清潔的燃氣發電機組,自從1997年以來已經禁止建設任何的燃煤發電機組,此外,特區政府也計劃逐步增加使用天然氣和核能的比例,積極推廣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香港有2家電力公司,政府向他們提供經濟誘因,鼓勵他們發展及使用可再生能源科技,電力公司也積極研究建設大型的離岸封閉發電場的可行性。香港許多的建筑物,包括市政府的建筑物也安裝了太陽能的光伏板,以減少使用電力公司提供的電力。
在運輸方面,政府致力推出一系列的綠色交通措施,希望推動公眾實現低碳的生活。比如說香港增加了公共交通系統特別是鐵路網絡,我們正在把這一網絡的覆蓋范圍擴大,使交通運輸更加環保;此外,政府也有不同的資助,如鼓勵車主改用比較清潔的燃料汽車,也包括了現在正在推動的電動車措施。
廢物填埋是溫室氣體主要的排放源。我們積極采用轉廢為能的科技,比如說政府與香港中華煤氣公司正在進行一個計劃,把堆填區的甲烷作為生產煤氣的替代能源。為進一步利用這些氣體,在另外一個堆填區正在協商一個大型的項目,就是把堆填區的氣體直接轉化為煤氣,供應該區的市民使用。這項科技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也有參考作用。
香港90%的電力是用于建筑物的運作上,尤其是用于空調、照明、電氣這些方面,特區政府通過資助、鼓勵和立法等等措施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國內很多地區正在迅速都市化,應該也有很多這方面的經驗可以互相分享。
在國務院5月5日召開的全國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溫總理曾經強調要堅持節能與發展相促進,開發與節約相協調,政府調控和市場經濟相結合,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做好節能減排的工作。作為亞太經合組織的成員,香港將努力實現在2030年把能源強度比2005年水平降低至少25%。為了達到這一減排目標,特區政府在去年4月份已經推出了建筑物能源效率的資助計劃,政府撥款4.5億元資助符合資格的業主,為他們的建筑物的公用地方進行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綜合審計;在能源效率方面,包括在采用節能照明、設施和產品等方面提供資助。到目前為止,這個計劃已經批準了超過400多個申請,金額超過8500萬元,獲批的申請預計每一年都可以節省5500萬度電,也就是減少38500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除了剛才講到的資助和鼓勵的措施,特區政府也正采取立法的措施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在未來新的發展區域,香港會采取海水來節能,我覺得這個技術對鄱陽湖區域發展也可以參考。
節能減排也能實施在清潔生產方面。特區政府在2008年與廣東省合作發展了“清潔生產伙伴計劃”,計劃提供9300萬元港幣的資助,協助鼓勵珠三角地區56000家工廠實施清潔生產。計劃有四個方面:第一,認知推廣。要通過宣傳推廣活動,使廠商認識采用清潔生產的技術和作業方式可以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第二,實地評估。為800—1000家的工廠實行實地評估,并且提出改善建議;第三,清潔生產技術及作業方式的示范。為參與的工廠安裝一些具有示范性質的設施,如熱能工具可通過熱交換器提取工序中廢氣所產生的熱能回收供工序使用,節省能源;第四,核準餐飲工廠改善專案的水準,鼓勵他們采用清潔生產的科技。
除與廣東省企業合作之外,我們也積極與本地的企業合作推廣環保信息。在2008年7月份,香港開展了綠色香港碳審計的活動,透過這些活動我們嘉許他們的工作。綠色機構有很多,如某地產公司就為屬下的100多座樓宇進行碳審計和能源審計,因此每年節省了100萬度電。還有其他很多例子,如與香港總商會簽訂了清新空氣約章,與香港環保建筑協會推行建筑物環保表現計劃,并且與香港工業總會推出一年一環保的項目,這些都是香港商界和企業界在做的一些綠色環保工作。
下面談談綠色生活。香港通過宣傳教育隊伍,在社會各界推動共同減碳、環境保護,通過不同的媒體,包括電視電臺、專題網絡、巡回展覽等等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呼吁社會與市民合力改變日常的生活環境,采納更潔凈、更環保、更優質的生活模式。相信各行各業乃至每個人都擁有“綠色的DNA”,啟動綠色生活。以香港一個離島大型私人屋村為例,居然可以把自己的金屬、塑膠容器等等交給屋村管業處,以交去的重量、數量換取積分,換取綠色食品。這些工作很有啟發性,而且每個人都可以參與。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重要的濕地,剛才洪省長說到在發展中保護生態,我非常贊同。以香港為例,香港雖然非常都市化,但也差不多有一半的地方是綠化地帶,擁有8個地質公園,包括東部西貢火山巖、東北的沉積巖兩個園區,面積都有50平方公里,在去年9月份成為國家級地質公園,現在正申請成為200多個世界地質公園之一。為保護珍貴的生態環境,在香港有《環境影響評估條例》,規定任何人如果要規劃、計劃進行指定項目,都需要進行環境評估、影響評估,向環保署申請環境許可證。香港還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的國際公約,把3萬多種瀕危的動植物納入保護,禁止損毀政府土地上的林區和植物,通過這些措施致力保護我們珍貴的環境。
【主持人】
感謝曾鳳儀女士的精彩演講。她在演講中講的是香港如何推進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的種種探索、種種措施、種種策略,似乎講的不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事情,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香港這些成功經驗和探索過程中積累起來的成功做法,對我們顯然有著重要的啟發意義和示范意義。我注意到曾鳳儀女士講到香港特區政府正在與珠三角地區5.6萬家企業進行清潔生產的合作,每年有大量的清潔生產的項目資金投入,現在一個重要的動向這就是大量的珠三角港資企業正向江西轉移,特別是向江西的贛南地區轉移,那里是東江源頭三百山的所在地,那里的生態安全關系到香港的飲水安全,我想這項清潔生產計劃有必要隨著港資向江西的轉移而進一步拓展實施的領域,請曾女士向曾蔭權特首轉達一位江西學者的建議。讓我們再次感謝曾鳳儀女士的精彩演講,接下來發表演講的是南昌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黃新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