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介紹了生活滿意度的概念、學科定位、相關理論,和影響居民生活滿意度的因素。通過分析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滿意度的意義,從經濟、權利、精神和環境4個方面提出了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滿意度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生活滿意度;農村居民;政策;和諧社會;新農村
中圖分類號D422.7文獻標識碼:A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0.06.035
Suggestions to Improve Life Satisfaction of Rural Inhabitant
WANG Qian1, LI Chun-yuan2, LIU Yu-xiao1
(1.information Institute,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Sciences,Tianjin 300192,China;2. Nation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Preserv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Tianjin),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The concept, subject orientation, interrelated theor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1ife satisfaction were introduced. The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1ife satisfaction was analysed. The policy to improve the 1ife satisfaction was suggested based on economy, rights, spiritual and environment.
Key words: 1ife satisfaction; rural inhabitant; policy; harmonious society; new countryside
1概述
1.1生活滿意度的概念
生活滿意度(1ife satisfaction)指個體基于自身設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所做出的主觀評價,分為一般生活滿意度和特殊生活滿意度。一般生活滿意度也稱為總體生活滿意度,它是對個人生活質量的總體評價;特殊生活滿意度也叫做領域生活滿意度,指對不同生活領域的具體評價,如婚姻滿意度、收入滿意度、工作滿意度等[1]。
生活滿意度屬于民意調查或社會心態調查。在學科定位上,屬于社會心理學和社會學中的共同領域[2]。
與生活滿意度相關的理論主要有社會比較理論、期望理論、目標理論、自我決定理論和需要層次理論等[3]。
1.2影響農村居民生活滿意度的因素
通過零點研究咨詢集團歷年的“中國居民生活質量調查”,可以看出2000—2008年中國城鄉居民的總體生活滿意度指數以及波動情況(圖1)[4]。
由圖1可以看出,除2006年農村居民的總體生活滿意度指數低于城鎮居民外,其它年度皆高于城鎮居民。但是,在媒體不斷報道農民收入低、受教育難、看病難、討薪難時,當人們看到西部農村的貧窮和落后時,大部分專家學者及網友都對這份報告產生了質疑,認為農村居民的生活滿意度不可能高于城鎮居民。另外一些學者認為,生活滿意度是很主觀的,之所以農民的生活滿意度高于城鎮居民,是由于農民的期望值較低、生活節奏較慢、壓力較小、人際關系較城鎮居民更和諧、對物質要求較低和生活環境質量較好等,并不是說農村居民對物質條件沒有要求,只是在現有的情況下,跟城鎮居民的要求相比略低而已。由此可見,影響農民生活滿意度除了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國家各項政策等宏觀因素外,主要制約因素是家庭收入、住房狀況、生產條件、生活設施、醫療衛生條件、辦學水平、人際關系、文化娛樂、物價水平、社會保障、風俗習慣等微觀因素。
2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滿意度的意義
2.1生活滿意度是衡量社會發展的隱性指標
衡量一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根本標準之一是這個社會是否能夠很好地滿足民眾的生存需求,是否能夠為民眾提供廣闊的自由發展空間,是否堅持以人為本。將GDP這類反映經濟發展的指標作為衡量社會進步發展的核心指標的做法顯然是不全面的,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導致國家政策選擇上舍本逐末,這也正是近年來人們試圖對這一指標加以修改或補充的原因。反映民眾生活質量的生活滿意度,是一種高度人性化的指標,恰恰可以彌補片面強調GDP指標的不足,用以衡量社會的全面進步與發展[5]。
2.2生活滿意度是國家調整“三農”政策的重要依據之一
在中國,有關“三農”政策的制定追求的是廣大農村居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檢驗各項政策的標準只能是農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滿意不滿意。當前中國社會正處在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期,應當更密切關注各項重大政策對農民整體生活滿意度的影響,要充分考慮發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農民生活滿意度的協調與統一。
2.3提高農民生活滿意度能夠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中國共產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焙\濤總書記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充滿活力、誠信友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其中: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6]” ??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但要關注經濟硬指標,更要關注人民群眾的切身感受,也就是關心居民的生活滿意度。中國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農村,因此,農村居民生活滿意度的提高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3對提高農民生活滿意度的思考
