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中國知網(CNKI)中的數據,對2000-2009年12月近10年引用中文核心期刊《科學學研究》的國內期刊進行統計分析,客觀揭示引用該刊的期刊分布及學科交叉情況。
[關鍵詞]期刊研究;科學學研究;被引;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5-0159-04
Analysis on the Journals of Cited Literature From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During 2000-2009Ma Ning1 Tang Yonglin1 Zhang Hongluo2
(1.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China;
2.Luoyang 613 Institute,Luoyang 471009,China)
[Abstract]Utilizing the database of CNKI,this paper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domestic cited literature from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in China over the last 10 years with the method of bibliometrics.It objectively aimed at revealing the condition on journals of cited literature.The journals of informatic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than the latter to the former ones.
[Keywords]periodical research;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cited;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科學學研究》是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于1983年創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由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科學學研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列為“科學、科學研究”類的“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評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為“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被國家科學技術部(原國家科委)認定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認定的“管理科學A級重要期刊”。鑒于此本文擬就該刊載文近10年(2000-2009年12月)被國內期刊引用情況進行一次系統調查,并對有關數據進行必要的定量研究與分析。本文通過對引用《科學學研究》的相關期刊進行研究分析,從而對相關期刊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引用《科學學研究》期刊之統計分析
利用CNKI可以統計參考文獻的功能,數據采集于2009年12月12日,共采集5 989條記錄,錄入excel中,統計出1 762種期刊引用,10年引用《科學學研究》前10名的期刊如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同學科內高頻引用《科學學研究》的期刊反應反映了學科內領域的“近親”關系,信息的易用性原則得到了體現。《情報雜志》等其他學科的期刊高頻引用則表明了學科交叉滲透的跡象。學科的交叉引用旨在促進學科之間的互補、吸附與融合。在類型上,學科交叉可以是雙向交融或多科雜交;在內涵上,學科交叉可能是學科思想的交融、學科功能的互補或者學科層次的交錯,具體表現為學科概念、理論法則、測試方法、結構功能等方面的交叉。學科交叉產生了交叉學科,也就是具有交叉性質的學科,它是學科之間發生質的變化后而生成的新的學科類型。例如,二元交叉產生的制度經濟學、法經濟學、環境倫理學、空間與海洋科學,多元交叉產生的能源資源與環境地球化學、材料及環境礦物學、資源環境生物技術等,這些學科在我國都得到了大力支持。
表1 引用《科學學研究》前10名的期刊
