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化的知識經濟時代,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飛速發展,以其巨大的優越性和競爭力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互聯網已經走進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然而,在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網絡侵權問題愈演愈烈,給人們的生活和我國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損害。本文主要從網絡侵權的概念和特征出發,分析網絡侵權產生的原因,并提出網絡侵權的應對之策。
[關鍵詞]網絡;網絡侵權;法律
[中圖分類號]TP3930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5-0156-03
Research on Network Infringement and CountermeasuresTian Yuan
(School of Law,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00,China)
[Abstract]In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nformation age,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has changed peoples lives of its great advantages and competitiveness,and the internet has entered every aspect of peoples lives.However,while the network to bring great convenience for peoples lives,the network violations intensified,it has caused tremendous damage to peoples lives and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first analysed the network infringement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then analysed the causes of network infringement,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network infringement.
[Keywords]network;network infringement;law
1 問題的提出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信息化浪潮滾滾而來,其偉大的歷史力量正把人類帶進光輝的21世紀,一個嶄新的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整個世界經濟正在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人類社會也隨之進入一個快速變化的知識經濟社會。在知識經濟時代,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是信息化的突出代表,它成為知識經濟發展最快的領域。
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以其巨大的優越性和競爭力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網絡計算機技術以驚人的速度飛速向前發展,互聯網已經走進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網絡無處不在、無所不容,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因特網給人類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網絡引發的法律問題日益凸顯,網絡侵權案件日益增多,網絡侵權已經成為因特網發展過程中的絆腳石。網絡自身的開放性、虛擬性等特點給網絡侵權案件的界定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同時也給立法和司法工作帶來了挑戰。
因此,如何從深層次分析剖析網絡侵權產生的根源,尋求保護措施,打擊網絡侵權行為,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是我國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2 網絡侵權的概念及特征
由于網絡極快的傳播速度,網絡管理的難度和網絡侵權案件證據收集的難度大等問題,網絡侵權無疑是網絡傳播中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對網絡侵權概念的界定和特征的分析是深入探析網絡侵權根源的必要依據。
21 網絡侵權的概念
網絡上的侵權是指未經權利人許可,又無法律根據,擅自上載、下載、在網絡之可轉載或在網絡上行使以其他不正當的方式行使專由權利人享有的權利的行為,相反若是經過權利人許可,則不屬于網絡侵權。網絡侵權行為與傳統侵權行為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即行為人由于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和人身權利,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以及依法律特別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致人損害行為。
22 網絡侵權的特征
221 侵權行為難以認定
