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要的文言基礎知識;
2.學習把握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景、情、理三者融合的寫作特點。
方法與過程:誦讀、啟發(fā)和探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正確理解作者縱情山水的情感和文章寄寓的旨趣;
2.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熱情,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時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PPT.1演示課題、作者)
“人生最難耐的是寂寞,最難拋的是榮華,從來學問欺富貴,真文章在孤燈下”,我想用這幾句話來概括蘇軾在黃州期間那段苦難而又平凡的經歷。
因“烏臺詩案”含冤身陷囹圄一百三十天后,蘇軾以一個流放罪犯的身份被人押著來到滿目荒涼的黃州。一代名流與魚蝦麋鹿為友,與樵夫漁民為伍,蘇軾感受到有生以來從未有過的孤寂和悲苦。于是,他多次來到人們傳說中的古戰(zhàn)場——赤壁,寄情山水,憑吊古人。
一次次堪破生命的短暫,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他用《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后赤壁賦》為他苦難而多變的人生作了最精彩的詮釋,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赤壁賦》這篇千古美文,共同感受這位大文豪的心路歷程。(板書:課題、作者)
二、整體把握
1.學生合作完成課文初讀。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圈畫出你認為精美的語句或有難度的字詞。
2.正音,指導誦讀。
3.結合同學們的圈點,我發(fā)現(xiàn)大家和我在這幾句話上有共識,下面我們一起逐句分析,共同學習一下。(學生按順序朗讀一句,解釋一句)(PPT.2演示例句)
①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②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③此非曹孟德之詩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⑤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4.學生補充質疑。(除了這些字詞句之外,同學們在字詞句還有哪些疑問,請?zhí)岢鰜恚覀兇蠹矣懻?
5.全班分小組完成一遍誦讀,同時思考:立在赤壁之下的蘇軾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悟出了什么?(PPT.3演示問題)
學生回答后明確小結:看到了自然之景,想到了歷史之變,悟出了人生之理。
三、品讀
有人這樣評價蘇軾的《赤壁賦》,說此文“悲喜皆由水月生”,果真如此嗎?我們一起來搜尋一下文中的“水月”吧。(板書:水、月)
1.文中最典型的“水月”之景出現(xiàn)在那一段中?具體有哪些語句?徜徉期間的作者又有怎樣的感受?
明確:寫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PPT.4演示語句)
感受——“飄飄乎欲仙”。(板書:樂)
2.第二段中“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也是含有“水月”之景的句子,其中的“美人”是誰?整個句子在一、二段之間起到了什么作用?(PPT.5演示語句)
明確:美人,思慕之人。古代常用來作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而對于作者,這“美人”卻如月,隔空佇足,可望而不可即,正是仕途失意、理想渺茫的寫照,不禁心生悲涼。所以此句在一二節(jié)之間起著由樂而悲的過渡作用。(板書:悲)
3.第三段中還有哪些與“水月”相關的語句?能不能聯(lián)系這些語句說一說“客”因何而悲?
明確:(PPT.6演示語句)
①“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所引《短歌行》詩句正是曹操表達了求賢若渴,期待建功立業(yè)的雄心,自然會令人想到曹操當年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豪邁與氣魄;當然更會令人借赤壁一地想到曹操敗走華容道的落魄與倉皇。由景而詩,由詩而人,由人而事,少不了一聲悲嘆“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
②“攜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成仙”“伴月”的理想當然是“不可乎驟得”,且何況人對于宇宙而言,不過就像天地間一只小昆蟲,一粒小米粒而已。人生如此,更令人黯然神傷,悲從中來。
是啊,英雄都不長久,更何況我們這些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的凡夫俗子。面對永無止息的長江,面對轉瞬即逝的人生,懷想著遙不可及的理想,又豈一“悲”字了得啊。
可見,文章正是借這一番“水月”告訴了我們客“悲”的原因:英雄難再,世事無常,人生易盡,難有作為。
4.第四段中,蘇軾指出“水月”有著怎樣的自然規(guī)律?他又是如何看待“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的?(PPT.7演示語句)
明確:規(guī)律——“變”與“不變”
主張——物我永恒,何羨長江?物各有主,寄情風月!
如此曠達胸襟,不僅讓我們神清氣爽,豁然開朗,也讓那悲中之客轉悲為喜,繼而“添酒回燈重開宴”直至“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板書:喜)
5.我們一起在音樂的配合下誦讀課文,品味一下文中“水月”的魅力,同時思考一個問題:學習本文后,你對文中蘇軾表達的思想有怎樣的認識?你會怎樣評價蘇軾呢?(PPT.8演示配樂)
四、悟讀
學生自由談論對蘇軾思想的認識,表述評價,教師點評歸納:
多少年宦海沉浮,人生中起起落落,蘇軾始終堅持著樂觀豁達,四海為家,詩酒自娛,貧而不失其樂。(PPT.9演示林語堂評語)
林語堂評價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
今天,我們品讀蘇軾,讀他的精神,讀他屈心抑制、忍尤攘垢后奮起直追、超然于世的精神。
我們品讀蘇軾,讀他看輕權貴,讀他寒風傲骨,讀他泰然處世,讀他如欣然而立的翠竹,讀他如郁郁蔥蔥的萬年青。
五、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和蘇軾一起借著赤壁的一水一月品味了景、情、理在這篇游記里巧妙的融合,體會由樂而悲再喜的情感變化,更在主客一問一答之間觸摸到了蘇軾人生歷練中矛盾并日漸成熟的思想。(板書:一問一答 景 情 理)
六、作業(yè)布置(PPT.10演示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閱讀《后赤壁賦》,體會它與本文的異同。
板書設計:
赤壁賦
蘇軾
一水一月樂-悲-喜一問一答
景 情理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