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云計算(cloud computing)以用戶為中心,提供強大的數據存儲和網絡服務等功能,是交往聚合與設備聚合的中樞。它將使互聯網的計算架構由“服務器+客戶端”向“云服務平臺+客戶端”演變。它將最終改變人們獲取信息、分享內容和互相溝通的方式。圖書館是信息服務中心,云計算技術必將在圖書館應用并享受云提供服務。本文根據云計算服務發展趨勢及特點,探討云計算服務對圖書館影響及其在圖書館應用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云計算;圖書館;云圖書館員;角色轉變
[中圖分類號]G250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5-0102-04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ole in the Library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Yang Qizhen
(Library,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 223001,China)
[Abstract]As the communication center and equipment center,cloud computing focuses on users and affords powerful data storage and web service functions.The cloud computation takes one kind of storage pattern,takes serves as the services central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It will cause Internets computation construction to approach by the“server+client”to“cloud services platform+client”evolution.It will ultimately change the way people access information,share content and communicate mutually.The library is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center,the cloud computation technology is bound to apply in the library and provide services.Based on tre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oud computing services,the paper discussed cloud computing service impact on the library and the question which should pay attention in the library application.
[Keywords]cloud computating;library;cloud librarians;changing its role
1 云計算
11 云計算時代的到來
自2006年亞馬遜推出彈性計算云(EC2)服務,讓中小型企業能夠按照自己的需要購買亞馬遜數據中心的計算能力之后,云計算時代正式來臨。據皮尤互聯網和美國生活項目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雖然許多用戶可能不熟悉這個詞,但69%的用戶已經在利用云計算。目前世界各大軟件巨頭都投入巨資進行云計算的研發,包括Google、Microsoft、Yahoo、Amazon和IBM等。Google就有好幾個這樣的云,如GoogleMaps、Google Documents、Google Reader、GoogleCalendar、GMail等;Amazon也有EC2、S3等類似的云計算服務。其他IT巨頭如Mcrosoft Yahoo也有或正在建設這樣的“云”。包括Google、IBM、Yahoo!、Amazon、Mircrosoft、Sun等。在我國,云計算發展也非常迅猛。國內IT界于2009年4月23日召開了首屆云計算論壇,正式發布了國內首個《云計算產業白皮書》,對云計算機遇及未來作了大膽的預測。以此為標志,2009年被認為是“云計算”元年,融合了計算設施、能力和數據的“云”正在成為一種網絡存在方式[1-2]。
12 云計算概述
什么是云,什么是云計算?由于云計算技術的產生背景和推動力量非常復雜,研究者背景與視野不一,因此云計算的概念多且雜亂,可謂人言言殊,莫衷一是。到目前為止,云計算還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按Gartner專家的定義,云計算中心是一種新興的、極具延展能力的運算方式,它能將運算、儲存、視頻等以服務的形式透過網絡方式提供給用戶。通俗地說,云計算中的“云”就是計算機群,每一群包括了幾十萬臺甚至上百萬臺計算機,它們像云一樣,遍布在我們的周圍,我們隨時可以調用這些計算機軟硬件資源。而“計算”就是云計算提供給我們的處理能力,并為我們提供服務,讓用戶感覺服務是“隨需而供”的服務。它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技術的綜合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3]。
13 云計算服務形式
InfoWorld網站同數十家公司、分析家和IT用戶討論出了云計算的七大形式:(1)SAAS(軟件即服務)。這種類型的云計算通過瀏覽器把程序傳給成千上萬的用戶。在用戶眼中看來,這樣會省去在服務器和軟件授權上的開支;從供應商角度來看,這樣只需要維持一個程序就夠了,這樣能夠減少成本。(2)實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這種云計算是為IT行業創造虛擬的數據中心使得其能夠把內存、I/O設備、存儲和計算能力集中起來成為一個虛擬的資源池來為整個網絡提供服務。(3)網絡服務。同SAAS關系密切,網絡服務提供者們能夠提供API讓開發者能夠開發更多基于互聯網的應用,而不是提供單機程序。(4)平臺即服務 。另一種SAAS,這種形式的云計算把開發環境作為一種服務來提供。你可以使用中間商的設備來開發自己的程序并通過互聯網和其服務器傳到用戶手中。(5)MSP(管理服務提供商)。這種應用更多的是面向IT行業而不是終端用戶,常用于郵件病毒掃描、程序監控等等。(6)商業服務平臺SAAS和MSP的混合應用。該類云計算為用戶和提供商之間的互動提供了一個平臺。(7)互聯網整合。將互聯網上提供類似服務的公司整合起來,以便用戶能夠更方便的比較和選擇自己的服務供應商[3]。
2010年5月第30卷第5期基于云計算環境下的圖書館角色探析May,2010Vol30 No52 云計算在圖書館應用實例
面對如火如荼的云計算浪潮,圖書館應該扮演什么角色呢,又該如何應對呢?是不屑一顧,冷嘲熱諷,拒云計算于千里之外,還是應時而動,順勢而為,以理性而積極的態度關注云計算,研究云計算,擁抱云計算呢?事實上,圖書館總是處于信息技術發展的風口浪尖,圖書館人可能不是最博學的人,但卻一直是最懂得處理和組織數據、信息、知識的人。在云計算時代,圖書館豈能甘當“局外人”角色,與云計算失之交臂呢?
