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上海市《崇明三島規劃》,對崇明島建設開發活動給崇明濕地可能造成的生態環境做出了簡單評價。結果表明,開發崇明島使得產業和人口聚集,人為排放三廢數量必將大量增加,環境污染在所難免,濕地環境質量面臨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將大大增加。如果不加處理直接排入水體或濕地,將會導致濕地水質下降,環境受到災難性的破壞。另外,還可能促使濕地面積縮小、環境質量惡化,濕地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也將發生相應的演變。同時,美麗的濕地風光和其科學研究價值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關鍵詞:崇明濕地;環境影響評價
中圖分類號:X322文獻標識碼:A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0.06.026
The Influence of Chongming Islands Development on Wetland Environment
YIN Fa-neng
(Geography Department,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Hubei 435002,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lanning for Chongming Islands of Shanghai, the influence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hongming Island wetland wa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With the developing of Chongming Island, industry and population congregate,and wastes must increase largely and the wetland environment will be polluted Inevitably. Especially, much of wastewater and sewage will be pumped, if it is not treated and directly flow into wetland, the quality of water surely decrease, and the wetland environment will be destroying curiously. Otherwise, the area of wetland will shrink probably,and the bio-population and ecosystem will change accordingly. Meanwhile, the beautiful landscape and scientific value of Chongming Island will be affected.
Key words: Chongming Island wetland;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濕地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環境功能,是極重要的物種基因庫,也是人類最重要最適宜的生存環境之一。濕地處于陸地系統、水系統和大氣系統的界面,受到多種自然力的作用,對環境變化極為敏感。因此,在進行濕地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時,除了遵循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一般性原則外,還應注意到濕地生態系統于其他生態系統的特殊性,針對性地建立濕地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論構架,增強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科學性和應用性[1]。濕地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主要包括供水、流量控制、防止鹽水入侵、防止自然力(岸線保持和侵蝕控制),沉積物、養分清除和保存,有毒物質的降解和清除,自然資源和基因庫,重要動植物棲息地,旅游觀光,社會文化意義,教育和研究等[2]。
1工程項目建設對濕地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一般步驟
1.1分析工程項目的主要影響
人類活動對濕地生態環境影響可歸納為如下7個方面。
(1)水文條件的改變:包括排水、修筑堤壩、疏通河道、取水等,這類工程一般而言并不產生環境污染。但水力條件變動卻可能造成重大的生態環境問題。
(2)植物區系改變:包括植被清除引起群落毀損;土壤侵蝕;影響植物產品的收獲;改變植被結構導致優勢種群的更替,以及引進外來物種,使區域生物多樣性受到影響。
(3)動物種群改變:動物棲息地、繁殖地、遷徙通道常遭受破壞而迫使動物種群數量減少,由此改變食物鏈的構成。
(4)土木工程的影響:土木工程可能引起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向流量變化;水土流失加劇,水體懸浮物含量升高;對水生生物的不良影響等。
(5)誘導效應的影響:大規模工程建設會導致外來人口的大量增加,各種服務性設施也會隨之而來,由此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強度和范圍上大為加劇。
