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對市本級某部門財政財務收支審計中,發現該部門肆意截留上級撥入企業的專項資金,并將截留的資金用于機關經費等非項目方面支出。
該部門主管著全市企業技術改造和高新產業扶持方面的監管工作。2007年底,省經貿委、省財政廳聯合下文,撥付全市2007年度技術改造項目貼息資金150萬元,撥付新技術、新產品扶持資金40萬元,項目資金具體落實到6個企業的相關項目建設中。文件明確要求,應保證資金的及時足額到位,嚴禁截留挪用,并應切實加強專項資金和項目實施的管理,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早日達產達標。但審計反映的實際情況是,該主管部門從這6個項目中擅自截留專項資金102萬元,截留的資金占國家撥入項目資金總額的53.7%,其中有2個項目上級撥入項目資金各40萬元,但該部門從這兩個項目中各截留資金35萬元,占各該項目資金總額的87.5%。經查明,截留的資金主要用于該部門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支出,如用于發放職工的津貼、補貼和福利、購置新車、以及其它辦公經費等。經追溯審計,該部門以前年度也存在著類似問題。
據審計調查了解,上述項目在立項時其真正的初衷主要就是為了解決該部門的經費不足,而重點不是為了解決企業的項目建設資金需要。因而在申報立項時,該部門就與相關企業進行協商(主要是選擇與該部門平時“關系較好”且比較“默契”的企業),要求相關企業支持其“工作”,企業迫于該部門的特殊地位,只得“密切”配合其弄虛作假,以多種形式虛報或多報項目來騙取國家財政補助資金,從而導致出現國家的專項資金真正用到項目上的資金少,而被相關的權力部門擠占挪用到非項目方面的資金反而多的怪現象。
針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我們在審計報告中作了如實披露,闡明了問題的嚴重性。作為監管部門本應監督管理好國家的專項資金,確保其專款專用,但該部門還監守自盜。如果此類問題不及時加以糾正,一方面,是侵占并損失了國家財政資金;另一方面,還損害了國家權力部門的監督管理威信,并將阻礙著社會經濟的和諧健康發展。審計后我們依據有關法律法規作了嚴肅處理,并向當地政府提交了專題報告。在專題報告中,我們為被審計部門分析了其經費不足的原因,找出了產生問題的根源,并設法從制度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和措施。我們認為,審計工作就是要在做好監督工作的同時,更好地為當地經濟建設的健康快速發展服務。(作者單位:吉安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