其實,云計算對圖書館來說并不陌生。在云計算概念出現之前,已經有不少與云計算相關的網絡技術或服務應用到了圖書館,包括:書目數據庫或全文數據庫商很多年前就以網絡數據庫取代了光盤版,早期的鏡像版也越來越多地被網絡版所取代,實際上是將圖書館接入了數據庫云。2005年起迅速發展的Web20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更是包含大量云計算成分。2009年4月23日,世界最大聯機圖書館服務供應商OCLC宣布即將推出基于WorldCat書目數據的“Web級協作型圖書館管理服務”,被公認為是一項云計算服務[4]。
3 云計算環境下的圖書館特點
云計算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倍受贊譽的技術,一經推出,就得到了有關人士的推崇。可以說,云計算技術必將在圖書館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也必將在即將到來的云時代中獲益。結合云計算的特點及圖書館工作的實際,云計算環境下的圖書館特點有:
31 云計算解放圖書館終端設備投資與建設,并提高軟硬件共享在云計算平臺上,云端扮演了動態變化的智能知識庫和服務提供商的角色。圖書館工作人員和所有的讀者無需再安裝任何應用軟件,只需有PC或3G手機與NET連接,將可獲得一個實時動態的全社會數據庫與所需的信息,圖書館就大大節省了終端資源(軟硬件建設等基礎設施),而且免去了維護的環節。有了“云”,圖書館可通過網絡連接到對應的服務器即能直接調用軟件,這將有效降低終端軟件使用成本,同時還可避免安裝和隨時更新的麻煩,所有的讀者都可以在不同的圖書館間通過網絡就能訪問“云”所有資源。
32 云計算催生云圖書館員
云計算為用戶提供了強大的網絡服務功能,這就要求圖書館必須從傳統的“資源主導型”,“技術主導型”的模式中走出來,向“服務主導型”與“用戶主導型”的方向發展。這對圖書館員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對館員素質與能力的要求更新,更高了,必將催生新一代的云圖書館員。所謂云圖書館員,并非只是稱號的簡單改變,而是對圖書館員傳統內涵的一次顛覆。傳統的“借借還還”“看門守攤”,已經與云圖書館員的新角色相去甚遠,云圖書館員應該集圖書館學知識,信息知識,網絡知識以及良好的外文素養于一身,更多的充當信息資源管理者,知識導航員,網絡向導,知識科學者,網絡信息過濾者,學科專家等角色。總之,云計算的到來將使圖書館員依托“云”而非實體圖書館進行服務,從而成為云圖書館員。那時,云圖書館員無需花大力氣進行數字圖書館的數據管理及信息設施的硬件和軟件維護,也無需擔心由于病毒攻擊造成圖書館的數據丟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務創新中去,如提供深度的個性化服務,集成服務,實時的參考咨詢服務等等。
33 云計算提高信息安全
云計算可為高校的數字資源帶來前所未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云計算服務提供商提供可靠、安全的數據存儲中心;由于云計算中的數據存儲采用了自動同步的形式,通過Web即可在所有的設備上使用;云計算通過嚴格的權限管理策略支持數據的共享;使用云計算服務,數據儲存在“云”端,無需擔心因病毒感染和硬件的損壞而導致的數據丟失,等等,這些都為數字圖書館的數據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有人就打過這樣一個比方:我們把數據存在云計算網絡中,好比我們把家里的錢存在銀行中一樣,比我們自己藏著錢更加的安全。因為,云計算的存儲服務將我們面對的數據安全風險分散到廣大的“云”網絡服務器中,提高我們的信息安全系數[5]。
34 真正實現數字資源共享
云計算技術屏蔽了信息資源的多樣性格式,它將網上所有資源連通,能夠消除信息孤島,實現多種資源的全面共享,進而極大地提高數字圖書館資源的利用效率。云計算提供統一的信息資源平臺,使用者既不需要在固定的時間和空間獲取資源,也不需要在個人終端上安裝各種各樣的軟件。這有利于實現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共享。隨著3G時代的到來,通過手機接入云計算服務已成為可能。不管信息用戶在何時何地,只要能連入互聯網,就能享受到數字圖書館的服務。作為網格運算模式的發展和改進,云計算提供了更強的管理機制、自動化的部署功能和高層次的虛擬化技術,將實現網絡虛擬環境下最大化的資源共享和協同。
4 云計算環境下的圖書館角色轉變
