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村干部貪污、挪用征地款案件頻發,此類案件發案數量呈上升趨勢。據安徽省檢察院有關人員透露,2009年,安徽省檢察系統共查處涉農資金犯罪案件459件,涉案總金額達7100萬多元,涉案的基層干部和農村基層組織工作人員621人。村干部“染指”的主要是該省境內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工程和“皖電東送”工程。
作為農民身份的村干部,為何能如此輕易“染指”征地補償款?這么容易找到作案的機會?根據安徽省國土資源廳征轉處吳副處長分析,主要原因是該省對征地補償款的發放程序沒有統一規定,都由各地政府自行規定。據他了解,各地政府大多采取逐級發放的辦法,最后資金撥付到村集體賬戶或村干部個人賬戶里,由村干部負責發放給每家每戶。經手資金,就給村干部貪污、挪用、截留提供了機會。
當然,這里除了有制度和管理的漏洞外,還有一個法律問題,就是村干部在征地補償費流轉的各個階段其工作性質、主體身份可能發生變化,這些使得村干部在涉嫌土地征收補償費犯罪的認定上存在分歧:是構成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還是職務侵占罪和挪用資金罪?
當今的少數農村干部的職務侵占和貪污,遠比舊社會的地主惡霸心狠手辣,比他們更可惡可恨。征地補償款事關失地農民的生存和發展,事關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的穩定。貪污、挪用、截留征地款就是砸農民兄弟的飯碗。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問題。村干部官不大,卻能貪污大額征地補償款,這是因為建設單位把征地補償款交給地方政府,再由地方政府層層下撥,最后撥付到村干部手里。因村務公開、村民自治工作力度跟不上,村級財務正規化管理也沒有跟上,造成村干部沒人管,政府不監督,農民無法監督,導致村干部支配征地補償款隨意性大。其次是村干部的素質問題,有的村干部缺乏法律知識,認為自己不是國家公職人員,干幾年就不干了,趁自己在位時撈一把。甚至是村干部“團伙作案”,村兩委干部聯手制造種種借口,變相貪污、挪用、截留征地款。
預防村官腐敗并不亞于預防高官腐敗,絕非一個輕松的話題。一是從教育入手,進一步提高村干部依法從政意識;二是從土地征用、轉讓、租賃入手,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監督機制,規范農村財務;三是加大打擊力度,充分發揮刑法的威懾作用;四是建立常設機構,從根本上預防和遏制村干部職務犯罪。
為什么叫“永強”路
老家村民企盼多年的村組公路,終于在春節前通車了,修路前后不到4天。為感謝有功者,村民把這條路取名為“永強”路。
修路資金乃政府配套,永強是一個在北京的成功商人,他既未為修路出過錢,又未為修路出過力,老百姓為何要感謝永強?原來,他和縣里一位領導交往甚密,聽說永強要回老家過年,領導便吩咐鄉、村將這段路修好。
(安徽廬江 曾福來)
農業的基礎地位如何保證
我們在學校天天學習“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逢考必考。可為什么現實中維持農業發展最根本的耕地會越來越少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不是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承包土地的農業用途”嗎?面對圈地拆遷工業化城鎮化,耕地的減少,環境的污染,生態的破壞……你相信農業的基礎地位會有保證嗎?
(湖北 仙桃 熊俊成)
很困惑,有城鎮戶口了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我老家(山東省臨清市西石槽村,離城區6公里)的村民成了城鎮戶口。但村民不得不面對一系列困惑:政府征地修路和建工廠,村民的耕地失去了集體保護;城市低保和農村養老津貼,村民享受不到。前段時間家電下鄉,村民因是城鎮戶口無法領取補貼。(北京 黃東峰)
管管“兩不管”土路
老家江蘇豐縣梁寨鎮,有條長約百米的土路,坑坑洼洼,崎嶇不平。若遇雨雪天,車輛行人根本無法前行。而土路兩頭,都接著長達數十里的平整瀝青路。原來,該土路屬兩鎮交界處(與大沙河鎮交界),無明確歸屬,故誰也懶得修。
(天津 郭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