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信息素養的內涵及意義出發,分析了我國大學生信息素養的現狀及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有效性提高的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CA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1-0140-04
1 信息素養內涵及意義
信息素養(Infomton limacy)最早于1974年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車可斯基(Patti Zurko~ki)提出,隨之在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國的教育界和圖書館界引起了廣泛重視,并圍繞信息素養的概念、內涵、能力指標體系以及信息素養的教學、評估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實踐活動。信息素養的概念不斷豐富完善,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來自美國圖書館協會1989年信息素養總統委員會報告中的定義,即“有信息素養的人必須能夠認識合適需要信息和具備有效查找、評價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養包含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是一種基于信息查找、評價、利用,并最終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素養。信息社會,國民是否具備相當的信息素養和掌握足夠的信息技術。已成為影響一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方面。信息素養已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能力,更是學習化社會“學會學習”及終身學習的必備素質。目前,信息素養的培養是當今教育界和圖書館界密切關注的一個問題。
高校學生作為未來社會建設的生力軍,他們的信息素養水平將直接關系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進程。因此,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過去的10余年中,我國信息素養教育雖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然而,信息素養教育的效果如何,個人的信息素養應該達到什么要求,學校的信息素養教育是否有效,如何提高其有效性,還將是擺在每一位從事信息素養教學老師面前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2 信息素養教育有效性界定標準
有效的信息素養教育應是有計劃的、持續的、不斷加強并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職業生涯的一種能力培養和發展的過程,高等院校信息素養教育有效性,應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那么評價有效的標準是什么?如何來衡量其效果呢?1997年,新加坡教育部出版了《信息素養指南》一書,內容包括說明、評估與評價、學生執行標準等。
2001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制訂了信息素養標準《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信息素養標準體系:原理、標準、實踐》。
1998年,美國學校圖書館協會(AASL)和教育交流技術協會(AECr)出版了<信息力:建立學習的伙伴關系)一書,內容包括從幼兒園到高中學生的信息素養標準。2003年。又出版了(信息力:基本的實踐工具)一書16),
2000年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br nigher Edu—cation)”分為3個板塊:標準、執行指標和效果。它包含了5項能力標準、2:z項表現指標、盯項成果指標”]。它延伸和擴展了美國學校圖書館協會的<學生學習的信息素養標準),提供了與中小學信息素養教育的接合。
但是,“標準”畢竟是一個總的目標體系,還未明確地為圖書館在信息素養教育教學中提出任務。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ACRL教學部的一個特別協作小組于2001年Ⅱ月在對該協會1987年“學術書目指導目標模式陳述”(Modd—Stamr,ent 0f Objectives fOr Academic Bibliographic lmt ruc2tion)進行修訂的基礎上頒布了美國“高校圖書館員信息素養教學/指導目標”(Objec6ves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In2st ruction:A Model Statement!or Academic Librarians)[s]。
”目標”對其中主要應該由圖書館或圖書館與院系合作完成的四項標準,14項績效指標和34項效果作了進一步的分解和補充,使“目標”與“標準”一起成為圖書館改革傳統用戶教育,培養學生信息素養能力,加強與院系合作,開發有關項目和課程等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南。為高等院校的教師、圖書館員、行政管理人員明確了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目標,為評價學生在信息素養方面取得的進展提供了具體的指標。為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指南和方向,讓學生認識到培養自己超認知學習方法的需要,并使他們明確收集、分析和使用信息所需要的行動。
我國對倌息素養評價標準的研究還處在部分專業人員和學者的個人研究階段,沒有成立類似于國外的專門研究機構進行標準的研制,這就影響了標準的權威性和標準的普及推廣。相關文獻中引用較多的國內信息素養評價標準有以下幾個:陳文勇等在分析信息素養核心能力基礎上,制定了我國高等院校學生信息素養能力標準,作為大學生畢業時評價信息素養指南。共分10大標準,40條二級標準[oj。桑新民教授從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角度出發,提出學生信息素養6個標準[10J。