根據云計算基本理念及圖書館應用云計算的可能框架分析,云計算給圖書館管理和服務帶來挑戰將是前所未有,云計算技術一旦應用到圖書館上,將為圖書館帶來巨大的利益,圖書館管理和內部職能部門將發生變化。結合云計算的特點及圖書館工作的實際,云計算技術將給圖書館的工作帶來以下深刻的轉變。
41 “機房重地,閑人免進”的重地不再存在
一方面,云計算架構由“服務器+客戶端”向“云服務平臺+客戶端”演變。使大部分IT巨頭由軟件銷售來取得收入,向軟件服務來取得收入,他們都將為圖書館提供各種“云”服務,通過瀏覽器把程序傳遞給用戶,圖書館不需要購買服務器和軟件,而是直接購買供應商軟件服務。另一方面,在云計算架構上,圖書館今后再不需要花大量的資金購買搭建并維護各自的自動化軟件平臺,包括計算機硬件設備、網絡設備、軟件系統及其相關維護人員等,大大節省硬件維護和軟件更新成本,卻能享受“云計算”提供無限可能多的網絡應用等。即圖書館將轉變成花錢買服務,用多少付多少,可大大減少浪費[6]。
42 改變信息處理及儲存方式
目前,我們大部分人仍然在使用PC處理文檔、存儲資料,通過電子郵件或者移動存儲介質與他人分享信息。一旦PC硬盤或者移動存儲介質壞了,他們會因為資料丟失而束手無策。而在“云計算”時代,“云”會替我們做儲存和處理工作。屆時,我們只需要能上網的終端設備,不需關心儲存或計算發生在哪朵“云”上,一旦有需要,我們可以在任何地點用任何能上網設備,互聯網快速地計算并找到這些資料,再也不用擔心資料丟失。
43 編目這個職能將被淡化
出版商將會為大的數據中心提供他們的電子出版物,圖書館用戶使用這些電子數據,圖書館買單。藏書的概念將會被淡化。傳統意義上的圖書及期刊可通過publish on demand解決。如虛擬可視化書店ZOOMii就是利用Amazon的AWS獲取Amazon的封面和書目,圖書的展示效果就如同把圖書排列在真實的書架上一般[6]。
44 圖書館傳統意義上的流通和閱覽職能減弱
云計算時代,圖書館不再是“藏書樓”、“信息倉庫”。圖書館將轉變成花錢買服務,傳統意義上的圖書/期刊可通過publish on demand解決。同時讀者們可以利用像amazon服務,網上閱覽,按時付費。或類似OCLC的web scale服務。同時將會有更多的免費出版物出現[6]。
45 信息技術服務部的職能并沒有被削弱,只是側重點不同圖書館給用戶使用的計算機將只需要顯示器和鼠標及鍵盤,不再需要任何軟件,不再需要存儲空間,只需要有高速internet。系統管理員將不再花很多時間去管理軟件系統和硬件設備。信息技術服務部的人員更加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為個性化信息服務和信息咨詢,真正實現學科館員的職能,而把用戶培訓提到更重要的地位。圖書館教育課程也將有較大的調整。
46 因“云”的出現圖書館有云的含義
在云計算的時代,圖書館建筑物不會消失,因為仍有很多資料需要照料。反而圖書館將越來越具有當前的雙重性質,即倉庫與聚會場所。同時基于云計算架構的圖書館稱為“云圖書館”。圖書館員依托“云”進行非實體圖書館服務成為“云圖書館員”。
47 圖書館剔舊工作將漸漸消失
5 云計算技術在圖書館應用中需關注的幾個問題
云計算技術目前還處于商用的初級階段,還有許多問題(包括安全、性能、標準、成本、能耗等)困擾著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為了圖書館能夠更好地應用云計算技術,圖書館員除了要跟蹤云計算的發展進程外,還要重點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51 確定哪些圖書館資源放到“云”中問題
從理論上說,利用云計算技術,用戶只需要通過本地終端就可以通過互聯網使用圖書館的相關資源。現有的圖書館電子資源都可以放到“云”平臺上,從而取代現有的傳統桌面計算模式。但實際上,為了安全和穩定,也為了在“云”服務中斷或失效時,圖書館仍然能夠正常地提供相關的服務,圖書館顯然不能把所有的數據資源都放在”云“中,必然要繼續在本地保存一些常規的重要的數據作為“云”數據的一個備份。因此,云計算模式并不會完全推翻圖書館現有的數據部署模式,而是在保留原有模式的基礎上,使現有的部署模式與云計算模式進行融合,作為現有部署模式的有效補充。圖書館應對現有的數據進行梳理,通過研究、論證來確立哪些數據資源可以放到“云”中,哪些數據必須在圖書館現有的模式中予以保留[7]。
52 有關的協議和接口問題
因為各家圖書館的情況不同,所以服務器的配置和所使用的操作系統也千差萬別,有的使用windows,有的使用linux或unix。為了能更好地適用云計算技術、更好地接入“云”中,圖書館目前應當密切關注云服務提供商所針對不同的操作平臺開發的接口軟件,或開發適合本館具體情況的接口[7]。
