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語文高考從2006年開始自主命題,至今已走過四個年頭,呈現了四份試卷,三份為大綱卷,一份為新課標卷。2006年新課改在安徽全面推行,2009年的應屆高考生是新課改下的第一屆考生,與此同時,安徽語文命題進行了改革,適時推出了新課標卷,實現了新課程標準與新高考的有機對接。新課標卷有哪些特點,帶來了哪些變化呢?下面從現代語文教學論的視角談談安徽語文高考命題的改革。
一、從語文教學內容論看安徽語文試卷的改革
現代語文教學論主要探討兩個核心問題:教學什么和怎樣教學?!敖虒W什么”的問題就是設計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和確定什么樣的教學內容的問題。語文教學目標分類是:語文內容和知識目標、語文技能目標、語文策略性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現代語文教學內容論在高考語文試卷上得以繼承和發展。大綱卷對能力層級的要求是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五個方面,2009年的新課標卷增加了探究能力。探究是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有見解、有發現、有創新,這是一種發展了的能力層級。探究表現為:(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這一能力層級今年首次出現在安徽高考語文試卷上,表現為小說閱讀《董師傅游湖》的第14小題,分值為8分。題目是:這篇小說意蘊豐富,給人以多方面的啟迪,請結合作品,分別對下面兩個問題進行探究。1.文末說“他很快樂”,請舉例說明董師傅快樂的緣由(說出兩點即可)。2.小說中將“校園漸向公園靠攏”作為人物活動的背景,請結合這一背景,談談這篇小說給你帶來什么啟示(圍繞某一方面談即可)。這一考點的增加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也是現代語文教學論在高考試題中的新體現。
現代語文教學論認為,對于高中生來說,漢語字詞句認讀理解的基本技能已經具備,主要教學內容應是篇章主旨、結構、思路、聽說讀寫等高級規則的學習。這些高級技能的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這種認識也體現在高考語文命題的改革上。近十年來,“語言知識與運用”板塊的分值呈現下降態勢。新課改區的試卷均有這個趨勢,安徽卷從2008年的7題27分,遞減為2009年的6題24分;遼寧卷從2008年的7題27分,遞減為2009年的5題20分;浙江卷從2008年的9題30分,遞減為2009年的7題24分;江蘇卷從2008年的5題18分遞減為4題15分;福建卷從2008年的4題16分遞減為2題10分;2009年的全國大綱卷為7題27分,而新課標卷則遞減為5題20分。這種改革是符合現代語文教學論精神的。
現代語文教學論認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2009年的安徽語文高考試卷彰顯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F代文小閱讀是中國人大博士生導師李小樹的《關于“通俗歷史熱”的史學考察》,寫的是對當下文化現象的思考;現代文大閱讀是著名作家宗璞的《董師傅游湖》,寫的是對普通人性的關注和肯定;文言文閱讀是明代楊士奇的《游東山記》,寫的是文人雅士的雅興、雅行、雅趣;詩歌鑒賞是元代詩人舒頔(安徽績溪人)的作品《小重山·端午》,展現了端午節的民俗風情,體現了對傳統節日的理性思考。在答題過程中,閱讀這樣的名篇佳作,對考生無疑是一次良好的人文精神的熏陶。試卷中還有一些富有時代氣息的語言信息,彎道超越、電影《梅蘭芳》、南方雪災、汶川地震、奧運圓夢、神七飛天、甲型H1N1流感、金融危機、農民工權益、黃山風景、合肥機場建設等。試題關注時代生活,凸顯地域特色,人文色彩濃厚。
二、從語文學習過程論看安徽高考命題的改革
現代語文教學論認為,一定類型的學習結果需要一定的學習過程。語文的學習過程是:規則意義的建構——規則的轉化——規則的運用。作為評價語文學習結果的高考語文命題要把握語文學科的學習規律,體現對語文學習過程的科學引領,讓學與考有機結合。
1.安徽新課標試卷體現了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調整學習策略的理念。
試卷應蘊含著“富有個性的學習方式”“多樣性的學習方式”等多種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因素,這也應成為命題者命題時自覺而有意識的行為。命題者應通過試題為學生提供科學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學生如果是有心人,就能從中獲取這些信息,學生的考試過程也就變成了學習過程,接受指導的過程。
安徽高考語文試卷連續四年都考到了名句名篇的默寫,題目均為8選5,分值均為5分,保持穩定。這一考點是對中國古代優秀詩文作品的考查,意在引導學生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重視誦讀,培養語感,強調平時語文學習中的積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養。安徽卷高考文言文部分,連續四年都考到了文言實詞、文言虛詞以及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中又涉及到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知識點,它們都源于課內,這些考點幾乎都可以從課本中找到相應知識點。其目的是讓學生回歸課本,讓學生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重視教材,上好語文課。現在有的學校、有的學生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淡化教材,甚至是拋開教材搞題海戰術,這種學習方式,學習策略是不對的。而高考通過這樣的命題設置,就能引導學生改變不良的學習方式,調整好學習策略。
2.安徽新課標試卷體現了讓學生從試題中獲取語文學習技巧、技能的理念。
一份優秀的語文試卷,應該體現語文學習的指導特色,應提供給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解決語文問題的基本方法”。讓學生在接受檢測的過程中獲取試卷所提供的語文學習技巧和規律。
語文試卷可以從材料的選擇、題目的設置、題干的表述、答案的提示等方面滲透給學生學語文的方法。安徽省2009年高考語文試卷現代文大閱讀小說《董師傅游湖》一題,做得很好。題目是這樣設計的:1.這篇小說的主要情節是什么?(4分)2.概括小說中董師傅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7分)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小說的表現手法。(6分)4.這篇小說意蘊豐富,給人以多方面的啟迪。請結合作品,分別對下面兩個問題進行探究。(8分)這個考題通過對題目的設置,指導了學生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教給學生學習小說的一般規律:通過閱讀把握小說的情節,理清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學會欣賞小說語言,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說的表現手法,領悟小說的藝術魅力;能對小說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做出評價,對小說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進而提高學生對小說的鑒賞能力。學生在做這道高考題的同時,也獲得了閱讀小說的方法。
(作者單位:安徽省利辛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