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這樣一條發展路徑,恰是在豐富和完善出版產業的生態景觀,客觀上凸顯出中小型出版社逆勢而上的特點,發揮著反向調節的功能。
在整個出版產業集團化、規模化、集約化的大背景下,多數的大學出版社選擇了獨立轉企、逐步改制、穩健發展的路子,走得艱難是必然的,走得自信也是顯而易見的。或許,這樣一條發展路徑,恰是在豐富和完善出版產業的生態景觀,客觀上凸顯出中小型出版社逆勢而上的特點,發揮著反向調節的功能。所謂“小的就是好的”、“小有小的好處”。認真思量起來,獨立轉企的大學出版社,還真有一些值得善加保持并發揚光大的優勢。
文化的優勢。大學出版社存活并成長的基地,是大學。一所好的大學所孕育的文化,始終都是大學出版社的精神臍帶。這也是好大學所擁有的出版社大多表現不俗的原因。讀者對像北京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的圖書比鞍言賴,是因為這些社的圖書質量確有保證,更因為這些社還有名牌高校的背景映襯,美譽度較高。反過來,也有一些出版社,因為辦得富有特色,受到讀者青睞,將一所不太出名的大學烘托得有些聲譽了,比如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和廣西師范大學。
人才的優勢。好的大學,當然是人才薈萃之地,整個校園的人才環境,必然也影響著大學出版社的人才構成及質量。—般來說,大學出版社的員工與地方出版社、中央部委出版社相比,具有文化素質高、專業基礎好、研究能力強、應用知識快的特點。這正是近二十多年來大學出版社成長迅速的重要原因,也是大學出版社今后可以長足發展的重要基礎。
出版資源的優勢。大學者,有大師之謂也。大學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是地域或圍墻不能局促的,這是大學出版社的重要出版資源。同樣的道理,好的大學出版社,善于憑借所在大學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構建起聚合優勢出版資源、出品具有優秀文化創造水平及文化表現能力的出版物。這是現代出版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
文化的優勢,人才的優勢,出版資源的優勢,對于好的大學出版社來說,是不言而喻的。真正重要的,是能否保持并發揚之,使大學出版社成長良好、進步明顯,在出版產業格局里占有—席之地。出版產業的特點,是以弘揚文化為理想、創意為動力、內容為核心、精彩而豐富的傳播方式為實現目標,據此來看大學出版社的發展,我覺得,有三個方面的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一忌自設偽問題,在謀求發展上畏手畏腳。
比如大學出版社定位問題。好像不少大學出版社員工頗為在意,覺得大學出版社轉企以后,沒有了工作保障,也失去了工作目標。說白了,就是被拿掉了事業干部身份。以往事業干部編制托底、企業化經營增收的辦法行不通了,得要實實在在自己養活自己,內心惶惑,或者擔憂。事實上,大學出版社本來就是自收自支的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在這次轉企過程中,對于不同工作資歷的員工皆有具體合理的制度安排,身份名稱有所變化,工作目標和工作內容沒有變化。而轉企以后的大學出版社,與全國所有的經營性出版單位站在同—個平臺上,享受同樣的優惠政策,需要加強的是遵循出版規律及企業發展規律,自我規劃,自我約束,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大學出版社作為—個市場主體的存活和發展,全在自身的修為。
比如人才回流問題。這不只是大學出版社獨有的現象,所有出版社在轉企改制之前或者之后。都有人才自然流動的情況:有人去了學校,有人去了研究單位,有人做了公務員。這些人適合不適合、愿意不愿意做出版工作,其實情形很復雜,似乎不能一概而論。而各類出版社招聘人才,學歷學位的要求逐漸提高,也證明經營性出版社轉企以后,依然有著較強的吸納高素質人才的能力。
二忌把大學出版社社長當做安排干部的位置。
優秀的大學,需要優秀的校長。同理,辦好大學出版社,必須配備素質優異、能力出色的社長。把大學出版社領導崗位作為隨意安排干部的位置,已經有過嚴重的教訓,殷鑒不遠,不說也罷。
三忌把大學出版社視為單純創收的三產企業。
大學出版社服務所在大學的科研發展和教學建設,無非是兩個方面,—是傳播推廣所在大學的科研教學成果,二是吸收引進高水平的學術成果和新思想,促進所在大學的科研教學進步,兩相結合,就是豐富人類文明、造福人類社會的文化傳承和傳播活動。在此過程中,當然要有經濟效益的考量,即我們所說的出版營銷,但是—定要搞清楚,出版營銷的目的,是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者辯證統一,不可偏廢。大學出版社的經營發展,也是大學文化精神、學術地位、社會貢獻的重要延展。假如把大學出版社單純視為創收單位,大學辦出版社,大學出版社轉企,全無意義!
大學出版社的轉企,還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接下來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都是需要不斷推進的工作。唯有如此,作為現代出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出版社才有希望成為“專、精、特、新”的優勢出版企業,成為強有力的市場主體。激烈競爭的出版市場,猶如域面寬廣的海洋,出版集團的巨艦大船可以馳騁其間,而大學出版社的小快艇,同樣有著從容游弋的空間。出版企業的百年老店,或許更多會在大學出版社產生,更何況,百年老店有中小型的,也會有成長壯大的。因為,文化的優勢、人才的優勢、出版資源的優勢,永遠都是“喬灌木”,是各類出版企業繁茂成長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