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對吉林省榆樹市東部的低矮起伏丘陵臺地區施用高塔復合肥的適宜用量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小區試驗洋豐牌高塔復合肥的適宜施肥量為500~600 kg·hm-2,同時提出了高塔復合肥在生產中應用的配套技術措施,強調良種和良法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玉米;白漿土;高塔復合肥;適宜用量;配套技術措施
中圖分類號:S513文獻標識碼:A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0.06.046
Preliminary Report on Application of Corn Tower Fertilizer
WU Qing-guo,ZHENG Da-jun,ZHANG Xing-guo,ZHAO De-ren,WEI Zhong-hu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in Yushu City,Changchun,Jilin 130400,China)
Abstract:The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amount of the tower fertilizer was studied in eastern areas of low rolling hills of Yushu, Jili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application rate of fertilizer of Yang feng-brand tower was 500~600 kg·hm-2 in plot experiment. Supporting technical measures of tower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were also proposed, and the varieties and combination of good law were emphasized.
Key words: corn;albic soil;tower fertilizer;appropriate rate of fertilizer;supporting technical measures
榆樹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地處松嫩平原腹地——世界黃金玉米帶,素有“松遼平原第一倉”和“大豆之鄉”的譽稱,是全國聞名的產糧大市,自2005年以來連續3年榮膺“全國十大糧食生產標兵縣”稱號。但近年來,由于受國內外市場的影響和農業自然災害的危害,糧食生產和種糧比較效益出現了下滑的趨勢,農民種糧積極性受到影響。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穩產高產與農民增收,其中一條主要的途徑就是要提高單產。而推廣先進的技術產品,是提高農作物單產與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也是當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點。洋豐牌高塔復合肥作為化肥中的一個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具有養分含量高、配比靈活、外觀好看、小孔防偽等優點,榆樹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從2006年開始在玉米上進行適宜施肥量試驗,現將試驗情況總結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試驗區概況
榆樹東部的低矮起伏丘陵臺地區,土壤類型以白漿土[1]為主,耕地面積57 046.46 hm2,占全市耕地面積的18.6%,耕層土壤養分含量為:有機質2.34%,堿解氮124 mg·kg-1,速效磷24 mg·kg-1,速效鉀15 524 mg·kg-1。本區地勢起伏較大,崗丘明顯,海拔高度平均在200~220 m,氣溫較中部、西部平原地區低1.2 ℃,有效積溫為2 600~2 700 ℃,溫度日變化均比平原區大,春季地溫回升較快,無霜期為139 d左右,年降雨量為600~650 mm,是榆樹市重要的玉米產區,結合本區地形地貌和土壤類型,當地農民在玉米生產上形成了“一炮轟”免追、少中耕、深松倒垅等具有明顯地域特點的生產模式。試驗在土橋鎮永勝村二組白漿土上進行,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為玉米,供試土壤有機質為2.37%,速效N為135 mg·kg-1,速效P(P2O5)為15.6 mg·kg-1,速效K(K2O)為175 mg·kg-1,pH值為5.9。
1.2材料
供試玉米品種為平安18,種植密度為6.0萬株·hm-2,4月下旬播種,10月上旬收獲。
供試肥料為洋豐高塔復合肥(30-10-12),二銨(18-46-0),BB肥(32-10-11)。
