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生長期修剪,是指在果樹生長過程中,對其枝條,有時還對葉片、果實和根等器官進行去除、致傷、改變姿勢或調整位置的操作技術。生長期修剪從蘋果樹萌芽至落葉前進行。包括春季修剪,夏季修剪和秋季修剪。它與冬季修剪相配合,對果樹器官進行調節,建立生長結果的平衡狀態,為實現早產、高產、優質奠定良好的器官和生理基礎。
不同生長時期修剪的任務和方法有所不同,生產實際中較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
以促進幼樹健壯多分枝,增加枝量為主要目的的修剪方法
1,1
摘心
在幼苗定植后長到80厘米時。摘除嫩尖,促進分枝,有利于利用二次枝整形。苗木摘心必須在6月底左右進行,才能發生健壯的側枝,過晚則二次枝生長期短。枝條不充實,易抽條。
在幼樹新梢長到100厘米時進行摘心,可控制加長生長。促進加粗生長。到9月初仍未停長的新梢,則全部進行摘心,控制長勢。
為促進幼樹增加枝量,可于新梢長到15~20厘米時,留15厘米進行摘心或短截,可以促進分枝,其效果是變一個直立生長的長枝為多個中短枝構成的枝組,既增加了枝量,又改變了整體枝類的構成。摘心處理的主要對象是背上新梢,延長枝頭的競爭枝梢,可與扭梢同時進行,新梢密擠處多扭少摘,新梢稀疏處可多摘少扭,以增加枝量。
1,2拉枝
為促進定植幼樹生長健壯,多發枝,對當年定植苗粗壯者,可不定干。待苗木成活以后。從應定干高度(80-100厘米)部位拉平,促進拉彎部位的芽萌發后長成壯條供下年整形,彎曲前部的枝勢緩和。可提高萌芽率,形成一個早期結果的輔養枝。
為促進幼樹增加枝量,可在冬季輕剪的基礎上,除培養主枝的枝條短截外,其余壯條發芽前全部拉平,拉枝后萌芽率提高。枝條拉平,變集中的頂端優勢為分散的背上優勢,其發枝規律是:背上芽萌發多,背下芽萌發少。背上抽生中長枝多。而背下兩側基本全是短枝。
1,3二次枝短截
定干時,苗木上的分枝不去掉,視健壯程度進行中、短截。利用二次枝擴大伸展范圍,增加了苗木總的基礎芽量。增加發枝數。
1,4刻芽促枝
定植苗發芽后,自地面30厘米以上的芽全部保留。對萌發率低的品種于芽前部位刻傷,有目的的刺激某一方位的芽萌發枝。一個枝條上注意刻芽數目不要超過5個,以免傷口過多,影響生長。只刻高部位尚未萌發的芽,不刻已經萌發的芽,樹干較低部位一般不必進行刻芽。
1,5環割
在拉平枝出現光禿帶部位,于萌芽后進行多道環割,每隔5~7個芽位環割一道,在環割口下均能刺激出2~3個萌發芽。為增加一側的萌發量,也可在兩側與背下進行半圈環刻或局部刻芽。
2以促進花芽分化為目的的修剪方法
2.1
環剝
環剝是公認的最有效的促花措施,蘋果樹的環剝應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進行。寬度在2~4毫米,在此范圍內,大枝或主干寬些。小枝窄些。環剝深度以切斷韌皮部為宜。在蘋果幼樹上環剝運用最多的是在輔養枝上。對二年生以上的輔養枝均可進行環剝。
2,2扭梢
扭梢有明顯的成花效果,已成為一項常規的夏季修剪措施,實踐證明,扭梢效果好壞,主要決定于扭梢的時期、扭曲的部位和扭梢數量的多少。蘋果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扭梢成花效果好,扭梢部位從新梢半木質化的部位扭曲成花率高。正確的扭梢部位是扭曲部以上2/3左右,長度10厘米以上。確保有7個以上大葉片。在一株樹上,扭梢基數越大,成花數也就越高。
2,3摘心與短截
生長期摘心與短截,在能增加枝量的同時,部分二次枝當年即可形成花芽。在蘋果幼樹上,當枝量尚小,有充足的空間可以利用的情況下,摘心既能增加枝量,新增的枝又有部分花芽。與扭梢只能成花、不能增加枝量相比,更具有優越性。
2,4拿枝
于8月下旬、9月上旬拿枝,其作用在于促使壯條停長,充實枝條,進而對腋花芽的形成起促進作用。在拿枝的同時。對于未停長的長枝摘心結合拿枝,則效果更佳。
3以調整產量為目的的修剪方法
3,1以增加產量為目的的方法
3,1,1花后環剝 環剝的時期在盛花期后7~15天內完成,樹勢旺盛的可早剝,一般生長條件和生長狀態的樹不提倡盛花期環剝。
3,1,2果臺枝摘心 于花后15~20天對生長旺盛的果臺枝摘心,有利于坐果。
3,2以減少產量為目的的方法
減少產量的主要措施是疏花疏果。生產上常用分次疏除的方法,第1次疏花序,第2次疏花朵,第3次疏幼果,第4次定果。
4以改善品質為目的的方法
4,1提高果實整齊度
在果實發育的中后期,結合夏剪摘除小果、畸形果、病蟲果。提高留下果實的整齊度。
4,2促進著色
于果實著色前半月摘掉果臺副梢上的老葉以及遮擋果實表面的所有葉片,使果實較多地接受直射光,同時轉動果實,使陰陽面互換位置。
蘋果樹生長期修剪的每一種方法都不是孤立起作用,在生產實際中。應綜合運用,靈活掌握,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