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了學科分館妁涵義、定位與功能,分析了國內高校圖書館學科館更制度的現狀。通過研究“學科館員”與“學科分館”兩種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內在聯系,棵討兩種制度優化組合下的圖書館服務創新模式。并通過實踐中的探索檢驗該模式的優勢。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學科分館;學科館更;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1.6;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1—0034—03
1998年,清華大學圖書館率先將“學科館員(Subject librarian)”制度引入到圖書館服務中來,隨后學科館員制度在國內高校圖書館中得到迅速發展,與此同時,1999年,廈門大學通過一次性重組。取消原有院系所資料室。按學科門類建立學科分館,伴之而來的。各高校分館建設也呈多元化趨勢發展。無論是“學科館員,制度還是“學科分館”制度,將這兩種國外先進的理念和服務模式引入到圖書館服務中,共同預示著國內高校圖書館服務由淺層的、被動的服務向深層次專業化、主動推送式服務的轉變。本文通過分析“學科館員”與“學科分館”兩種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內在聯系,探討兩種制度優化組合下的圖書館服務創新模式。
1 學科分館涵義、定位與服務
圖書館的分館制源于西方國家,由公共圖書館發展而來,并逐步應用于大學圖書館。分館制應用于高校文獻信息體系建設中,便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國內高校圖書館分館的發展呈多元化趨勢,有由高校合并形成的多校區分館模式,如武漢大學圖書館;有在原有院系資料室基礎上轉型為分館的模式,如北京大學圖書館;有取消原來資料室建制,按學科門類建立學科分館模式,如廈門大學圖書館。本文所說的分館即為在相近學科的基礎上組建分館群,建立大的學科分館模式,簡稱為學科分館。例如,建立藝術分館、文科分館、理科分館、醫學分館等。學科分館的設立在管理上,保證了一定的規模,以節省分館在空間、經費、人員上的分散;在資源建設方面,能夠集中相近學科專業資源,特別有利于交叉學科資源的建設,避免重復;在服務上,便于以學科專業資源為依托,緊緊圍繞教學和科研需要開展深層次的學科專業服務。
國內許多高校圖書館將學科分館定位為為教師、研究生層面服務。如北京大學的分館定位是:在館藏方面校中心館以基礎學科交叉學科文獻為主,院系所分館以集中建設專業對口文獻為主;在服務對象方面,校中心館以本科生為主,院系所分館則以研究生、博士生、教師為主,開展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由此實現全校文獻圖書保障體系的協調、共建與共享。筆者也贊成這種將學科分館定位于為院系專業教學、科研提供支持的較高服務層面,緊緊圍繞其教學、科研之所需,突出“學科”優勢,加強“專業”特點,將分館服務推向一線,開展全方位、多層面的服務,是專業分館讀者服務工作的重要宗旨與原則,
讀者服務工作,是專業圖書館工作的核心,一切圍繞教學、科研而開展的圖書館建設,均應落實在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和服務行動上。學科分館專業的定位決定了分館館員要提供專業的服務。分館館員要利用自身的學科背景,及時了解學科的前沿動態,與教學、科研人員保持密切的聯系,特別是在資源推介、宣傳、使用、培訓、導航、網站建設等方面為讀者創造性地開展推送式服務。此外,分館館員也應積極參與深入到課題、項目、定題和查新工作中去,為院系的教學、科研做好信息支撐服務。
2 學科館員制度現狀
學科館員(Subject librarian),是指掌握一門或幾門專業學科知識,并精通圖書情報知識,能為相應學科提供深層次文獻服務的圖書館員。學科館員制度(Subject librarian system),是指高校圖書館根據館員的專業知識背景和實際工作能力,指定館員與對口院系建立密切聯系,主動為對口院系開展全方位信息服務的一種制度。這種服務模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是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延伸,也是目前圖書館主動服務的主要形式。
