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源是廣東一個欠發達地級市。公共圖書館事業較為落后,其信息服務工作水平、數字化程度、服務條件等都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信息資源的需求。由于辦學水平的要求,當地高職院校圖書館已發展成為地區最大規模的圖書館,已成為地區資源共建共享的中心圖書館。以高職院校圖書館為中心,建立區域信息服務保障體系,是欠發達地區集中資源、利用資源、調整服務結構為地方經濟服務的一項新舉措。
[關鍵詞]高職院校;區域信息服務;信息服務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G2592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5-0046-03
Study o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Establishing
Reg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s Safeguard SystemShao Kuide
(Library,Heyuan Polytechnic College,Heyuan 517000,China)
[Abstract]Heyuan is an undeveloped areas in Guangdong.The cause of public libraries were relatively backward.The level of its information services,digital,service conditions and so can not meet the communitys economic developping requirement to information resources.Because the colle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quest,the native vocational college library has developped and become the most large-scale library of region,it has become the regional center library of resources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Establishing the reg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 safeguard system is a new measures for concentrate resources,it should make use of the resources,adjust service construction to serve the regional economy of undeveloped areas.
[Keywords]vocational colleges;reg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information service safeguard system
1 區域公共圖書館事業狀況
經河源職業技術學院調研了解,河源地區的文獻信息服務水平遠遠滯后于地區經濟的發展,與全國文明城市的要求差距甚大。縣、鄉、鎮圖書館基本處于應付開館狀態,甚至有的縣、鄉級圖書館已經關門;圖書館員們知識水平偏低,數字圖書館、網絡圖書館、虛擬圖書館的概念建立不起來,新技術、新環境下的信息服務無從談起;市直信息部門、政府機關、高新企業、農村信息部門對文獻信息的需求迫切,但河源地區的文獻信息服務體系建立不起來,服務能力低。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要求河源市必須加強地區圖書館建設和地區文獻信息服務保障體系建設。
河源市有1所市級圖書館——河源市圖書館;1所區級圖書館——源城區圖書館;5所縣級圖書館——紫金縣圖書館、東源縣圖書館、龍川縣圖書館、和平縣圖書館、連平縣圖書館。全市共有97個鄉鎮,每個鄉鎮都要求設有文化站資料室,但只有幾個鄉資料室對外開放。全市公共館總藏書量為43萬冊。還有9萬冊圖書為省立中山圖書館的流動圖書。館舍總面積只有8 700平方米,服務人員59人[4]。
調研情況表明,廣東省河源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較為落后,其信息服務工作水平、數字化程度、服務條件等都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信息資源的需求。特別是在鄉鎮一級圖書室,開展文獻信息服務是十分困難甚至根本無法進行。這對于提高全民信息素質、豐富鄉鎮文化信息生活、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都是不利的。表1 各圖書館使用面積
館名使用面積(m2)館名使用面積(m2)和平縣館1 200紫金縣館1 500連平縣館1 600河源市館2 000龍川縣館1 000源城區館1 000東源縣館400總 計8 700
表2 各圖書館館藏文獻及年增文獻情況
圖書館名稱總藏書量
(萬冊)年新增圖書
(冊)報刊數量
(種)和平縣館112 000100連平縣館80200龍川縣館6080東源縣館100紫金縣館72 000200河源市館81 000344源城區館2040總 計435 000964
表3 各館年度文獻資源建設經費情況
館 名年度文獻資源建設經費
(萬元)和平縣館7連平縣館5龍川縣館3東源縣館1紫金縣館10河源市館8源城區館2總 計36
表4 各圖書館人員結構情況
圖書館名稱總人數副高級
職稱人數中級職稱
人數初級職稱
人數河源市館1014紫金縣館12115和平縣館1112連平縣館612龍川縣館600東源縣館200源城區館1203總 計591416
2010年5月第30卷第5期高職院校圖書館建立區域信息服務保障體系研究May,2010Vol30 No52 建立區域信息服務保障體系
21 確立高職院校圖書館的中心地位
河源屬經濟欠發達地區,文化事業和公共圖書館事業相對滯后。而地方的大學圖書館,由于辦學水平的要求,不斷投入、發展狀大。發展的速度遠遠超過當地的專業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但傳統制度是大學圖書館只能為校園服務,公共圖書館只能為社區、中小學生和社會人士服務。針對河源市公共圖書館發展滯后的現狀,2007年河源市領導本著“區域資源為地方,高校服務為社會,整合共建、資源共享”的原則,提出了創新意義的區域共建共享中心圖書館的構想。以當地高職院校圖書館為中心圖書館,建立區域文獻信息服務保障體系。在此基礎上,河源市又將河源市圖書館、河源市科技圖書館并入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形成“三館合一”模式的面向河源地區開放和信息服務的區域共建共享的中心圖書館。3年以來,河源市政府先后投資4 000余萬元建設學校圖書館。目前,河職院圖書館已建成地區最大規模的圖書館,無論是服務人員、館藏資源、館舍面積都是地區最多、最大的圖書館,服務能力、服務質量也位居地區前列,形成了一個技術力量較強、服務條件優良、文獻信息豐富、網絡技術先進的河源地區最強、最優的圖書館,自2007年以來,圖書館就開展了面向地區的文獻信息服務和資源共建共享工作,建立了地區文獻信息共享網絡,實現了地區圖書館資源的網絡集群化管理和文獻信息的一體化檢索,在河源地區產生了較好的影響[5]。