任何侵權行為的認定都必須有事實依據即證據。但是,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卻使得網絡上的證據失去原始性。網絡中存在的數字化信息都是由0和1所代表的物理狀態組成的離散信號,不存在連續性,對其所作的修改和刪除難以發現和鑒別,具有不穩定性和易變性,因此網絡中信息的證據能力令人懷疑。另外,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3條明確規定了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結論和勘驗筆錄七類證據,本著證據法定主義原則,如果當事人提出的證據不在法定類型的范圍內,則難以產生證據效力。因此,對網絡侵權行為的認定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計算機領域的證據資源,可能因無法歸入法定證據形式,法律地位不明確而無法釋放其應有的效能。
222 侵權主體難以界定
由于網絡自身的虛擬性,網絡信息資源傳播主體的廣泛性,并且人們都是以匿名的方式進行登錄,一旦發生網絡人身侵權、網絡財產侵權或網絡知識產權侵權等情況時,對網絡侵權主體的認定變得相當困難。司法部門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調查和鑒定,給網絡侵權案件的審理帶來了極大的技術性難題。
223 網絡侵權案件取證困難
由于網絡信息檢索迅速、復制簡便,并具有即時性的特點,信息是可以隨時復制和刪除的,有些信息轉瞬即逝,這給電子證據的采集帶來了巨大的困難。當侵權案件發生時,對電子證據的保存、勘驗和檢驗鑒定也具有很大的難度。
224 網絡侵權案件的管轄權難以確定
傳統司法管轄權適用的一般是“原告就被告”原則,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但是,由于網絡的全球性,因特網將全球的計算機連成一個獨特的虛擬空間,同一侵權行為往往同幾個地點相聯系,物理位置在網絡空間中的意義微乎其微,從而使傳統管轄權的基礎在網絡空間中發生了動搖。
225 自我救濟無能為力
網絡的誕生引發了社會各個生存領域的深刻革命,煥發出不可估量的生命活力和創造力,對人類世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同時,網絡也成為一些人實施違法行為的有利工具。侵權行為人利用其網絡技術的優勢與法律的滯后性弱點在網絡中任意胡為,侵害他人的權益,受害人則常因沒有法律依據或者找不到侵權人及證據而無能為力。
2010年5月第30卷第5期網絡侵權及其對策研究May,2010Vol30 No53 網絡侵權產生的原因探析
在知識經濟時代,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造成網絡侵權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網絡侵權的原因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網絡自身的缺陷
網絡正以其無與倫比的優越性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然而互聯網上海量的網絡信息資源、快捷的信息搜索方式,無形中成為網絡侵權滋生的土壤。在網絡虛擬環境下,用戶的姓名、性別、職業等信息很難準確定位,用戶僅僅通過一臺計算機就可能對當事人的勞動成果造成侵權,侵害當事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在這樣的條件下,對侵權人責任的認定產生了很大困難,當事人可能輕易的逃避法律的制裁,現實中的法律懲罰方式往往對當事人失去威懾作用。
32 經濟利益的驅動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上信息的傳播速度大大加快,因特網上每天不斷更新著大量的信息資源,人們可以在互聯網上隨意的復制和下載信息,以極低的成本獲得相當高的利潤,經濟利益的驅動往往是犯罪發生的最根本原因。網絡作為一個新興而迅速發展的產業讓一夜暴富不再是一種夢想和神話,它可以讓人一覺醒來看到滿屋的金磚和鈔票,讓一個無人注意的丑小鴨變成人人注目的大明星。
33 網絡立法的滯后性和不適應性
目前,我國對網絡侵權的立法遠遠不能與網絡的發展速度相適應,更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水平。我國雖然制定了一些關于網絡方面的法律、法規,但關于網絡侵權的立法主要體現在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等方面,對網絡侵權的專門立法還不健全,關于網絡侵權當事人的界定和管轄權等問題還沒有統一規定。因此,立法的滯后性和不適應性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使網絡侵權案件頻繁發生,給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造成了極大的損害,給網絡侵權的法律保護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傳統知識產權的私權性也放慢了網上刑事保護的步伐。因為在我們的內心,知識產權是權利人的事情,完全可以通過行政或民事的程序得到補償,無須動用嚴厲的刑事法律予以制裁。但事實是,網絡的運用,使得權利人在網上對自己的權利幾乎失控,盜版、走私知識產權產品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公共福利、社會安全、國家稅收,侵權的嚴重性和行為的惡劣性已經不是民事法律、刑事法律所能解決的。單純的民事、行政等低風險救濟,非但起不到對罪犯應有的震懾作用,反而會慫恿他們的膽大妄為。
34 法律觀念淡薄
我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雖然我國在“依法治國”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績,但由于歷史和現實等多方面因素,人們的法律觀念還很淡薄,尤其是面對“互聯網”這個新興事物時,侵權和維權意識變得更加淡薄,對自己的行為往往不能負責。當前我國網民主體是30歲以下的年輕群體,青少年占很大的比例,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尚未發展成熟,由于缺乏相關的法律知識,在網絡環境下極易引起網絡侵權和犯罪行為。
4 網絡侵權的對策分析
