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京廣鐵路沙河市站東側的市烈土陵園,殿堂整潔,翠柏叢叢。陵園正門口矗立著一座高十五米的烈土紀念塔,塔的正面鑲刻著“楊春增烈土永垂不朽”九個金色大字。這座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和雄偉的紀念塔是沙河市人民為紀念楊春增烈士而建造的。
楊春增烈士,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等功臣”、“一級戰斗英雄”、“模范共產黨員”。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特決定授予楊春增“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勛章”的最高榮譽。
楊春增烈士,1945年10月入伍,1946年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國內解放戰爭年代,他隨軍征戰,先后參加過二十幾個戰役和戰斗。他驍勇善戰,戰功卓著,人稱小英雄。為祖國的解放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1952年8月6日在朝鮮金城前線座首洞附近,楊春增排長奉命帶領九班戰士堅守京幾山高地,即“541”高地戰斗中,與敵激戰一晝夜,先后擊退敵人十四次反撲,殺傷敵400余人。最后陣地上只留下他一個人和唯一的一顆高級手雷時,楊春增烈士為堅守住陣地,懷抱手雷,拉開保險針,撲向敵群,與敵人同歸于盡,他為中、朝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苦難的童年
楊春增,系沙河市淮莊鄉西八里莊人,1929年5月12日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里,小生命降臨,為這個饑寒交迫的家庭增添了幾分喜色,但也增添了憂愁,貧寒的家庭添人加口,日子更難熬。
楊春增和許許多多貧苦孩子一樣,在苦水里泡大成長,頭發蓬亂,面黃肌瘦,衣不遮體。七歲給財主放牛,八歲被趕出牛欄,從此他背簍提籃,每天走出低矮的土屋柴門,在茅草稀疏,枯柳零亂,白沙茫茫的大沙河河套里,揀柴、割草、挖野菜。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爆發,日寇長驅直入,國民黨軍隊紛紛敗退。京漢鐵路沿線不時傳來“保定陷落”、“石門陷落”的消息。接著南逃的敗兵向鐵路線兩側移動。掉隊的散兵游勇更是拐拐跛跛,罵聲載道,見物就搶,見飯就吃。在這兵荒馬亂的年月里,國亡家破,災難重重的百姓,日夜掙扎在死亡線上。
為了活命,楊春增十一歲沿街乞討。有一天來到離家三里遠的冀莊,走進一家大門樓里討飯。這家財主不但不舍飯,反而放狗咬破了楊春增的衣服,咬傷雙腿,惡狗還追咬不放。楊春增忍痛躲進了一家破柴門里,這家好心的老大娘倒給半碗高梁面稀糊,讓楊春增壓驚充饑。
1942年久旱不雨,秋糧絕收,討飯的路也被天堵了。第二年又遭蝗災,十三歲的楊春增跟著鄰居幾個人到百里之外的磁山鐵礦,給日偽老板做苦工。在這里,他們吃的是豬狗食,冰天雪地睡席棚。整整苦干了一個冬天,到臘月三十,為爹娘掙回四升半谷子,爹娘看著孩子皮包骨頭,鞋磨得沒了底,破棉衣開了花,疼在心里,眼淚流在肚里。
1943年,十四歲的楊春增被日偽軍抓去應夫。他懷揣兩個糠窩窩頭,被偽軍驅趕到功德汪為敵人修炮樓。在那荒無人煙的山嶺上,敵人幾天不給水喝,還時常用棍子打,用鞭子抽。小春增饑餓得實在無法忍受了,就偷偷爬到馬棚邊找泥漿、馬尿喝。
1944年,十五歲的楊春增好容易托親求友在新城一家糧店找了個差事混飯吃。誰知黃鼠狼專咬病雞子,在一次給店掌柜出外糶米時,不幸走到新城村南,被壞人把米搶走了。楊春增丟了米不敢回店,悄悄跑回家。父親楊士元是個耿直人,聽說丟了米,一氣之下,揪住孩子就要打,好心的鄉親們趕來拉住勸道:“這年月,沒丟了性命就算運氣,打孩子能頂啥事……。”無奈,全家老少痛哭了一場。