(6)外來物種的引入:外來物種常常由于優勢的生存能力而大量繁殖,可能造成本地物種的衰敗。
(7)污染:包括項目本身排放的廢水、廢渣、廢氣對生態環境的污染,主要關注污染對生物多樣性、水質、土壤可利用性影響,關注其對各生態要素的危害性。應在預測污染強度的基礎上分析其生態效應的強度[3]。
1.2確定評價指標和方法
濕地環境影響評價的重點是生態影響評價,評價指標體系應以濕地功能為核心,應以對濕地功能的影響程度作為項目環境影響的衡量標準。因此,濕地功能評價應當是濕地環境影響評價的前提和基礎。濕地功能評價是用一套功能指標對區域濕地的生態功能進行量化,產生描述濕地功能現狀和變化的功能指數。歐洲于1996—1999年開展了稱為PROTOWET的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分析項目,所選取的濕地功能指標為:水文(地下水流量、水量預算、水位波動等);生物地球化學,強調影響養分保持和釋放功能的因素(使土壤去氮作用最優的水位波動、土壤和植被過程最優的養分承載量,吸收養分、生物量大的植被類型、土地管理措施等);生態調查(植物、無脊椎動物、鳥類等)。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開展了稱為JHGM的濕地功能評價項目,所選取的濕地功能指標為初級生產、有機物分解、生物多樣性維持、堆積功能、脫氮功能、無機化功能和野生生物棲息地。濕地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應兼顧科學性、綜合性、可操作性及可量度性的原則,大體可以歸納為3個部分:濕地特征指標、生物地球化學功能和濕地生態功能等。
1.3提出減緩措施和替代方案
針對工程項目可能產生的生態環境影響,提出減緩其影響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法律法規措施。工程措施包括削減廢水、廢渣、廢氣及噪聲的排放,限制項目對水力條件的影響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內,修建道路時留有動物遷移通道,珍惜物種的異地保護,植被的保持和恢復;對施工期一些急性影響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等。法律和法規措施包括對保護區的劃定和管理,建立生態環境監測機制。對于具有潛在生態環境風險的化學品加強管制,提出毒性污染物更為嚴格的排放標準等。在預測現有經濟技術水平不能達到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情況下,應提出項目的替代方案,替代方案包括選址替代方案和工藝替代方案,選址替代方案即把項目改選在對濕地生態環境影響較小或沒有影響的地址以規避風險;工藝替代方案則選擇先進的生態風險小的工藝路線和技術路線,實行清潔生產。如果替代方案由于各種原因不具備可行性,就應否決項目的生態環境影響可行性。
2崇明東灘濕地現狀和崇明生態島建設規劃
2.1崇明濕地現狀
上海崇明島是長江入海口的低位沖積島,長76 km,寬15 km,總面積大約為10 640 hm2,為中國第三大島。東灘濕地位于島的東部,有大片淡水到微咸水沼澤地、潮灣和潮間灘涂,南北臨長江的入海口, 向東伸延東海,是由長江徑流攜帶的泥沙沉積而成,目前仍以很高的淤漲速率向海域推進。境內由一條一級潮溝(即白港)把灘涂分隔為南北兩片,北片稱為東旺沙,南片稱為團結沙。崇明島東灘的植被主要是大片以三棱藨草和蘆葦為優勢種的微咸水蘆葦沼澤群落。灘涂有3種類型:潮上灘、高潮灘和低潮灘。潮上灘主要有蘆葦生長,地勢較高,特大潮汛才被淹,平時較干燥。潮上灘外圍的高潮灘上主要生長海三棱藨草,常受潮汐沖刷。高潮灘外圍是低潮灘的藻類鹽漬帶,僅臨海三棱藨草外帶的邊緣繁衍一些硅藻等,受淹的時間較長。崇明島東灘是水禽等候鳥遷徙和越冬的重要驛站和棲息地,也是中國最大的小天鵝越冬地,每年在這里越冬的小天鵝有3 000~3 500只,白頭鶴越冬的數量穩定在100只左右。其他的珍貴、瀕危鳥類還有國家I級保護動物白鸛、國家II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大天鵝、小天鵝等[4-5]。
2.2崇明生態島建設規劃
根據上海市《崇明三島規劃》,崇明的發展將圍繞建設現代化生態島區的總目標,崇明、長興、橫沙三島將分別建設綜合生態島、海洋裝備島和生態休閑島,重點發展旅游度假和戶外運動產業、現代觀光農業、現代辦公服務業、海洋裝備及清潔型工業。建設陸上交通干線網絡和重點城鎮的現代化交通樞紐,形成生態型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另外還將規劃建設給排水設施。
生態島的保護和景觀建設以造綠為主,加強水源保護,完善生態景觀水系。以河網疏拓整治為重點,建設與崇明發展相適應的由環島運河、豎河和湖泊構成的生態循環水系。綠化系統建設則以公共綠地和生態景觀區建設為重點,通過環島防護林帶、水源涵養林和通道林以及具有四季特色的森林公園的建設,形成完善的城鄉森林網絡體系,進一步提高崇明三島的森林覆蓋率,達到55%。
根據崇明三島總體規劃,在人口規模規劃上,崇明島人口數量基本保持不變,橫沙島則要“減人”。規劃至2020年,崇明三島人口規模控制在80萬以內。其中,崇明島人口規模控制在65萬以內,這與目前人口狀況基本差不多。橫沙島規劃人口2萬以內,這意味著起碼要遷出1.3萬人。只有長興島人口控制放寬,規劃人口13萬左右,這主要與它的海洋裝備島定位有關。
加強垃圾和污水的處置及循環利用。實施從生活垃圾源頭到最終處置進行全過程管理,推動固體廢棄物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進程。清潔能源利用將進一步改變能源結構,積極推廣清潔能源的使用。在建筑(尤其是生態建筑)中廣泛使用太陽能,成為建筑設計指導性要求。
