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有能力,許多人都是愿意幫助別人、善待別人的。朱慶辰相信這句話,同時也這樣去生活。在視新傳播機構董事長這個身份之外,他還有更多的身份,他是攝影家、熱氣球運動員和贊助者、2003中國雇員最滿意的雇主、網上評選出的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百位慈善人物。他堅信,中國的慈善活動要發展,需要慈善款項使用的賬目制度更透明,同時慈善更需要宣傳,所以,他把慈善活動和體育活動進行結合,讓熱氣球在天上飛,讓那些曾經因為先天性心臟病而不能玩耍的孩子在地上跳躍。
這個世界需要愛心來拯救
2005年,對于許多人來說,是一個平淡的年份,最危險的非典事件已經過去,社會經濟正常增長,大家的生活都很順利。
然而,在延慶的一個家庭,一對母子卻已經開始在繁華地段夏都商場前向過往好心人求助,他們拿出寫著為了治病尋求幫助的紙牌子。即使有人投下幾元、十幾元,然而,離這對母子要籌集的4萬元目標還是差得很遠。
這個孩子叫趙文龍,出生的時候,就被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中國,每年約有6.78‰的新生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如不實施手術,近90%的患兒在18歲前就會被病魔奪去生命。如果在兒童4~6歲的性格構成期前沒有完成手術,患兒就不能像正常兒童一樣玩耍,會影響患兒的性格形成和發展。通過調查發現,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性格較正常兒童內向,情緒不穩定,社會適應能力低下。
趙文龍已經10歲了,經常胸悶,心口疼,他離90%的患兒在18歲前會被病魔奪去生命的期限,越來越近了。
北京市慈善協會得知情況后,想到了一個人,在他們的捐助者名單中,這個人最有可能為這個孩子提供幫助。
他就是朱慶辰,視新傳播機構董事長,曾4次資助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進行手術。這一次,朱慶辰依然二話沒說,立即答應為趙文龍心臟修復手術承擔全部費用。
手術后,朱慶辰也去看望過趙文龍。做完心臟手術半個月,趙文龍的身材仍然比同齡孩子瘦小許多,但是臉上已經有了健康的血色。趙文龍的媽媽則不停地感謝,手術后,她就再也沒聽到小龍心臟發出那種不正常的“咚咚”心跳,孩子也再沒抱怨胸悶、心慌了。
朱慶辰對于這些普通家庭所遭遇的困境感慨很深,“在沒參與慈善事業之前,我并不了解,原來在我們身邊,竟然有那么多像小龍一樣的孩子需要幫助,不知道還有那么多像小龍母親一樣的人生活艱難。當看到那些家庭由于自己的幫助而重獲希望,其中的欣慰和幸福很難用語言形容。”
追溯朱天辰第一次救助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僅僅是一個偶然。
無法面對那一種蒼白的表情
朱慶辰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普通人,他坦言從來不曾想當個特立獨行的人,自己習慣于一種節奏穩定的生活,“我喜歡到固定的餐廳吃飯,如果別人沒告訴我其他餐廳,我就永遠去一個餐廳吃飯。只要我覺得好,我就愿意一直這么做。”
開始進行慈善事業,對于他來說,也完全是一個偶然,只不過,他把這次偶然一直堅持了下來,成了這家“店”的常客。
朱慶辰會成為一個商人,完全是因為“攝影”這個愛好太需要錢了。于是,他成立了廣告公司,并憑著質量一步步做大。有了點錢,攝影的支出已經能滿足了,這時,他開始想著為慈善事業盡一份力。
然而,中國的慈善事業的推行并不是很規范、健全,有的人想捐錢找不到地方,有的人則始終懷疑自己所捐款項的流向。
朱慶辰也抱著同樣的懷疑,他希望能找到一個全程公開、透明的慈善項目,能夠了解自己的善意如何幫助了別人。這種一定要“看到”的執著,還真是 “攝影人”的思維方式。
然而,到了真的可以“看到”的那一天,朱慶辰并不開心。
在一個朋友的引薦下,朱慶辰和北京市慈善協會取得了聯系。北京市慈善協會當時正在組織一場社會捐助求救活動,工作人員帶著朱慶辰來到了一間病房。
病房里的小孩還不到三歲,因先天性心臟病被家人遺棄。雖然三歲的小孩還沒有那么多想法與表情,然而他面容上的不快樂,是那么清晰。