嚴酷的社會現實,在楊春增幼小的心靈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45年8月14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19日解放了沙河縣城。楊春增成了村里兒童團的積極分子,每天扛著紅櫻槍,帶領一群孩子在村口站崗、放哨、查路條。不久,他又參加了民兵組織。
他是村里的大忙人,站崗、放哨、開會、民兵操練,還要下地,日夜奔忙,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
10月的一天,西八里莊鑼鼓喧天,紅旗招展,到處張貼標語。全村男女老少列隊歡送好男兒參軍。楊春增排在隊列最前頭,騎著馬,胸前佩著大紅花,去馮村報名驗兵。1945年10月,楊春增入伍參軍,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個大家庭的一員。
參軍入伍
入伍后,在部隊首長的關懷和教導下,在如火如荼的戰斗鍛煉中,使他懂得了:只有徹底推翻三座大山,才能保住用鮮血換來的勝利果實。因此,無論在平時操練中、軍民關系中、長途行軍中,還是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他一貫刻苦學習,努力工作,頑強戰斗,屢建功績。1946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6年秋,楊春增同志任某部通訊員,在魯西南王家垓戰斗中,一匹馱著司令部電報密碼的大馬被敵人炮火震驚了,沖出人群向田野奔去。楊春增不顧個人生命安危,憑借一個戰士的機智勇敢,躲過密集的炮火,穿過濃烈的硝煙追上去,抓住馬韁死不松手,馬拖著他狂奔了五、六里遠,田野的禾茬、石片、荊棘撕破了他的衣服,擦破了手和臉,鮮血直流。為了保住電報密碼和重要文件,他把生命置之度外,直到半夜才拖住驚馬,返回部隊。首長和同志們都稱他是“了不起的小英雄。”
楊春增本來身體就瘦弱,但這瘦弱的骨子里卻蘊藏著一股巨大的熱流。在黃家壩戰斗中,奉命送緊急文件,他一個小時跑步二十五里,通過三道封鎖線,按時完成首長交給的重任,當緊急文件送到目的地時,他因疲憊昏倒在地。
在震驚中外的淮海戰役中,楊春增同志冒著槍林彈雨掩護戰友、救護首長,撲進大火搶救文件、彈藥;在夏雪集戰斗中,他用調虎離山計涉水渡河送情報,用酒瓶裝酒炸過敵人的坦克;在南陽臥龍崗戰斗中,冒著生命危險搶救負傷的戰友,頂著狂風暴雨查電話線路,在橫渡長江天塹、千里追擊戰斗中,他寧肯自己光著腳板,也要把鞋送給戰友穿。
楊春增在解放戰爭期間,歷任通信員、班長、排長等。他隨軍從華北打到華中,又進軍大西南,參加過著名的湯陰、定陶、羊山、淮河、大別山、襄樊、夏雪集、淮海、渡江、南京、渾州、重慶、成都等二十多個戰役和戰斗。他的足跡踏遍了半個中國,為祖國、為人民立下了許多戰功。
1950年,美帝國主義發動了侵朝戰爭。正守衛在美麗山城重慶的楊春增同志和祖國千百萬英雄兒女一樣,積極報名申請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
英勇戰斗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不久,楊春增所在部隊奉調,1951年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同年秋,奉命挺進金城以南前線,擔任防御作戰任務。當時,楊春增同志已升任某部八支隊四連三排排長。他以一個共產黨員和革命軍人的責任感,處處關心同志,顧全大局,對戰爭歲月里轉戰南北,浴血奮戰,同甘共苦、朝夕相處的戰友們,從政治上關懷,學習上幫助,生活上體貼,思想上鼓勵。通過戰前訴苦會等場合,以他的苦難家史,經常教育同志們聽黨的話,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草一木,和朝鮮戰友休戚與共,生死相依。在他的帶動和幫助下,全排戰士思想覺悟不斷提高,遵守紀律,英勇殺敵,在阻擊戰斗和小部隊活動中,榮立集體三等功。