22 以高校圖書館為中心,共建地區圖書館文獻資源聯合電子書目數據庫我們建立以河職院圖書館為中心,河源地區多所圖書館加入的地區圖書館聯盟體,建立了地區圖書館集成網絡集群管理系統,可以通過這一網絡集群管理平臺,共知、共享區域資源,共同訪問聯合共建的館藏電子書目信息,實現地區文獻信息的共建及館際間的通借通還。目前已共建共享區域電子書目信息80余萬條。也是目前河源市書目信息最多、最全的信息庫。
23 開展地區的電子資源信息服務和網絡信息服務
學校圖書館面向市政府機關、高新區企業、地區公共圖書館及地方學校、社會信息服務等部門,開通網上電子資源服務,資源包括經濟信息、統計信息、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學位論文、名師講壇等;開展科技查新、科技專題信息服務、文獻遠程傳遞、電子圖書網上閱讀等。考慮到知識產權保護和文獻信息的合理利用,我們建立了“以點帶面”的服務體系,在市區設立信息服務點,以“點”帶動“面”的服務體系。如設立“高新區信息服務點”、“日服社信息服務點”、“學校信息服務點”、“政府機關信息服務點”、“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點”等,為服務點開通電子書目信息、電子圖書、學位論文、電子期刊、統計信息、經濟信息、專題數據庫信息等,很好地為地區服務。表5 河職院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各項指標比較
館 名館舍面積
(m2)管理及
服務人員館藏圖書量
(萬冊)現刊種類年新增
圖書量(冊)年文獻建設
經費(萬元)電子資源量
(萬冊)中級以上
職稱人數河職院圖書館 26 00060541 20030 0001203517(高級3人)其他公共圖書館8 70059439645 0003605(高級1人)
24 建立面向農村的區域文獻信息服務體系
圖書館與市、縣、區、鎮公共圖書館建立市、縣、鄉、鎮信息服務體系,共同建建設“農家書屋”等工程,建立包括圖書、期刊流動及推送,圖書統一查詢、借閱,文獻資源整合,特色數據庫建設及服務、網站建設、網絡信息遠程服務、教育培訓等多種服務體系。
25 建立“河源市客家文化文獻專題數據庫”
由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主持,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客家文化文獻專題數據庫”。通過收集和自行建設兩種方式建設客家文化文獻專題數據庫。目前,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已建客家文化文獻全文數據庫35 000余種,是目前廣東省最大、最全的關于客家文化、嶺南文化、趙佗文化、東江文化等專題數據庫。圖書館建立信息研究所,利用客家文化文獻專題數據庫,開展客家文化信息研究,為信息需求者和科研人員提供特色信息服務。我們已把挖掘信息資源為地方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服務做為我們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
26 建立河源地區圖書館聯盟機構
建立河源地區學校館、市縣公共館、專業圖書館為聯盟的組織機構,研究地區圖書館的發展和建設,研究地區文獻信息、文化信息、科技信息的共建和共享機制,研究地方企業商情、企業產品信息,建立地區圖書館整體服務群,提高地區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能力。
圖1 圖書館聯盟組織領導與業務建設關系
27 開展面向全地區的文獻資源整合服務
廣東河源是一個文化名城,特別是河源的客家文化、趙佗文化、紅色蘇區文化等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十分有影響的。對于這些文化文獻的收集并建成專業特色數據庫,對河源的文化建設、創全國文明城市、創文化名城、擴大地區影響、促進地區經濟和旅游業發展等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的發展意義。
28 建立河職院圖書館“三館合一”服務模式的區域文獻信息服務中心體系以高職院校圖書館為中心,成立“河源市文獻信息服務中心”,建立網絡信息服務體系和面向全市的文化閱讀開放體系。建立每天開放12個小時以上、每周開放85小時以上、每年開放340天以上的開放式、一體化、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服務格局。定點向市高新區、日報社、黨校、中學、縣區圖書館提供信息服務,開通網上資源、設立信息咨詢員,開展面向用戶信息需求的信息講座及信息檢索培訓,對“三農”信息員進行更高層次的講解和培訓,更好為地方服務。
據統計,全國有1 169所高職院校[6],幾乎每一個市都有1~2所。而且欠發達地區的技術和人才支持幾乎依靠當地的高職院校。高職院校圖書館建立區域信息服務保障體系,帶動地區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和信息服務,從而最大限度挖掘、整合、利用地區文獻信息資源,減少浪費、節約投入、節省人力、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建設,這將大大加快提升地區的信息化程度,大大加強地區信息化建設。高職院校圖書館建立區域信息服務保障體系,打破原有的必須以公共圖書館為中心,建立區域信息服務保障體系的框架,很好地發揮地方高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優勢,有利地方的文化信息建設。有待于進一步探究和研討。
參考文獻
[1]任寶禎.中小型圖書館實用小百科[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737.
[2]中國各省經濟狀況比較[EB/OL].http:∥hi.baidu.com/goodgao88/blog/item/46ff478bc3eb3417c9fc7a8b.html,2009-09-06.
[3]“廣東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經驗與理論探索”課題組.積極推進環保良好型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對廣東省河源市的調查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8,(17):61-62.
[4]邵魁德.欠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J].圖書館建設,2009,(9):25-26.
[5]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圖書館概況[EB/OL].http:∥tsg.w2.hycollege.net,2009-11-02.
[6]全國高校滄州招生服務中心.2008年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職(專科)院校名單[EB/OL].http:∥www.zhaoshengwang.org/show.asp?id=366,200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