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托物抒情的寫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發的思想感情。(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明確作者在抒寫對綠的摯愛之情中,表達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向往,對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的歌頌。)
2.鞏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從品味關鍵句——凝聚著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性思考的語句入手。
教學重難點:對“囚綠”深層含義,即象征意義的理解和品味。
教學方法:誦讀法;批注法;板塊式教學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作家巴金曾這樣評價他,說他有“優美的性格和黃金的心”,同他談話,“仿佛聽完一曲貝多芬的交響樂,因為,我是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這是多高的評價!這位作家是誰呢?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囚綠記》的作者——陸蠡。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拜讀他的這篇代表作,去觸摸他那高尚的靈魂。上課的環節有:
讀“情”;讀“文”;讀“綠”;評“情”;覓“綠”。
二、讀“情”
1.師:快速閱讀全文,然后思考下列語句各抒發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并在文中右邊空白處進行批注。
語句:
①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歡喜看水白,我歡喜看草綠。我疲憊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黃漠的平原,我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我急不暇擇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綠也視同至寶。
②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
③植物是多固執啊!它不了解我對它的愛撫,我對它的善意。我為了這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不快,因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
④離開北平一年了。我懷念著我的圓窗和綠友。有一天,得重和它們見面的時候,會和我面生么?
2.學生閱讀、思考、批注。
明確:
①批注:對綠的渴望之情。(“等焦”“盼等”“急不暇擇”)
②批注:對綠的喜愛之情。(兩個“裝飾”、兩個“借”、一個比喻“如同幽囚一只小鳥”)
③批注:對綠愛得執著。(“固執”“愛撫”“善意”)
④批注:對綠的懷念之情。(“懷念”“綠友”)
3.師:到處都是綠意洋洋,作者既然如此喜愛綠,那為何又要“囚綠”呢?
三、讀“文”
1.師:本文題目為“囚綠記”,意思是記敘“囚綠”的經過。那么,文中哪幾段是寫“囚綠”的?“囚綠”之前、之后都寫了什么?請快速閱讀課文,用“”畫出關鍵語句(即那些寫行動的語句),并用與“囚綠”形式相同的短語概括。
2.學生速讀,思考,概括。
明確:引出回憶→擇綠→賞綠→囚綠→釋綠→懷綠(寫作思路)
四、讀“綠”
1.師:請細讀下列語句,并結合陸蠡的資料和寫作背景思考這“綠”的含義。
語句:
①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歡喜看水白,我歡喜看草綠。我疲憊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黃漠的平原,我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我急不暇擇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綠也視同至寶。
②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植物是多固執啊!它不了解我對它的愛撫,我對它的善意。我為了這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不快,因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
③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資料:
①陸蠡其人:
陸蠡,我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抗日烈士,原名陸考原,幼時有神童之稱。著有三本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綠記》。陸蠡貌不軒昂,語不驚人,服裝儉樸,不善交際;心地坦白,對朋友至誠至義;“不愿說好聽的話,不肯做虛夸的事”,“喜歡埋頭做事,不求人知”。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編輯。上海淪陷后,他留滬主持該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說,被捕,刑審數日,受盡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殺害,年僅34歲。
②陸蠡其時其文:
1937年7月,盧溝橋事件發生了,時值日寇入侵,華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熱。本文寫于1938年,即抗日戰爭爆發一年后,當時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島”的上海,被迫與廣大文化戰士隔離了開來。作者是富有正義感的青年作家,國難當頭,不能不憤怒、憂煩,不能不生出堅貞不屈的浩然正氣,于是他回顧了一年前在北京寓所將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來的事,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聲。沉默、內向的性格,使他的行文含而不露,抒情深沉委婉。
(或:陸蠡是一位真誠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以34歲的英年殉于日寇屠刀之下。1942年4月,陸蠡工作的上海文化出版社遭日軍搜查,當時陸蠡恰好外出,本應慶幸自己的脫險,但他出于責任感,獨自一人到捕房去問個究竟,結果被引渡到日本憲兵部。日本憲兵問他:“愛不愛國?”他說:“愛國。”又問:“贊成不贊成南京政府?”他說:“不贊成。”又問:“依你看,日本能不能把中國征服?”他斷然回答:“絕不能征服。”日本憲兵恨他態度強硬,認為有政治背景,屢施酷刑,但他決不改口,結果吐血而亡。
陸蠡愛綠色,愛生命,愛光明,他不屈服于敵人的屠刀,終于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囚綠記》所表現的堅貞不屈的精神,其實正是他的心靈的寫照。)
2.學生細讀,思考,交流。
明確:
五、評“情”
1.師:到此我們已經弄明白了“綠”的象征意義,現在再回過頭來評點這四處語句,請用批注的方式讓你原先的評點錦上添花。
語句:
①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歡喜看水白,我歡喜看草綠。我疲憊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黃漠的平原,我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我急不暇擇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綠也視同至寶。
②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
③植物是多固執啊!它不了解我對它的愛撫,我對它的善意。我為了這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不快,因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
④離開北平一年了。我懷念著我的圓窗和綠友。有一天,得重和它們見面的時候,會和我面生么?
2.學生思考,評點,交流。
明確:
①批注:表現出作者對北方都市沉悶環境(既指自然環境,也指當時的社會環境)的厭倦和不滿。
②批注:綠色在作者心目中就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同時也交代“囚綠”的原因。
③批注:“固執”表面上是責怪常春藤,實際上卻是對常春藤的一種尊敬,是一種執著的愛。
④批注:隱含著作者對淪陷敵手中的土地和人民的深情懷念。
六、覓“綠”
師:綠,到處都有。但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綠,而是缺少發現。課外,請大家去尋找一份讓你感動的綠色,小到一片樹葉,大到一片樹林,用你的筆將它收藏起來(嘗試多角度觀察、多角度描寫),可以是一首小詩,也可以是一篇文章,讓我們時時享受綠色之美。
(作者單位:海南省昌江縣南羅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