1952年8月5日晚7點整,在朝鮮西部戰線上,金城東南座首洞附近,三發紅色信號彈劃破夜空,我軍密集的炮群噴出萬道火光,直射向敵人“京幾山”高地。幾十平方米的小山頭陣地上一片火海,在我軍強大炮火的支援下,埋伏在陣地前沿一天一夜的四連指戰員,在連長屈海群同志的指揮下,由三排長楊春增帶領沖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只用了六分半鐘,突破了敵人的防線,一舉占領敵人防線上的咽喉一“541高地”,全殲守敵“京幾師”一個加強排,鎖住了敵人通向其主陣地的必經之路,對敵防線上的主陣地—522陣地—一轎巖山以嚴重威脅,這個沉重的打擊,使敵人驚慌失措,很快向我發起瘋狂反撲,敵人用六個炮群和兩個連的兵力,企圖把541高地奪回去。
戰斗進行得很艱苦。當晚,敵人的飛機向我陣地輪番轟炸后,接著敵人的炮彈像雨點似地落下來。剛剛占領的陣地上,時而火光沖天,時而濃煙滾滾,陣地上的山石炸成了焦土。轟炸和炮擊之后,敵人的步兵哇哇地叫著向我陣地撲來。戰友們在楊春增排長帶領下,英勇阻擊,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戰斗間隙,趁著黎明前的夜幕,連長屈海群同志帶領楊春增排長和其他干部察看了地形:在541高地對面,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黑呼呼的高山,那是敵人的主陣地轎巖山,對面遠處是朝鮮人民軍的陣地。541下面是敵人占領的一條公路,這條公路;是通向敵主陣地轎巖山的唯一糧、彈供應線。我軍與朝鮮人民軍緊密配合,就象一把鐵鉗,卡住了敵人的咽喉,轎巖山的敵人處于死路一條。屈連長說:“我們占領了541高地,敵人決不會甘心失敗,一定要以十倍的瘋狂來反撲。任務是艱巨的。上級命令我連,派小部隊堅守這個山頭,寸步不讓,牽制敵人。”屈連長的話剛落音,楊春增同志向前一步:“這個任務交給我吧!我是共產黨員,保證人在陣地在!”屈連長聽著楊春增同志一句句鏗鏘誓言,他拍拍楊春增同志的肩膀說:“黨支部信任你,你帶領九班戰士和電話員、衛生員留在這里,抓緊搶修工事,嚴密監視敵人的動向,只要堅守到天黑,我們的大部隊運動上來,全面勝利就屬于我們了”。
工事修完,東方剛亮。敵人經過多次慘敗,暫時龜縮回去了,利用這個間隙,楊排長命令戰友們抓緊時間清點彈藥,一面進行思想鼓動工作,他見小衛生員牟元禮不但搶救傷員,幫助運送彈藥,還抓緊和后方進行通訊聯絡,便笑著說:“小牟,好好干,爭取立功,為祖國爭光。”在排長的鼓勵下,牟元禮看看清點出來的彈藥不多了,而后面暫時還運送不上來,就跳出戰壕,跑到陣地前面把敵人潰逃時丟棄的槍支彈藥收集起來,送到同志們跟前,戰友們高興地開玩笑說:“小牟升官了,后勤部長當得不錯呀!”牟元禮說:“這是杜魯門、李承晚給咱送來的,謝謝他們吧!”惹得戰友們哈哈大笑,戰壕里充滿了勝利的喜悅。
太陽剛露頭,敵人又發起了更猛烈的反撲,激戰又開始了。敵人先用飛機狂炸,接著用大炮密排,山石崩濺,彈片橫飛,整個陣地硝煙滾滾,爆炸聲震耳欲聾。狂轟爛炸之后,鬼子兵端著槍輪番往上沖擊。面對數十倍于我的兇惡敵人,楊春增同志一再提醒大家“要節約彈藥,提高命中率,爭取有效地殺傷敵人。”在他的指揮下,戰友們端著槍瞄著準,敵人離陣地遠的時候,用步槍一個一個地瞄,鬼子逼近陣地時,就用機槍掃射,槍管打紅了,用手榴彈炸。敵人來的多了,就送他兩個手雷。有幾個戰友右手負了重傷,就用左手投手榴彈。有的見敵人沖到陣地前沿,就干脆端起機槍,跳出戰壕向敵人掃射。反撲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丟下一堆一堆的尸體狼狽潰逃,滾下山去。戰斗進行到中午,敵人的多次反撲都被打退了。戰友們,正要抓緊時間擦槍、吃點東西,可敵人又開始輪番轟炸,炮擊達半個小時之久。楊春增指揮戰士又一次打退敵人的反撲后,利用敵人喘息的機會,召集戰友們開了個會,讓大家討論怎樣才能守住陣地,同志們異口同聲地發出了“為犧牲的戰友報仇,人在陣地在!”的鋼鐵誓言。
激戰一直在繼續著,從黎明到下午三點鐘,敵人先后進行了十三次反撲,都被擊退了。這時陣地上只留下楊春增和十八歲的衛生員牟元禮兩個人了。楊春增同志的左腳也負了傷。