53 信息資源共享中的版權問題
在云計算模式中,各個加入云模式的圖書館之間可以通過有關的協議共享彼此的信息資源,即是“云”中的用戶像使用本館的電子資源一樣使用他館的電子資源。各圖書館利用云模式在方便用戶、提高信息資源共享自由度的同時,也帶來了版權糾紛問題。因此,有專家建議圖書館界應針對新出現的云計算模式下的信息資源共享中可能引起的版權糾紛問題進行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從而方便用戶使用。
54 正確判斷是否是云計算服務問題
購買“云”,關注“云”,應用“云”,判斷“云計算”供應商提供的是否是真正的“云計算”服務,是圖書館不得不關注的問題。那么,如果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都不是云計算服務:(1)標稱是“網格”或“OGSA的(開放網格服務架構)”。(2)需要你向廠商提供一份幾十頁的需求說明書的。(3)不能用自己的信用卡來購買的。(4)賣給你的是硬件設備的。(5)沒有提供API的。(6)需要你重新構架你的系統的。(7)不能在10分鐘之內部署(provision)服務器的。(8)不能在10分鐘之內撤銷(deprovision)服務器的。(9)知道自己所使用的機器的具體位置的。(10)需要有一個咨詢顧問來幫助的。(11)需要事先準備好所需機器數目清單的。(12)只運行一種操作系統的。(13)不用連到你自己的機器上去的。(14)需要自己安裝軟件才能使用它的。(15)要你自己擁有所有硬件的[2]。
55 關于云計算服務的度量問題
云計算服務是外包的,按需所供的有償服務。因此,對云計算服務的度量上,有專家建議采用“MIPS幣”作為在虛擬世界中對某個別功能真正價值的衡量,以避免在現實貨幣流通中無法統一采用基于真實物理含義的單位來衡量商品的真實價值,而導致通貨膨脹發生。
6 結 語
綜上所述,云計算是繼網格技術后產生的新型計算模式,它具有強大的數據存儲能力和網絡服務能力,具有可靠的數據存儲、方便快捷的云服務、強大的計算能力、較高的經濟效益等特點。云計算這種服務計算模式必然改變和影響著圖書館各個要素的變化,對當前的圖書館來說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圖書館只有及時調整服務的角色,順勢而進,圖書館將具有更大的服務功能與服務空間。同時,也不可忽視云計算給圖書館的信息用戶隱私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給圖書館的虛擬數據存儲帶來的風險。總之,云計算還處于萌芽階段,它的眾多優點會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信息中心圖書館產生將產生深刻的影響。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云計算會日趨完善,將推動社會的進步,推動圖書館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馬瑞.云環境下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發展探索[J].圖書館學研究,2009,(7):36.
[2]云計算[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140366.htm-5,2009-10-18.
[3]馬瑞.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發展探索[J].圖書館學,2009,(7):36-37.
[4]胡小菁,范并思.云計算給圖書館管理帶來挑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4):7-8.
[5]錢文靜,鄧仲華.云計算與信息資源共享管理[J].圖書與情報,2009,(4):50-51.
[6]圖林博客.web20之后的云計算離我們有多遠?[EB/OL].http:∥q.blog.sina.com.cn/library/bbs/topic/tid=14760902,2009-10-25.
[7]李永先,欒旭倫,李森森.云計算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探討[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