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闡述了精益物流的原理和特點,分析了精益物流的實施條件,并針對我國企業的現狀,對我國企業如何實施精益物流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探討,并以汽車制造企業為例進行了簡單說明。
關鍵詞:精益思想;精益物流;實施
一、 引言
20世紀末以來,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將中國逐步納入到世界市場中,國內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國絕大多數企業都擁有自己的物資流通設施,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銷售的一系列物流活動主要依靠企業內部的自我服務完成。這種“大而散”、“小而全”的物流造成大量的物資閑置和資金浪費。我國企業只有利用精益物流的理念對自身組織結構和企業資源進行整合,將精益物流思想不斷融入到企業團隊中去,才能應對激烈的競爭和自身今后發展的需要,才能不斷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 精益物流的內涵
“精益物流”起源于精益制造的概念,它產生于日本豐田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所獨創的“豐田生產系統”,后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Daniel T Jones教授等人的研究和總結,正式發表在1990年出版的《改造世界的機器》一書中,并在其后的著作《精益思想》中提升到了理論高度。精益思想的核心是“消除一切浪費,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提供適量的產品”。精益思想運用多種現代方法和手段,以社會需求為依據,以充分發揮人的作用為根本,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業資源,最大限度地為企業謀求經濟利益的一種新型的經營管理理念,精益物流則是精益思想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是物流發展中的必然反映。
三、 精益物流的特點
1. 拉動型的物流系統。在精益物流系統中,顧客需求是企業價值流的源頭,是驅動企業生產的源動力,是價值流的出發點。價值流的流動要靠下游顧客的需求來拉動,當顧客沒有發出需求指令時,上游的任何部分都不提供服務;而當顧客發出需求指令后,則快速提供服務。
2. 信息化。高質量的物流服務有賴于信息的電子化。物流服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項目,涉及大量繁雜的信息。電子化的信息便于傳遞,這使得信息流動迅速、準確無誤,保證物流服務的準時和高效。電子化信息便于存貯和統計,以有效減少冗余信息傳遞,減少作業環節,降低人力浪費。此外傳統的物流運作方式已不適應全球化、知識化的物流業市場競爭,必須實現信息的電子化,不斷改進傳統業務項目,尋找傳統物流產業與新經濟的結合點,提供增值物流服務。
3. 準時準確而且快速。在精益物流系統中,電子化的信息保證了信息流動的迅速、準確無誤還有效減少冗余信息傳遞,減少作業環節,消除操作延遲,這使得物流服務準時、準確、快速,具備高質量的特性。其中,準時是物流系統達到內部順暢、節奏適度的關鍵因素;準確是保證物流精益化的重要條件,包括準確的庫存、準確的客戶需求預測、準確的送貨數量、準確的信息傳遞等;而快速則是實現物品流通中增加價值的重要保證。
4. 高質量與低成本兼備。在精益物流系統中,企業通過合理配置基本資源,以需定產,充分合理地運用優勢和實力,進行快速反應,大大降低了采購費用,并消除了諸如設備空耗、人員冗余、操作延遲等資源浪費現象,保證了物流服務的高質量和低成本。
5. 不斷改進、持續改善。精益物流是一種動態管理理論,對物流活動的改進和完善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改進——消除浪費——形成新的價值流——持續改進——消除新的浪費。這種良性循環使物流總成本不斷降低,提前期不斷縮短,浪費不斷減少,從而保證整個系統持續改進,不斷完善。在精益物流系統中,全員理解并接受精益思想的精髓,領導者能夠系統實現“精益”效益的決策,全體員工貫徹執行,上下一心,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保證整個系統不斷改進、持續完善。
四、 精益物流的實施條件
1. 供應鏈的改善。精益物流的實施必須以供應鏈管理的思想為基礎,才能使準時、高效、低成本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首先,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自給自足的“縱向一體化”生產方式已喪失了競爭力,取而代之的是跨行業、跨地域的“橫向一體化”協作生產模式,協作企業之間的業務聯系由供應鏈管理來保證。其次,從企業競爭戰術的角度考慮,物流外包更能夠提高企業物流運營效率,更能降低物流運營成本,因而與第三方物流攜手合作是企業未來物流模式的主要形式。應根據供應鏈管理的需要,以最快滿足顧客需求為宗旨,不斷修正和設計供應鏈的內外結構及業務流程,優化資源要素,增強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最后,要充分利用外部資源, 與供應商和分銷商建立合作——競爭的戰略伙伴關系,實現優勢互補。應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和分銷商,以物流或產品為紐帶構建供應鏈系統。