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使網絡信息能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收集和利用,但同時也使個人的信息和數據的保護變得越來越困難。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網絡侵權案件發生,網絡侵權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因此,對網絡侵權的研究勢在必行。
41 培養高素質的網絡管理人才隊伍
加強網絡侵權的治理工作也是預防網絡侵權發生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一支兼具網絡警察、網絡專家、律師、網絡管理專業人員功能的復合型人才隊伍,是保證我國現有的懲治各類網絡侵權案件的法律法規得以正確貫徹實施和執行的關鍵,將會有效地保護公民在網絡環境下的各種權益。
對兼具網絡技術和專業法律知識人才的培養是應對網絡侵權的有效措施,同時也是完善我國網絡法制建設的必要條件。因此,各級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培養復合型專業網絡人才提供經濟保障。
42 完善信息網絡傳播權法律制度,加大網絡侵權打擊力度面對愈演愈烈的網絡侵權行為,必須完善我國立法,從法律層面上加大對網絡侵權的打擊力度,對侵權行為以有力打擊,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公布實施給網絡信息管理保護建立了“準則”與“標準”。這一條例完善和細化了《著作權法》對網絡著作權保護的相關規定;較明確地劃分了侵權與非侵權行為的界限;明確規定了侵權行為的處罰標準。應當加大對這一條例的宣傳力度,使這一條例能更好地被大多數人所認知。因此,我國應積極完善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法律規定,使其內容更為詳盡、合理,覆及網絡信息保護的各個方面。此外,還應完善民事、刑事方面的相關立法,使網絡侵權的保護措施在民法和刑法中得以明確的體現,完善網絡侵權救濟措施,使當事人的利益得到充分保護,切實做到有法可依,為網絡侵權案件的審理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據。
43 加強政府行政保護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應加強網絡行業監管力度,制定各級行政條款,作為法律的必要的補充,嚴格市場準入制度,清理非法網吧,加強對網吧等公共場所的監管力度。加強對網絡新聞、網絡廣告、網上證券交易、網上購物、網上金融支付、電子商務和遠程教育等的管理,維護網絡安全,打擊網絡侵權行為。
44 提高網絡侵權防范意識
大多數網絡侵權案件的發生是由于當事人的疏忽造成的。由于當事人缺乏自我防范意識,對自身的資料和信息沒有妥善保管和看護,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使自身的人身權和財產權遭到侵害。
因此,必須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識,加強自我保護。一方面警惕因網絡自身漏洞而產生的安全隱患,及時做出處理與修復,防患于未然,盡量將損失減到最低;另一方面,當事人應提高自身的法律保護意識,一旦發現自身權利即將受到侵害,應立即向求助于公安司法機關,采取法律措施,嚴厲打擊網絡侵權行為,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利。此外,政府還應借助媒體的力量加大對網絡侵權防范的宣傳力度,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提高民眾的網絡侵權防范意識,營造安全、和諧的網絡環境。
45 加強網絡道德建設
網絡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是相輔相承、相互促進的,加強網絡道德建設是防止網絡侵權發生的必要手段。網絡侵權行為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受網民自身的道德素質影響,道德的缺失往往是引發網絡侵權案件的重要原因。侵權人往往因一時的好奇或者為表現自己,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對他人的權利造成侵害。因此,加強網絡道德建設刻不容緩。
我們應努力提高網民整體道德水平,尤其是加強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同時加強網絡道德規范的宣傳力度,形成統一的網絡道德規范,督促人們嚴格遵守,從根本上遏制網絡侵權行為的發生。除了公民個人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網絡公司、商業組織也應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加強網絡管理員對非法上傳內容的監管。在提供相關服務的時候,要有尊重他人權益的意識,不能為了追求點擊率、擴大網站的影響,甚至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置法律、他人合法權益于不顧。
5 結 論
綜上所述,在知識經濟時代,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網絡侵權問題已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造成了較大的損害。因此,我們必須從完善立法入手,以法律為主要武器,從技術保障和道德建設等各個方面解決網絡侵權問題,保護我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參考文獻
[1]王利明.侵權行為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1.
[2]曹詩權,郭靜.論網絡侵權[J].云南大學學報,2003,(1):50-51.
[3]崔立紅,秦野.網絡時代知識產權犯罪問題研究及其對策[J].知識產權,2001,(4):3-7.
[4]劉振剛.淺析網絡侵權[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8,(1):58-59.
[5]肖娜.淺論網絡侵權[J].經濟論壇,2008,(8):137.
[6]姜海霞.網絡侵權的特征、形式及對策分析[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