2005年,北京市文獻檢索研究會研制了,(北京地區高校信息素質能力指標體系),作為北京市高校學生信息素養評價的重要指標。共分7個維度,19項標準,61條具體指標項目。該標準在許多指標上,借鑒了美國的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標準的內容,是目前國內比較詳細的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
隨著信息素養在培養終身學習者、促進教學方法改革以及在人才評估等教育活動中作用的提高。(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成為世界各國高等教育機構開展信息素養教學/指導,制訂培養計劃和學生評估體系時廣泛認同和修改采用的藍本,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3 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有效性現狀分析
信息素養教育的有效與否,主要由三方面來體現:信息素養教育標準的制訂,教育者有效的教學、受教育對象的良好效果(即標準、執行指標和效果)。
為了準確了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有效性的現狀。防止片面性與主觀性,筆者通過教學調研,問卷調查,以及選擇用關鍵詞“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大學生信息素養調查”,“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現狀”3組詞在期刊網進行檢索,并對獲悉到的信息資料加以匯總、歸納、分析,結果表明:
3.1 大學生信息素養現狀
3.1.1 大學生信息素養的認知和信息知識狀況
信息素養的認知程度決定了學生信息素養的總體水平,然而多數學生對“信息素養”并不了解,他們提高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的途徑主要依賴自學,只有少數的學生曾經學習過信息素養的教育課程。雖說圖書館是大部分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然而,同學們對圖書館仍知之甚少,對于圖書館的服務也缺乏了解。高校圖書館雖是高校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機構,在信息素養教育中卻未得到廣大學生的廣泛認同,大學生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理論和實踐基礎,但是他們所掌握的信息知識還很有限。
3.1.2 大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和技巧
雖然大學生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檢索能力。但是在信息獲取方面還存一些障礙,表明現有高校學生檢索技能和檢索工具使用等進行的信息技能培訓不足,相關教育的需求空間很大。另外,馬費成老師還對學生使用最多的信息獲取工具一一搜索引擎為例,進行摸底。發現學生高級搜索能力的欠缺,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應作為高校學生信息素養培訓的關鍵內容。
3.1.3 大學生的信息評價能力
信息評價是對信息的各種屬性和價值進行判斷和分析的過程,從信息的粗選到信息的精確定位始終伴隨著信息評價。對于信息的評價通常可以從信息本身的準確性、權威性、時效性、經濟性、易獲取性等5個方面來進行。吳鋼等老師的文章(大學生信息素養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給出了有關調查的結果,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現代大學生的信息評價指標比較合理,注意到了高質量信息的各方面特性。
在大學生的信息評價途徑中,大學生基本上做到了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學生準確性判斷標準主要是靠自身經驗判斷,而利用實驗驗證或者向專家咨詢的同學少,這說明師生之間溝通不足。
3.1.4 大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和信息倫理
高校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和信息倫理水平令人堪憂。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淡薄,信息自我保護性差,對我國信息安全相關政策法規了解不夠全面。在信息倫理水平方面,大部分學生們具備基本的個人隱私保護意識,能理性對待通過網絡共享信息,但他們其他知識產權意識,信息免疫和甄別能力,嚴重缺乏,自控、自律和自我調節能力較弱。
3.2 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現狀
劉建國等通過對天津市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現狀調查研究,和走訪調查,認為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概念理解的偏頗導致無法建立通識。(2)教育課程體系課程不健全導致教學內容缺乏邏輯性。(3)課程安排缺乏科學性。(4)受教育對象人數不足。(5)主客觀因素導致教師水平難以發揮。(6)信息素養教育的科學研究缺乏深度和廣度。(7)缺乏科學的教育評價指標體系。
湘潭大學圖書館曾湘瓊對湖南省24所本科院校圖書館進行信息素養教育現狀的調查調查,他認為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存在三方面問題:(1)對信息素養教育重視不夠。(2)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滯后,網站建設跟不上。(])文獻檢索課萎縮,用戶培訓和館員培訓可有可無。
南京審計學院圖書館喻麗等認為:(1)對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到位。(2)現行的信息素養教育缺乏專門的機構與組織。(3)缺乏系統的課程設置。(4)缺乏統一的信息素養能力評價指標。
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馬費成老師認為:高校亟待開展正規和實用的信息素養教育,高校圖書館應制定定期的通識性全校培訓,對于學生關注的“信息檢索”、“專家講座”等項目應加大力度。