朱慶辰描述自己初次見到那些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印象。“他們的小臉總是缺乏血色,不能做激烈的運動,往往只能呆在家里。作為孩子,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樂、奔跑打鬧,他們幾乎失去了童年。童年尚未開始,就已經在精神上老了。他們即使努力地、謹慎地活著,也是不快樂的。”
朱慶辰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他決定要幫助這個孩子,讓他可以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能出去跑,能去玩,自己也有機會用鏡頭拍下他歡笑的表情。
慶幸的是,手術很成功。從此之后,朱慶辰多了一重身份——北京市慈善協會捐助者代表。
慈善需要宣傳
朱慶辰在捐助了第一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之后,在北京市慈善協會的牽線下,又為福利院兩名3歲以下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捐助了手術款。不久,朱慶辰又資助一位大興貧困少年和延慶男孩完成了手術。這些事情在改變了別人的生活的同時,也在改變著他自己的生活。
朱慶辰至今仍然對這5個孩子的情況如數家珍,并有過一定的后期接觸。與此同時,朱慶辰對中國的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
國內在這一方面的救助機構和能力并不夠,一些兒童需要申請外國相關機構的救助,然后等待外國醫院的社會福利救助名額,再由相關福利機構出錢并在國外進行手術。
朱慶辰為此感慨:“看著每年都有外企資助我們的孩子去國外做手術,我的心里很不好受。我覺得作為企業家和中國人,更應為祖國的慈善事業盡自己的一份力!”
為什么會一直投身于慈善領域,朱慶辰自己也說不清楚。也許,最初只是因為一種無法面對那些蒼白面孔的同情心,再之后,則是身為民族企業家的責任感。太多情緒混合在慈善救助事業中。
朱慶辰不斷地實行和推動著慈善事業的影響力,并與慈善機構合作,啟動了一個名為“為生命續航”的活動。他不僅身先士卒積極捐款,同時還大力動員企業界的朋友參與公益事業。在他的大力宣傳倡導下,不少企業也開始參與到慈善活動中來。
從金額上來說,朱慶辰捐助的數額并非最多。作為一個傳媒機構的領導,他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擴大慈善活動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上。他知道,憑著自己的力量,絕對不可能幫助到所有的人。
在2005年北京的慈善活動研討會上,有人問道:“怎樣才能把全社會動員起來,真正形成參與慈善事業光榮的良好社會風尚呢?”
朱慶辰當時就明確回答:“要注重宣傳,同時,也要進一步增加捐助款使用情況的透明度。”
讓人們知道有人需要幫助,讓人們找到需要幫助的人,讓人們“看到”自己幫助的人的生活有了改善,這就是朱慶辰對慈善活動的認識。
2006年,網上評選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百位慈善人物,朱慶辰名列其中。
2008年4月的海口,2008H1中國熱氣球挑戰賽順利舉行。
公益慈善也是這場賽事的一個組成部分,在4月24日的以“為生命續航”為主題的慈善晚宴上,賽事承辦方之一視新傳播機構董事長朱慶辰,再次為救助貧困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捐款5萬元。
對于朱慶辰來說,空中飛舞的熱氣球和為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籌集捐款,已經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
“當我看到那些臉上完全沒有血色的孩子,在得到了我們的幫助后,就可以露出幸福的笑容,開心地跑跑跳跳的時候,我就覺得有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這種拯救生命的快樂,是其他任何快樂都無法比擬的。”
編輯/麻 雯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