經過10年的發展,國內許多高校在實施學科館員制度的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清華大學專職學科館員與“圖情教授”協作模式,通過與“圖情教授”密切合作,學科館員在院系和圖書館之間架起一座信息橋梁。與“圖情教授”合作的學科館員工作方式,是現階段我國學科館員制度不成熟條件下的有效方式,既可以彌補目前高校圖書館專業人才不足的缺陷,又能更好地發揮與對口院系的互動性,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此外,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這種設專職學科館員的模式的優勢在于:“學科館員”相對集中,便于管理和統籌,從人力、物力、時間等方面對“學科館員”的工作給予充分的保障;同時便于學科館員的相互交流和整體協調,有利于發揮學科館員的團隊作用。但另一方面集中也存在不足,即難以深入到院系的教學與科研中,即使聘請了“圖情教授”,也難于保證“圖情教授”對圖書館工作的熱情與支持。
學科館員制度的實施,更多的院校則是采取了將學科館員分散在圖書館各個業務部門,即在采編部、流通部、參考咨詢部、信息技術部、閱覽部中選拔合適的人員作兼職學科館員工作的方式。盡管這種方式可以在各業務部門中選拔既有學科專業背景,又有一定經驗和業務基礎的人員擔任學科館員,但筆者并不贊成這種方式。因為兼職人員要承擔自身繁忙的業務工作,難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科館員的工作中來;人員分散不便于管理與培訓的落實,也不便于經驗的交流;此外,與院系關系更為松散,學科館員的工作很難融入對口院系的教學科研中去,其能力水平也受到院系的不信任。
前面所說的不足,只是制度上欠缺,是可通過調整加以改進的。事實上,學科館員制度在我國高校圖書館推行最大的障礙在于人員素質的局限。雖然學科館員都是圖書館的技術和業務骨干,但真正既懂專業,又精通圖書館業務的實屬鳳毛麟角。受自身素質的局限,學科館員無能力實施信息開發,難以實現學科咨詢和用戶培訓的有機結合,甚至有的只是開展了參考咨詢工作,更不用說深入到院系的教學科研中去。
學科館員制度在我國高校尚屬探索階段,對學科館員制度認識上的偏差和館員實際素質的局限,在眾多的高校中,大多數院校的學科館員制度實施只是停留在表面,其深層次的學科內涵并沒有揭示出來。需求與現實的背離值得我們深思!
3 建立基子學科分館的學科館員制度優勢與策略
如何深化學科分館的服務,如何克服學科館員制度面臨的困難,將二者結合起來,是筆者探索的深化圖書館服務的創新模式。
3.1 優 勢
隨著學科分館的建設,分館館員服務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服務的層次越來越深,對分館館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事實上,從目前學科分館館員開展的工作來看,他們既要承擔分館的管理與資源建設工作,又要開展咨詢的工作,甚至有的在資源導航、教學支持、項目參與過程中也發揮了學科館員的作用。而學科館員的工作內涵也十分豐富,其角色定位也是多重的,可以是學科專家、學科聯絡員、學科咨詢員,也可以是學科導讀員、學科信息員、學科網絡員等,無論哪種角色都離不開與學科專業的關系。分館館員與學科館員的工作內容、目標、服務方式是一致的,在學科分館設立學科館員是水到渠成的舉措。專業分館的館員首先應成為本學科領域的學科館員,這是實現分館服務創新的基本保障和前提條件。
(1)分館的立身之本是館藏的學科特色和館員的專業背景,在分館設立學科館員的優勢在于:分館的人員有學科背景,對學科文獻資源熟悉,了解學科的前沿動態,和教學、研究人員聯系密切。如,一些高校分館開展的新書推薦、教參收集與學科導航服務,分館館員利用自身對學科專業敏銳的洞察力,將與學科專業相關的新資源、教學參考書、電子資源匯總,向教師、學生推薦,便利了教研人員從海量的信息中搜索與自己科研相關的資源,有利的支持了教學和科研。分館學科館員除了開展傳統的咨詢工作,也提倡他們根據本專業讀者的需求創造性地開展推送式服務。