刊名被引頻次(次)期刊類別大類科學學研究415科學、科學研究(除情報學)G3(除G35)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371科學、科學研究(除情報學)G3(除G35)科技管理研究363科學、科學研究(除情報學)G3(除G35)科技進步與對策274科學、科學研究(除情報學)G3(除G35)科研管理128科學、科學研究(除情報學)G3(除G35)中國科技論壇126科學、科學研究(除情報學)G3(除G35)科學管理研究117科學、科學研究(除情報學)G3(除G35)情報雜志95圖書館學,情報學G25,G35研究與發展管理88科學、科學研究(除情報學)G3(除G35)中國軟科學75科學、科學研究(除情報學)G3(除G35)
2010年5月第30卷第5期2000-2009年《科學學研究》被引期刊情況分析May,22 每年引用《科學學研究》超過10次的期刊之分析
2000年引用《科學學研究》超過10次的期刊1種;2001年1種;2002年2種;2003年6種;2004年5種;2005年8種;而且期刊都是屬于科學、科學研究(除情報學)G3(除G35),沒有出現學科期刊交叉引用情況,也從一個側面反應了當時學科橫向滲透還不是那么廣。
表2 2000-2005年每年引用《科學學研究》超過10次的期刊統計
年份科學學與科
學技術管理科學學
研究科技管理
研究科學管理
研究中國科技
論壇科技進步
與對策科研管理研究與
發展管理高頻引用
期刊數高頻引用期刊
數/期刊數(%)2000131128200117111520021014226720031826101013106405200441281416105258200543393518151513108325
2006年引用《科學學研究》超過10次的期刊10種;2007年15種;2008年19種;2009年19種。引用《科學學研究》的期刊呈逐年遞增趨勢,就2008年和2009年比較,雖然都是19種,但是具體的期刊不盡完全相同,以圖書情報領域為例,2008年引用《科學學研究》10次的《情報理論與實踐》在2009年的引用情況明顯偏少,但《情報科學》《圖書情報工作》在2009年引用次數明顯增多,說明學科交叉引用并不會因為一種期刊引用的減少而變化,相反,會有同學科其他期刊的替代而更加交叉。
表3 2006-2009年每年引用《科學學研究》超過10次的期刊統計
年份科技管理
研究科技進步
與對策科學學與科
學技術管理科學學研究中國科技
論壇情報雜志科研管理軟科學研究與
發展管理中國軟科學2006324163121310200761515363281821161320084882872422231114182009115907865332823171716年份管理學報技術經濟現代管理
科學科學管理
研究情報科學商場
現代化商業研究圖書情報
工作自然辯證
法研究科技管理
研究2006151145200718191220081815251310812009151212111111101010 續表3
年份工業技術
經濟中國青年
科技科技情報
開發與經濟統計
與決策工業技術
經濟價值工程情報理論
與實踐高頻引用
期刊數高頻引用
期刊數/
期刊數(%)2006111027120071511111534820081712111019420200919406
從以上兩個時間段統計的結果可以看出:2006-2009年高頻引用《科學學研究》的期刊,在絕對數量(高頻引用期刊數)和相對數量(高頻引用期刊數/期刊數)方面都呈穩定增長態勢,且跨越學科范疇,向圖書館學、情報學(《情報雜志》),經濟管理(《技術經濟》)及統計學(《統計與決策》)等學科滲透。
以情報學為例,筆者探討《科學學研究》與情報學期刊的互引情況。需要指出的是,圖書館學情報學兩棲類期刊,以《圖書情報工作》為例,其發表的學術論文有一半以上是情報學領域的;《中國圖書館學報》本是圖書館學方面的期刊,因圖書館學與情報學之間的淵源而融合,根據邱均平教授的研究,見參考文獻[7],同時筆者以《中國圖書館學報》2009年第1期為例,經統計發現,16篇文獻中有9篇是圖書館方面的,即也有一半左右的文章為情報學方面的研究論文,具體應根據論文的主題進行判斷。
對《情報科學》《情報學報》《情報雜志》等引用《科學學研究》的文獻全部作為數據來源,對兩棲類期刊,如《中國圖書館學報》和《圖書情報工作》等刊載的論文做出甄別:結合學術論文標題專指性強的特點,從標題做出判斷,凡是涉及圖書館學領域的論文一律剔除,剩余的論文則為數據來源論文。
根據CNKI期刊導航的統計數據,圖書、情報與檔案共有81種,其中檔案學期刊26種,即有55種圖情方面的期刊,29種是圖書館方面的,13種兩棲類的期刊,13種情報學的期刊。經統計發現,引用《科學學研究》的圖書情報學期刊為26種,占圖情期刊總數的4727%,頻次為377次,依據上述數據處理原則,有24種涉及情報學內容的期刊引用《科學學研究》,占總數的7059%,頻次為321次。情報學期刊的文獻引用了《科學學研究》,《科學學研究》是否也引用情報學的文獻呢?經統計,《科學學研究》引用了21種圖書情報學的期刊,占圖情期刊總數的3818%,引用頻次為189次,依據上述數據處理原則,有18種涉及情報學內容的期刊被《科學學研究》引用,占總數的5294%,頻次為146次,說明情報學借鑒《科學學研究》的力度大于《科學學研究》借鑒情報學的力度,這與情報學本身的學科性質有關。