1.3方法
1.3 .1 施肥方法在本區域內,施肥和整地是同時進行的,由兩臺機械共同完成。首先把原來的垅溝趟一下,然后將化肥撒在垅溝里,接著用滅茬深松機進行垅上滅茬深松,第二臺機械在剛剛滅完茬的垅臺上開溝,把原來的垅臺變為垅溝,這樣既完成了垅臺、垅溝的輪換,又完成了底肥深施,保證施肥深度在15 cm左右,這就是群眾俗稱的“三犁穿”耕作方式。
1.3.2試驗設計本試驗主要探索在當地生產條件下,洋豐高塔肥的最佳施肥量及效果,采用隨機區組試驗,小區面積為40 m2,6行區,垂直于壟向排列,設5個處理,3次重復。
1.3.3試驗處理處理1:每公頃用洋豐牌高塔肥400 kg做底肥深施,播種時配施二銨100 kg作口肥,免追肥。處理2:每公頃用洋豐牌高塔肥500 kg做底肥深施,播種時配施二銨100 kg作口肥,免追肥。處理3:每公頃用洋豐牌高塔肥600 kg做底肥深施,播種時配施二銨100 kg作口肥,免追肥。處理4:每公頃用洋豐牌高塔肥700 kg做底肥深施,播種時配施二銨100 kg作口肥,免追肥。處理5(CK):每公頃施用BB肥550 kg做底肥深施,播種時配施二銨100 kg作口肥,免追肥。
1.3.4田間調查[2]
生育性狀:株高、莖粗、葉片數。產量性狀:粒數·穗-1、禿尖、百粒質量、產量。調查時間:八葉期、拔節期、吐絲期。
2結果與分析
2.1對玉米生物學性狀的影響
在營養生長階段,各處理間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處理4最為突出,表現為植株高,莖稈粗大,顏色濃綠,明顯有營養過剩的跡象;處理1在株高、莖粗等方面均不如其它4個處理;而處理2、處理3、處理4在營養生長階段沒有太大的差異(表1)。
2.2對玉米產量的影響和肥料應用效果分析
試驗結果表明(表2),肥料的使用量是有合理范圍的,用量過低,達不到最佳施肥效果,過高玉米營養生長旺盛,易倒伏、貪青晚熟,經濟產量下降,起到負面作用。處理2和CK相比,穗粒數增加4.4粒,百粒質量增加0.4 g,禿尖降低1.9 cm,增產225 kg·hm-2,增收335元·hm-2;處理3和CK相比,穗粒數增加3.6粒,百粒質量增加1.1 g,禿尖降低0.6 cm,增產625 kg·hm-2,增收575元·hm-2;處理4和CK相比,穗粒數增加11粒,百粒質量降低1.0 g,禿尖降低1.7 cm,減產50 kg·hm-2,減收445元·hm-2。
3小結
(1)試驗結果顯示,洋豐高塔肥在榆樹東部地區的適宜用量為500~600 kg·hm-2。同對照對比,平均增產225~625 kg·hm-2,平均增收335~575元·hm-2。
(2)與傳統復合肥的推廣不同,高塔復合肥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氮的含量比較高而容易出現較多的問題。畢竟高塔復合肥對于農民來說還是一個新名詞,對于其效果、特性等農民知之甚少,關鍵是要對農民用肥進行科學指導,以免因方法不當帶來不必要的損失。這就要求我們不光是引進一個好的產品,更要有相配套的技術措施來推廣,只有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產生較好的推廣效果。
如果使用高塔復合肥做底肥,施肥和整地是同時進行的,由兩臺機械共同完成。首先把原來的垅溝趟一下,然后將化肥撒在垅溝里,接著用滅茬深松機進行垅上滅茬深松。第二臺機械在剛剛滅完茬的垅臺上開溝,把原來的垅臺變為垅溝,垅溝變為垅臺,這樣既完成了垅臺、垅溝的輪換,又完成了底肥深施,保證施肥深度在15 cm左右,這就是群眾俗稱的“三犁穿”耕作方式。如果垅溝足夠深,可以不趟垅溝而直接撒肥,只動兩遍犁,其它流程同上,這種方法叫“大犁扣”。
(3)在目前測土配方施肥被廣泛推廣的大背景下,能夠根據土壤需求隨時調配生產配方就成了化肥生產企業發展的一個優勢,使用高塔技術,可以對氮、磷、鉀進行合理的調配,從而造出高氮、高磷、高鉀的復合肥,適用于不同的作物、不同的地域,這符合測土配方施肥的技術需求,解決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推廣中所遇到的“最后1公里” 難題。BB肥雖然更容易做到這一點,但BB肥在摻混之后,通常還要被運輸和保管一段時間,很容易產生顆粒的離析現象,導致養分不均衡。與有同樣施用效果的BB肥相比,高塔造粒設備生產的復合肥養分更均勻,肥料的每一個顆粒都是多種營養元素的均勻體,保證了成品復合肥顆粒的養分均勻一致。這也是目前高塔肥深受農民歡迎的一個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
[1] 王蓉芳.中國耕地的基礎地力與土壤改良[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20.
[2] 李建軍,楊紅偉,孫小莉,等.《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貫徹實施指導與作物配方施肥技術手冊[M]. 北京:科技文化出版社,2006:125-126,208-214.
[3] 吉林省土壤肥料總站.吉林土壤[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475-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