通過以上老師對其他省市部分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歸納總結,及對本館信息需求的調查與分析,筆者發現我國高校在信息素養教育上存在的問題具有普遍性,無論在理論上還是課程建設上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理論研究的匱乏導致我們不能站在一個戰略的高度去審視信息素養教育;教育評價體系不健全導致我們不能確立信息素養教育教學目標,不可能引起有關領導和相關教育管理部門的重視,也不可能建立相應的教育管理機制,最終導致信息素養教育不能形成通識性教育,不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以至在校生的信息素養水平整體偏低。
4 如何提高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有效性
4.1 提升教師、學生、學校管理者對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視
高等院校肩負著培養適應國家建設需要的高層次人才的使命,因此,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學校管理者,都應該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到信息素養教育對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的重要意義。對照時代和社會對信息素養的要求,從自身學習和工作做起,積極推進學校信息素養教育的開展。
4.2 構建我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標準重視評價
信息素養能力標準也就是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學期望達到的效果。從國外大學信息素養教育情況來看,如澳大利亞的格里菲斯大學、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大學、紐約州立大學、佛羅里達大學等都有自己的信息素養標準。最詳細的是美國高等教育研究協會(ACRL)在2000年1月制定并通過的“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我國只有一所大學已經制定自己的信息素養標準,制定全國性的統一的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勢在必行。標準的制定是課程標準是實施信息素養教育的核心,它既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也是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因此,我國高等教育界亟待開發出這樣一套標準,從而為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實踐提供原則性的指導。
其次,要重視對信息素養教育開展各類評價活動,以確保信息素養教育效果能夠不斷提升,實現預期的培養目標。這些活動包括計劃項目評價、課程效果評價與學生成果評價等全方面的評價。
4.3 設置合理的信息素養教育課程體系
由于學歷差異是高校學生最主要的群體差異,高校信息素養教育應該根據不同學歷制定特定階段的教育內容。階段是指大學生4年的不同時間段。學歷是指專科、本科、研究生和教師等不同層次。對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用戶進行不同內容和方法的教育,可以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如表1所示。同時在每一階段不同層次的教育當中給予學分記錄,這樣才能更好的檢驗其有效性。
4.4 要重視信息素養教育資源建設提升服務水平
資源建設對于信息素養教育有效性至關重要,它是教師進行教學組織,完成教學活動及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進行實踐的必要條件。通常,圖書館為滿足信息素養教育所需要建設的資源大致有4層:①基礎的文獻信息資源,包括館藏印刷型資源、在線數字化資源、多媒體資源等。②專題學習資源,包括信息素養知識和技能綜合性在線指南、講座、教學視頻等,供師生通過網絡進行學習。③信息利用相關資源與工具,包括各類指南、導航、目錄組織、論文寫作工具等,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提高信息素養。④信息評價資源,包括信息素養標準、網上考核、素質測評等相關資源及內容。
4.5 不斷提高館員素質和加強館員自身建設
圖書館員是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實施者。館員信息素質的高低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信息素質教育的成效,要使圖書館真正成為培養大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場所,就必須提高圖書館員自身的信息素養。一個知識全面、一專多能的高素質館員。其高尚的思想品德、全面的文化修養、熟練的專業技能、文明的言行舉止,對大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因此,圖書館要有計劃地組織館員進行在職進修與培訓,強化他們的信息意識,擴展他們的知識,提高他們的信息能力。
4.6 加強高校圖書館與教育界及社會各界的溝通與協作
雖然信息素養的概念是由信息學家提出的,信息素養工作主要在圖書館和教育界人士的推動下進行,但人們并不應該將它局限于一個專業領域,而應喚起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在中國,目前從事信息素養教育和研究的主要有兩股力量。一股是教育界,另一股就是圖書情報界,但是,這兩股力量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聯合,相互之間缺乏溝通與合作,造成了在信息素養教育和研究中力量分散、宜傳能力缺乏成效的現狀,重復研究的現象較多,當然也有不少雙方都未關注到的研究盲點,以及相關部門重視不夠,信息素養教育與研究未能得到社會各界的有效支持。因此。建議加強高校圖書館與教育界及社會各界的溝通與協作。避免以往課題重復、研究缺乏系統性和整體協調的弱點,做好規劃,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和項目的統一協調,提高信息素養教育與研究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