情報學是一門新興的具有交叉學科性質的學科。比如情報學利用文獻計量對以記錄形式進行交流的各個方面進行計量統計,如對于某國、某學科的論文數量、年度增長率、利用狀況、對文獻中所附參考文獻種類、數量等進行計量統計。從中找出變化規律,建立相應數學模型,從定性與定量分析中達到掌握過去與現在的變化脈絡,進而預測未來可能的變化。科學學研究可以借用這種研究方法進行科學評價。引用《科學學研究》超過10次的期刊及被《科學學研究》引用超過10次的期刊見表4:表4 引用《科學學研究》超過10次的期刊
及被《科學學研究》引用超過10次的期刊
編號引用《科》期刊頻次被《科》引用期刊頻次1情報雜志95情報科學322情報科學40情報學報243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35情報雜志214情報理論與實踐28圖書館165現代情報25情報理論與實踐166情報學報237圖書情報工作208情報探索113 高被引頻次的論文統計
學術論文的被引用情況,反映論文與已有研究成果的相關性、連續性和繼承性,是科學研究嚴謹性的體現,同時還是尊重前人的科學發現權和著作權的致謝行為。如果一篇論文被引用的次數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論文在本學科研究領域的作用和影響。引用《科學學研究》的期刊分布如此之廣,究竟是哪些文獻是高頻被引文獻呢?筆者利用CNKI下的中國引文數據庫進行統計,被引頻次前10名的文獻統計結果如表5:
表5 《科學學研究》高頻被引論文
作 者論 文 名 稱發表時間被引頻次柳卸林,胡志堅中國區域創新能力的分布與成因2002,05122朱曉妹,王重鳴中國背景下知識型員工的心理契約結構研究2005,01114郭 斌,陳 勁,許慶瑞界面管理:企業創新管理的新趨向2005,01113 續表5
作 者論 文 名 稱發表時間被引頻次許慶瑞,劉景江,周趙丹21世紀的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2002,01103張 鋼人力資本、組織資本與組織創新2000,0198杜義飛,李仕明產業價值鏈:價值戰略的創新形式2004,0596許志晉,凌奕杰,宋鳳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模糊綜合評判1997,0194魏 江,葉 波文化視野內的小企業集群技術學習研究2001,0492陳 勁,李飛宇社會資本:對技術創新的社會學詮釋2001,0391劉常勇,謝洪明企業知識吸收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2003,0389
4 結 語
引用《科學學研究》的期刊學科種類之多,分布之廣,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引用《科學學研究》的期刊比較集中于科學、科學研究(除情報學)G3(除G35),同時圖書館學,情報學G25,G35,自然科學總論N,工業經濟F4/F6(含F27,除F59)也引用了《科學學研究》大量的研究成果;與《科學學研究》相關的經濟、統計、一些偏遠學科等也引用了部分研究成果,揭示出《科學學研究》自身的研究特點。學科交叉是一種趨勢,各個學科的文獻信息資源引用《科學學研究》的研究成果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然而畢竟《科學學研究》是科學、科學研究(除情報學)的重要刊物,大量引用《科學學研究》的刊物集中于G3(除G35),體現出期刊本身的學科特點。
參考文獻
[1]唐志紅,蘇萬鵬,劉建國.文獻信息分類法研究進展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9):89-92.
[2]房寶金,吉久明.2000-2006年我國知識轉移研究論文文獻計量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216-218.
[3]王文,王惠翔.《中國圖書館學報》被引文獻作者調查分析[J].現代情報,2008,(7):160-162.
[4]王崇德.文獻計量學引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0:233-234.
[5]陳何芳.學科演進與大學學科的融合策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3):1-6.
[6]尹方屏,張大為,劉靜偉.中國服裝學科論文著者的洛特卡分布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7,(2):141-144.
[7]邱均平,譚春輝,任全娥.基于四類數據源的情報學發展動向之計量分析[J].情報學報,2007,(10):677-683.
[8]http:∥baike.baidu.com/view/15746.htm[EB].200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