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對農作物秸稈還田培肥技術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農作物秸稈直接還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耕性,增加作物產量,對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有著十分重要意義。
關鍵詞:秸稈還田;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S141.4文獻標識碼:A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0.06.047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ng Fertilizer and Increasing Yield Effect of Straw Manure Technique in Weinan
YAN Chun-li, SUN Feng, ZHANG Quan-feng
(Agriculture Generalize Center in Winnan,Weinan,Shannxi 71400,China)
Abstract:The technique of straw manure to cultivate fertilizer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aw manure could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soil fertility and crop yield,and could impro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he incoming increase of peasant.
Key words: straw manure;technique;research
農作物秸稈是重要的有機肥料資源。渭南市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主要以小麥、玉米為主,其次還有豆類、油菜、棉花秸稈等。據調查,全市秸稈年生產總量達350萬t左右,其中小麥、玉米秸稈占總量的50%以上,隨意堆放廢棄、焚燒的占1/3,這樣不僅污染環境,妨礙交通安全,甚至引發火災,造成財產損失。因此,加強農作物秸稈有效合理利用,減少浪費,杜絕焚燒就成為急需解決的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秸稈還田是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途徑,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彌補土壤磷、鉀等元素不足,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質量,把大量多余的秸稈還入田里,是當前農業生產利用秸稈的主要措施,對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就渭南市的土壤肥力狀況而言,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較低,土壤結構不良,施肥利用率下降,而且,在臨渭、富平、蒲城、大荔等縣區,存在著較大面積的鹽漬化土壤,對作物生長造成威脅,而秸稈還田措施可以有效抑制鹽堿離子在土壤耕層的累積,減輕影響。再加之近年化肥價格持續居高不下,廣大農民給土壤的肥料投入有限,因此,實施秸稈還田就成為培肥地力的主要途徑之一。
1秸稈直接還田技術模式
1.1小麥秸稈直接還田技術
1.1.1機械翻壓還田小麥成熟后,用聯合收割機收獲,留茬高度25 cm,用秸稈粉碎機將小麥秸稈粉碎,覆蓋地面,隨后用旋耕機或鏵犁進行旋耕或翻耕滅茬,旋耕深度20 cm,同時結合整地旋入底肥,為加快秸稈腐爛,每667 m2應多施3~4.5 kg純氮,然后進行播種。
1.1.2硬茬播種小麥成熟后,用聯合收割機收獲,留茬高度25 cm,用硬茬播種機進行播種。出苗后追肥,清除雜草,人工滅茬。
1.1.3休閑麥田覆蓋深翻還田小麥成熟用聯合收割機收獲后,將小麥秸稈均勻覆蓋地面,待下茬小麥播種前1個月左右深翻入土。
1.2玉米秸稈直接還田技術
玉米成熟收獲后,用秸稈粉碎機趁秸稈青綠及時粉碎,就地拋撒于地表,除正常施用底肥外,每667 m2增施純氮4~5 kg,然后機械深耕翻埋,耕作深度25cm,旋耕整地,播種。
2秸稈直接還田的作用和效果
2.1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耕性
作物秸稈富含纖維素、木質素等富碳物質,是形成土壤有機質的主要來源。研究表明,秸稈還田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秸稈還田年限不同,有機質增加幅度不同[1]。2007年、2008年連續2年在合陽進行了小麥秸稈還田試驗,土壤有機質由2007年的1.10%提高到了2008年的1.31%,提高了0.21個百分點。通過秸稈還田,培肥了土壤,提高了耕地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增產。
2.2提高土壤養分,節省化肥用量
作物秸稈直接還田后逐步腐解,陸續釋放出作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元素,提高了土壤養分,可減少化肥的施用量。由表1可知,2007—2008年連續2年小麥秸稈直接還田,土壤堿解氮由43.7 mg·kg-1提高到51.1 mg·kg-1,土壤速效磷由14.1 mg·kg-1g提高到15.7 mg·kg-1,土壤速效鉀由127 mg·kg-1提高到138 mg·kg-1,分別提高了7.4 mg·kg-1、1.6 mg·kg-1、11 mg·kg-1。據有關資料表明,如果每年每667 m2耕地還田麥秸400 kg,就相當于每667 m2土壤增加氮肥10 kg、磷肥5.6 kg、鉀肥4.8 kg[2]。
2.3具有較好的保墑性能,提高水分利用率
作物秸稈直接還田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改善土壤結構和耕性,從而提高蓄水保墑能力。高留茬加覆蓋秸稈還田方式,有利于夏秋季節接納雨水,減少水分流失,冬春季防止水分蒸發,從而提高土壤水分有效利用率,緩解旱情,是一項非常有效的抗旱保墑措施。同時,秸稈直接還田對農田雜草有明顯抑制作用,有利于作物健壯生長。
2.4增加作物產量
秸稈還田一般當季增產效果不夠明顯,但隨著秸稈還田年限的增加,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逐年增加,增產效果越來越顯著。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土肥所1972—1989年129個秸稈還田田間試驗研究結果,作物平均增產4%~9%,連續還田,作物產量逐年提高[2]。
渭南市農業以旱作為主,而傳統的耕作技術對自然降雨的保蓄率只有25%~35%,加之近年有機肥使用面積和數量較少,耕地培肥力度不夠,而秸稈直接還田是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措施,是發展可持續農業,培肥耕地地力的重要保證。特別是在當前秸稈其他利用措施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秸稈直接還田是解決剩余秸稈隨意堆棄和焚燒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趙小鳳,張國進,胡省平.山西省秸稈直接還田技術及其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農技推廣,2009(8):33.
[2] 薛堅,趙秉強,李鳳超,等.秸稈直接還田的定位研究[J].土壤肥料,1993(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