3.1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
王偉等[7]的調查結果顯示,農民認為影響生活滿意度的因素首先是經濟,認為有了錢生活就會有很大改善。統計顯示,1985年,中國農村居民的人均年純收入和城鎮居民的人均年支配收入比例為1∶2.57,到2005年,擴大到1∶3.33[8]?!翱鞓分笖怠钡恼{查顯示,有64%的農村居民認為收入是導致其痛苦的主要原因,這一比例高于城鎮居民26個百分點[9]。
古人云:“為政之道,以厚民為本;治國之道,必先富民?!?首先,政府要為進城務工農民提供平等就業機會,消除在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過程中對農民的歧視現象,建立統一、高效的政府服務和管理體制,最大限度的增加農民的非農收入。其次,要加大投入農業補貼,調整農業補貼領域和重點,穩定農業生產,逐步增加農民的涉農收入,縮小城鄉經濟差距。再次,要完善農民醫療和福利保障制度,增加農民的隱性收入。最后,要采取“以工補農”的方式,發展農村經濟,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村進行合理規劃。只有經濟發展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農民才會更加滿意,才會更加有信心建設新農村,才能形成和諧穩定的社會。
3.2讓農村居民真正享有公平的權利
生活滿意度固然與經濟收入有關,社會公平正義也是影響生活滿意度指標的重要因素。首先,農民的受教育權利要公平,政府要繼續增加農村的教育投入,增加農村居民受教育的機會,不僅要增加義務教育的投入,還要對農民進行專業技能等培訓;其次,農村居民應擁有平等的公民權利,創造各種條件幫助他們積極參政議政,防止農村居民政治冷漠;再次,農村居民應能夠享有平等的醫療和社會保障權利,政府要改善鄉鎮的醫療衛生條件,減少農村居民的醫療支出,讓農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只有讓農村居民在生活上沒有后顧之憂,生活滿意度才會提高。
3.3豐富農村居民的娛樂休閑,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近幾年調查顯示,由于農村地區嚴重欠缺娛樂場所和相關娛樂設施,農村居民的日常文化需求難以滿足,文化建設依然是新農村建設中重要而薄弱的環節[4,10]。首先,政府要增加農村文化基礎設施投入,興建圖書館、電影院、健身場所、公園、科技館等,為農村居民提供豐富的休閑娛樂場所;其次要提高農村居民的文化素質、科技素質和人文素質,逐步將我國農村建設成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統一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3.4美化農村,改善農村居民居住環境
要在保持農村“原生態”的基礎上,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美化、凈化農村環境,加快農村道路、通信、電網、飲用水、沼氣、垃圾收集處理等方面的建設,盡快改變現在農村的臟、亂、差現象。對于重污染企業,要堅決遷移或者關閉,還農村碧水藍天。
4結 論
居民生活滿意度是國家政治、社會建設的晴雨表,農村居民的生活滿意度更是衡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人文指標之一?!吧a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字目標體現了對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的要求,只有緊緊圍繞這幾方面開展農村建設,才能真正提高農村居民的整體生活滿意度,才能真正建成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
參考文獻:
[1] 陳世平,樂國安.城市居民生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心理科學,2001,24(6):664-666.
[2] 沈潔,方衛華.當前農民的生活滿意度——一項對安徽阜陽農村的實地調查[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11(1):32-43.
[3] 熊滿婷.山西農民價值取向與生活滿意度及其關系研究[D].山西大學,2006.
[4]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2008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調查報告[M]//汝信,陸學藝,李培林.2009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5] 孔德永.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政治認同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6.
[6]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R/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4932440.html,2006,10.
[7] 王偉,何爽. 提高農民生活滿意度策略分析——以對山西農民的實證調查為例[J].太原科技,2008(2):12-13.
[8] 江化開,鄭慶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維度:增進農民福祉[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9(2):1-5.
[9] 一項省級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因調查快樂源受到廣泛關注:浙江——快樂指數昭示和諧取向[N].人民日報,2005,10,13(5).
[10]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2007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調查報告[M]//汝信,陸學藝,李培林.2008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