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日本政府制定了經濟發展戰略的基本方針,積極開展經濟外交,借助外部經濟增長激活日本國內經濟。今年以來,日本政府高官頻繁外訪,利用各種外交場合落實基本方針目標,推動“基礎設施出口”,爭取大訂單。
4月底,日本國土交通相前原誠司專程出訪美國,向美國政府推銷日本新干線(高鐵)技術。而美國政府人士卻向他表示,“日本的推銷攻勢比其他國家薄弱”。日本不能認為自己的技術先進,與美國又是同盟關系,所以美國就會采用日本的技術。這種想法是“天真的”,必須進行“高頻率交涉”。
5月初,日本國家戰略擔當相仙谷由人訪問越南,親自推銷日本的核電站建設技術,并帶上了鳩山由紀夫首相寫的親筆信。越南已經計劃要建設4個核電機組,第一期工程的兩個機組爭奪中,日本敗給了俄羅斯。由于越南對電力和高速鐵路都有需求,日本政府精心制定了新的計劃,將核電站技術與新干線相關企業聯合起來,召集了多家日本大企業,打出“官民合作競標訂單”的方針。但是,仙谷一開始就碰壁,原計劃與越南總理阮晉勇進行會談,結果被越方取消了。日本人還發現,圍繞剩下的兩個核電站機組訂單的爭奪同樣異常激烈,韓國政府和法國政府都已經出面,在越南展開了很強的宣傳攻勢,各方都有強烈的危機感,都無法保證勝券在握。
“以政領經”原本就是現代國家政府的應有之義,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經濟利益都是國家核心利益所在,而且是其他各種利益的基礎。政府支持、指導和協助企業發展,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在過去的一些年里,歐美政治經濟界的人士常說,只有按西方規則辦事,消除官僚主義,加速民主化進程,才能發展經濟。現在,歐美經濟一塌糊涂,歐洲深陷債務危機,不得不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幫助。最急需救助的銀行不在“落后的”亞洲,而是在“先進的”美歐。過去,歐美人士總是批評說,亞洲國家政府“以政領經”,過多干預經濟,近來卻發現,美國和歐洲的許多大公司、大集團不僅行賄,而且“行騙”。德國《法蘭克福匯報》日前刊文說,金融危機使亞洲獲得了自信,在這一地區,“數百年來首次開始懷疑西方的優勢地位”,“亞洲人對歐洲的經濟和聯盟政策,以及作為唯一合法國家形式的民主體制提出了疑問”。
中國的政治經濟制度中,“以政領經”是一個很基本的特征,也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事實上,這也是中國重要的制度優勢。鑒于中國經濟規模的日益擴大,外匯儲備雄厚,對外援助能力與日俱增,只要繼續堅持“以政領經”之路,協助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承建大型工程,推動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合作,這條道路就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