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述了動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改進措施。
關鍵詞:動物科學;人才培養;現狀;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0.06.034
Status and Improvements of Animial Science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ZHOU Yu-xiang, ZHANG Qiao-e , YAN Hong ,GU Ya-ling, FENG Deng-zhen, LIU Shun-de
(Department of Animal Science, Agricultural College of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Ningxia 750021, China)
Abstract:The current training status of animal science and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current training status were summarized and some measures of improving the current training status of animal science were provid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animal science; training; status; improvements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畜牧業、種植業和林業共同組成農業產業,三者具有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沒有畜牧業的國家(或地區),是經濟發展不完全的國家(或地區)。沒有畜牧業的高度發展,農業現代化就無從談起,也難有強盛的國家與發達的國民經濟 [1]。因此,畜牧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畜牧業的發展離不開對畜牧專業人才的培養。動物科學專業(原名畜牧專業)是農業類傳統專業,主要是為國家培養動物營養、動物生產和動物遺傳繁育3個學科方向的人才。
1動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中國現有動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仍然沿襲過去的“專才”培養模式,專業面過窄,課程設置僵化,教學形式古板,學生知識結構單一、缺少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造成目前動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人才本身素質水平及社會因素
農業院校的學生畢業后,常常是在偏僻的農村、畜牧場、獸醫站等地方工作,舒適優雅的工作環境仿佛與他們無緣。在大學校園里流傳著“遠看是要飯的,近看是農學院的”的戲語。同時,來自社會的一些因素更深深的影響著他們。大多數農民希望自己的孩子大學畢業后能遠離農村。城市學生更加希望留在大城市工作生活。
正是由于受這些因素的制約,使動物科學專業學生們總是感覺自己低人一等,學習態度和目的不明確,學習積極性不高,一些學生厭學、逃學。據不完全調查,許多農業院校大學生上課人數平均僅為55%左右。
1.2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通過對比中外高校動物科學專業課程設置,差異顯而易見。不論是在開設的課程數量上還是結構上,都反映了中外動物科學專業的高等教育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上的明顯差異[2-3]。
從公共課程來看,中國和國外高校一樣都較重視公共課,但從具體的課程科目來看,卻有值得思考的地方。中國高等農業院校公共課一般都是大學生思想修養、毛澤東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鄧小平理論、政治經濟學、法律基礎、形勢政策、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體育等。這些課程對于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來說,作用極大,不可缺少,但顯得不很全面,具有工具性色彩。而國外開設了歷史、地理學、美學與藝術、神學等,這些課程對于培養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有著積極的意義,同時也是課程綜合化的表現,加強了文理交叉滲透,提高了學生的藝術修養,加強了社會、人文及自然課程的融合。
中國高等農業院校動物科學專業課程設置重基礎理論知識灌輸而輕基本技能培養的傾向比較明顯。例如,中國動物科學專業的基礎課一般有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等近10門課程,同時專業基礎課也有家畜生理學、動物生物化學等近10門課程。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開設的過細,份量偏重且課時量偏多。而任意選修課門類偏少,內容陳舊,課時嚴重不足。因而,使得學生在生產實踐中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欠佳,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適應本職工作。而國外高校動物科學專業對課程設置,特別重視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和注重課程的實用性。例如,美國阿肯色大學等開設的肥犢牛飼養管理、繁殖母牛飼養管理等課程,特別適合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并針對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崗位環境實際條件,強化應用訓練,使學生掌握的知識切合實際,學生畢業后社會適應性強。
國外發達國家的動物科學專業課程設置非常靈活,其顯著特點是專業選修課課程門數多,劃分精細。這一特點非常適合學校對學生的學分制管理,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造力的發揮。而中國各農業院校的動物科學專業的課程設置雖也開設了一些任選課程,但總的來說,學生可自由選擇的課程少、新課少,實質上集體選,學生本人并不能自由選課,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面的拓寬。
2動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進措施
2.1加強人才素質教育
加強人才素質教育對于培養動物科學專業人才是至關重要的。在素質教育方面應讓他們知道,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動物性食品的要求不論從“量”上,還是從“質”上都是很高的。研究提高動物的生長率、產肉率,降低飼料消耗,生產安全優質畜產品已成為發展趨勢。同時,也必須讓他們認識到,家畜對人類的貢獻已遠遠超出提供食物這一基本的生活資料的范疇,拓寬到為人類提供衣著、日用消費品、役力、燃料、肥料、藥品及醫學研究用試驗動物、伴侶動物等廣闊領域。也就是說畜牧業的發展引領或制約著其它行業的發展,如輕工業、食品工業等。因此,作為一名動物科學專業的學生應引以為豪。
2.2根據市場需要培養人才
在加強動物科學專業素質教育的基礎上,根據生產需要培養人才。學校應和大型企業聯合,為企業培養適宜的人才。動物科學專業可以設置相應專業,聘請企業中的一些管理、生產等方面的人才,進入高校講臺,共同為企業培養專門人才。此外,還可以根據科學研究的發展,借鑒上述方法培養研究型的人才。
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要遵循“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理念,著眼于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的原則,培養適應性強的高水平人才;在人才培養方案上要注重多目標、多模塊、多環節的整體優化,將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在人才培養手段上要充分利用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良好的教學科研平臺,緊密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發揮科研促進教學,教學推動科研的辦學思路,力爭為國家培育動物科學方面的合格人才。
2.3教學內容及課程改革
為了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對動物科學專業人才的需求, 在教學內容及課程改革方面,首先應調整公共課的內部結構,在保證政治理論課程質量的前提下,削減政治理論課的門數和課時,增大人文學科和自然科學等課程的課程比重,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針對動物科學專業本身是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的特點,培養的人才應該是面向社會、服務社會的高級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開設的課程應該注重適應社會的要求,在能夠保證專業性質決定的基本理論課程的前提下,多開設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課程,注重課程的實用性,以便適應社會不斷發展的要求,拓寬學生的就業面,這樣的專業人才才有生命力和活力。
3結語
分析目前動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以便培養能夠在動物科學相關的領域和部門從事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復合性、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恬.畜牧學通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白文林,邢小軍,尹榮煥. 中外動物科學專業課程設置比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168-170.
[3] 白文林,趙玉軍,牛巨龍. 中美普通高校本科動物科學教育專業設置的比較[J].高等農業教育,2007(1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