下午5點鐘,離天黑只有一個多鐘頭了,敵人的反撲也暫時停下來。楊春增斷定,慘敗的敵人決不會甘心,還要進行垂死掙扎,和后方的聯絡早就中斷了。由于敵人的飛機和炮群嚴密封鎖,我后續部隊一時難以增援上來,守住陣地的重任就落在他們兩個人的肩上。楊春增和牟元禮緊緊地靠在一起,心里想著共產黨、毛主席,想著可愛的祖國人民,想著如何完成首長交給的重任。看著犧牲的戰友們,心情異常悲憤,這時,楊春增同志低聲問:“小牟,你怕嗎?”牟元禮說:“不怕”楊春增同志振奮精神說:“對!我們不怕!有毛主席,有祖國人民,有千百萬戰友。我們的力量大得很,能壓倒一切敵人。”說著,他從被敵人彈片穿破的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個小紅布包,那包里是他給團黨委寫的決心書,還有一本《董存瑞》連環畫。他用手摸著董存瑞舉著炸藥包的畫面自問自答說:“董存瑞為什么能夠舍身炸碉堡?他想著整個戰斗的勝利,他想著天下勞苦大眾的解放……。是啊,我們今天堅守陣地,也要想著這一切。”然后,他緊緊握住小牟的手說:“我們是毛主席的戰士,要向董存瑞學習。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為了共產主義,頭可斷,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摧!”說著,他忍著巨疼把受傷的左腳非常吃力地移到元禮面前,“來,趁敵人沒有反撲,把它拔掉,不拔掉它咋能沖鋒陷陣呀!”小牟輕輕地脫下楊春增同志被血染得發黑的鞋子,看著插進他左腳上那塊一寸多長的彈片,眼含淚花,雙手發抖。楊春增同志催著小牟說:“快拔吧,這也是戰斗,別怕!”當小牟拔掉彈片時,楊春增同志已經昏了過去,傷口包扎后,楊春增同志蘇醒過來,第一句話便問:“敵人反撲了嗎?”小牟搖了搖頭。楊春增抓住小牟的手微笑著說:“小牟,去檢閱我們的力量。”牟元禮明白排長的意思,便跳出戰壕,迅速把整個陣地上和敵人潰逃的地方搜查了一遍。共收集了兩挺機槍,一支沖鋒槍,二百多發子彈,八個手榴彈,四顆高級手雷。他向排長匯報說:“這就是我們的所有力量了。”楊春增同志糾正說:“不,我們毛主席派來的志愿軍,才是真正無敵的力量。”他們邊說著,邊作好更加殘酷的戰斗準備。
猛然,山腳下響起了隆隆的炮聲,敵人又反撲了。炮擊十幾分鐘后,一片敵人黑壓壓沖到了半山腰。楊春增同志命令:“小牟,準備戰斗!”敵人一窩蜂似地端著槍上來了,漸漸逼近陣地。一百米、五十米、二十米,楊春增和牟元禮同時端起機槍一齊掃射。敵人前面倒下了,后面的又沖上來。忽然,楊春增那邊停止了槍聲,牟元禮跑去一看,見一群敵人快爬到陣地跟前了,突然楊春增拋出去一顆手雷,敵人倒下一大片,幸存者連滾帶爬逃下山去。楊春增接連打退敵人幾次反撲,彈藥打光了,陣地上只剩下唯一的一顆高級手雷,眼看著敵人又沖上來了,楊春增命令牟元禮:“你立即撤退!從后山設法和后方取得聯絡。”小牟猶豫了一下。楊春增嚴肅地喊道:“執行命令!”這時敵人已經逼到陣地跟前。在這彈盡人亡、千鈞一發之際,楊春增同志抱起手雷,勇敢地躍出戰壕,打開保險針,高喊:“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舉著冒煙的手雷撲向敵群,只聽一聲巨響,火光沖天,濃煙翻滾,幾十個鬼子倒下了,剩下的又滾下山去。楊春增同志實現了他生前的誓言——用鮮血和生命保住了陣地。為了中、朝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他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國際共產主義的凱歌!時年二十三歲。
“京幾山”高地戰斗,從8月5日晚上7點至6日下午5點,激戰一天一夜,共殲滅敵人400余人。
“541”高地防線的突破,揭開了朝鮮東部、西部敵人整體防線崩潰的序幕。為表彰忠烈,楷模后人,沙河市黨、政領導機關和全縣各階層人民,于1953年在楊春增烈士故鄉——西八里莊隆重集會,舉行盛大紀念活動。中國人民志愿軍首長和楊春增烈士生前戰友牟元禮同志在大會上講了話,詳細介紹了楊春增烈士的英雄事跡。1962年8月1日,在褡褳火車站東側建造了楊春增烈土紀念塔。中共沙河縣委和縣人民政府,為了褒揚英烈,教育后人,學習楊春增烈士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獻身精神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產主義高尚品質,于1984年8月1日重建了英雄紀念塔,并新建了楊春增烈士紀念館。
楊春增烈士英雄事跡將永遠銘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