崇明島規劃建設用地約207 km2,占島域土地面積的16.8%。長興島以現代船舶和港機制造為特色的海洋裝備島,規劃城鎮建設用地約31 km2,占島域面積的38.8%。橫沙島以休閑度假為特色的休閑生態島,規劃城鎮建設用地約6.4 km2,占島域面積的12.3%。
依照不同區域的生態保護和發展要求,將三島劃分為4類區域。
(1)永久保護區。禁止開發建設的區域,只允許進行生態培育和維護,允許適度的人群入內活動,如科研實驗、觀測、觀光等,永久保護區約占三島土地面積的55%。
(2)開發控制區。以生態保護為主,允許人類在其間進行適度生產、生活的區域,約占三島土地面積的20%。
(3)戰略儲備區。為市級重大項目入三島預留的發展備用地,約占三島土地面積的10%。
(4)適度建設區。規劃期內的可建設發展用地,包括城鎮建設用地和產業用地,約占三島土地面積的15%。
3 崇明東灘濕地生態環境影響簡析
崇明島現有濕地主要分布于島的東部,稱東灘濕地,1998年建立東灘濕地保護區,總面積326 km2。崇明島的開發建設活動,如道路橋梁建設、產業開發、城鎮發展等本身必將大量占用土地,開發建設過程中的場地平整活動也會使一部分低洼濕地、坑塘等消失,從而引起某些濕地的消失。另外,一些開發建設活動還可能引起濕地水文狀況的變化,改變濕地水系流向和流量,減少或切斷濕地水源補充,致使濕地干涸,面積縮小。所有這些活動都會使濕地面積減小,濕地萎縮,功能退化。崇明島規劃為綜合生態島,并將建設“一環三橫十五縱”的公路網,建設用地約207 km2,占島域土地面積的16.8%。崇明濕地位于島的東部,不在大規模開發建設活動范圍之內,而且已經建立東灘濕地自然保護區,因此,東灘濕地直接被占用的可能性和面積都不大,所受影響相對較小。東灘濕地的消長主要受制于長江口水文和潮汐狀況,泥沙淤積則濕地灘涂擴大,水流潮汐沖刷則濕地灘涂擴大縮小,大規模的路網建設和水系整治,則有可能劇烈改變島內和濕地原有的水系結構,從而引起濕地面積的變化。
隨著崇明開發建設活動的進行,產業和人口的聚集,人為排放三廢數量必將大量增加,環境污染在所難免,濕地環境質量面臨巨大的挑戰。首先是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將大大增加,如果不加處理直接排入水體或濕地,濕地環境將受到災難性的破壞。崇明島位于長江入海口的江心中,四周被水環抱,長期以來缺乏與陸地之間的便捷交通聯系,處于一種相對隔絕的狀態,因而東灘濕地環境質量較好。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崇明島和東灘濕地的可進入性大大提高,每年到東灘濕地觀光、旅游、科考的人數激增,人為的破壞性活動亦可能增多,對濕地生態環境的壓力加大,濕地面臨被污染、破壞的風險。目前在我國許多風景旅游景區屢屢發生的游客不文明行為就是明顯的例子。
崇明東灘是著名的涉禽王國,春秋兩季,成千上萬的候鳥在澳大利亞和西伯利亞之間遷飛,崇明島恰好位于這條長達萬余公里的遷飛路線中間,成為候鳥“驛站”,它們在這里棲息1周,然后繼續飛行。停在東灘的鳥類共有312種,有白鸛、白頭鶴和中華秋沙鴨3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臉琵鷺、小天鵝和小青腳鷸等十余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世界性長距離遷徙鳥類達百余種,大部分為具有重要科研價值的鷸類和雁鴨類。隨著濕地面積減小、水質下降、環境質量惡化,濕地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也將發生相應的演變。濕地植物和動物的數量和種類減少,生態系統反向演替,功能退化,再加上人類的干擾,適宜水禽生存的環境可能遭到破壞,東灘濕地水禽和其他濕地動物的數量和種類下降。另外,東灘現在以蘆葦和海三棱藨草植物群落占優勢,今后的開發建設活動亦可能改變濕地的群落結構,甚至引起生物入侵等災難。
崇明東灘濕地臨大海,通長江,靠島嶼,加之300多平方公里的灘涂植被一望無際;碧空藍天,成群鳥類飛翔其間,配以晨光、日出、雨色和夜幕,遼闊、壯觀、寧靜、秀麗和色彩斑斕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交融一體,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為中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區最為美麗的去處之一。東灘濕地是東亞最大的候鳥保護區之一,位于候鳥南北遷徙路線東線中段,是國際遷徙鳥類必需的棲息地;東灘濕地是國際意義生態區的核心部分,成為世界上罕見的快速演替的生態系統。該區域是研究重大科學問題的理想場所。如果今后濕地面積減小,水域污染,垃圾遍地,植被凋零枯萎,飛禽不再光顧,生態系統惡化,昔日美麗的濕地風光和本身具有科學研究價值也將一去不返了。
參考文獻:
[1] 呂憲國,王起超, 劉吉平.濕地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初步探討[J].生態學雜志,2004,23(1):83-85.
[2] 李建國,李貴寶,王殿武,等.白洋淀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價值估算的研究[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5,3(3):18-21
[3] 張杰,趙振坤,李曉文. 濕地恢復與生境改造的規劃設計——以武漢市郊漲渡湖為例[J].資源科學,2005,27(4):133-139.
[4] 王亮,張彤. 崇明東灘15年動態發展變化研究[J].上海地質,2005(2):8-10,15.
[5] 梅曉陽,秦啟憲,鈴木美湖. 崇明東灘國際濕地公園規劃設計[J].中國園林,2005(2):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