(2)學科館員制度有利于調動分館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他們的榮譽感。將來還可作為職稱評定、崗位聘任的參考依據。在分館設立學科館員,也避免了與院系聯系松散,克服難于開展工作的困難。使得學科館員的服務向院系教師、學生更邁進一步,服務越來越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需要澄清的是,我們的學科館員的專長學科館員的專長在于搜集信息和對信息的篩選、評價、挖掘和傳遞,而不在于從事對口學科的研究。學科館員,是學科信息專家而不一定是學科專家。
3.2 策 略
分館學科館員的工作是繁忙,對于具一定規模的學科分館,可設專職分館管理員、學科館員不同崗位。分館管理員負責日常讀者借閱、書刊調撥、排架等工作;學科館員負責與院系聯系、溝通,在資源采購、學科資源導航、定題、查新、參與教學培訓等方面付出努力。另外,分館學科館員的工作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提升,各分館之間學科館員需要經常的交流經驗,總館應當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培訓與交流研討的機會。
此外,分館學科館員的工作是復雜的,各分館學科館員的設置應當是靈活,要建立學科館員團隊服務意識,形成靈活的學科館員項目小組,為學校重點課題,特別是交叉學科領域的研究提供專門服務,學科館員課題支持小組,為科研提供定題、咨詢、查新、資源搜集等一系列工作。課題結束。小組即解散。
分館學科館員要求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因此,要建立學科館員培養長效機制,引進具有學科背景的專業人才,經過參考咨詢工作與數字化工作、分館工作的經驗積累,經過培訓,逐漸引入到學科館員工作中去。
總之,無論是分館學科館員的工作,對分館學科館員培訓,還是學科館員課題小組組織,以及對分館學科導航、網站建設等方面,這一系列的活動需要總館的集中管理與安排,并且需要總館在技術等方面做統一的支持。
4 實踐中的探索
目前,一些高校圖書館已經嘗試在分館設立學科館員的方式,來推動分館的服務并深化學科分館的服務。如武漢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等。
武漢大學圖書館在工學分館設立學科館員,依托于工學分館的館藏特色,開展電學和電氣工程、動力與機械工程、土木建筑等專業類的查新課題工作。一方面充分發揮分館專業文獻資源的優勢,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學科館員的專業特長。這種在分館設立學科館員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我們借鑒。
北京大學圖書館在分館建設方面今后發展的思路是:即重視中心館學科館員與分館的學科館員相結合,共同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北大館認為:中心館應制訂業務規范,設計資源與服務平臺,組織學科館員培訓,協調學科館員工作。評估學科館員工作并彌補空白;分館應了解教師需求,深入到教學科研中,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咨詢服務,負責專業資源的選擇、組織和管理。事實上,北京大學圖書館的一些分館館員便已經具備了學科館員的素質,特別是以中古史中心的學科館員為代表的分館館員已經發揮了學科館員的職能,為教學科研提供專業的學科服務。建立分館的學科館員,使得學科館員向院系更加靠近了一步,為針對院系、學科開展的各項工作更為便利。在總館也設立學科館員,為分館學科館員服務提供支持又互為補充。
2006年,北師大圖書館對學科館員制度進行調整。在學科分館館員中騁任學科館員,既調動了分館館員的工作熱情,同時也加大了與院系聯系的力度。實現了搜集對口學科發展動態、最新進展、會議消息、資源線索、新書介紹等信息,并及時通過主頁發布、E—mail或其他形式向用戶推送,深化了院系的學科專業服務。特別是化學等部分分館的學科館員依靠專業的背景,將有關化學專業的電子資源利用的培訓課程與化學專業教學結合起來,受到師生的歡迎。
此外,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也在積極的實踐基于分館的學科館員制度,這一制度正將圖書館服務引向學科專業化、課題化、個性化發展,我們期待著這一制度煥發出勃勃的生命力推動圖書館服務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