2. 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物流企業在實施精益物流過程中,必須充分注重信息化建設。這是由于物流企業追求的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就必須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才能為客戶提供及時、優質的服務,從而提高物流企業的管理水平。
3. 增加物流的柔性和敏捷性。加強物流實施的柔性和敏捷性就是要求一方面要有“以不變應萬變”的緩沖能力,另一方面要有“以變應變”的適應能力。增加柔性和敏捷性使制造企業能夠獲得更好的適應性,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4. 精益化生產及合理供貨。精益物流是客戶拉動的物流系統,其與企業的精益化生產緊密結合。精益化生產優勢在于減少在制品庫存,降低原材料庫存,要求供應商必須小批量、頻繁、及時供貨。企業的生產均衡與否以及其供貨政策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并制約著整個精益物流系統的運作效果。
5. 建立協作團隊,注重“人”的作用。任何先進的設施和系統都要人來完成,人的因素往往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精益物流系統的實施應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應從整個系統角度齊心協力地消除一切不合理的現象,杜絕浪費,并以滿足最終客戶需求為中心,形成一種鼓勵創新的氛圍,在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實現跨越式的提高,從而充分體現精益物流效益決策的內涵,促進物流體系的不斷完善,使企業形成較強的競爭能力。
五、 企業實施精益物流的措施
精益物流的目標可概括為:為提供顧客滿意服務的同時,企業應把浪費降低到最低程度。在我國實施精益物流還存在諸多問題,強行發展精益物流只會導致現有物流體制的發展捉襟見肘,中國精益物流的發展不能照搬國外的實施模式,而應該就精益物流的實施原則與國內的物流發展實際相結合,逐步推進精益物流的發展。另外,成熟的物流體制是發展精益物流的前提。因此,精益物流在我國目前物流事業的發展情況下需要循序漸進,下面將我國企業實施精益物流的具體措施進行闡述。
1. 更新觀念,擺脫傳統思維的禁錮。傳統制造業片面追求規模效益,而且受傳統管理意識的影響,物流管理部門在制造企業里地位較低,企業與其外部的供應商及銷售商之間一般處于短期的市場買賣關系,缺乏信息溝通,物流運動不順暢。因此,領導者應帶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讓全體員工理解并接受精益思想的精髓,跳出傳統思維的框架,以現代精益物流理念來經營采購、生產、銷售等一系列物流環節。
2. 建立合理的企業組織結構。在信息時代縱橫交錯的信息網絡改變了信息傳遞方式,使其由階層型變為水平型。為適應這種變化,企業管理組織有必要做出如下改變:摒棄原有的垂直型(金字塔型)企業管理組織結構,向水平型的開放式結構(矩陣型)轉變。
3. 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精益物流的宗旨是客戶至上,從根本上說,客戶的需求是拉動企業運作的源動力。因此,企業要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從客戶的立場出發,而不是僅從企業的立場或一個功能系統的立場來確定什么創造價值、什么不創造價值,為客戶提供最大化價值的服務。
4. 制定標準化、規范化的流程。物流標準化就是以物流系統為對象,在運輸、包裝、配送、裝卸、保管、流通加工及信息管理等環節中,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通過制定發布和實施各類標準,達到協調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物流標準化、規范化能加快流通速度,保證物流質量,減少物流環節,降低物流成本,極大地提高物流作業效率、管理效率及經濟效益。
5. 應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物流系統信息化是物流系統精益化的基本前提條件。物流企業在實施精益物流過程中,必須充分注重信息化建設。這是由于物流企業追求的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就必須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才能為客戶提供及時、優質的服務,從而提高物流企業的管理水平。
6. 企業業務系統的精益化。實現精益物流,首先要對當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重組與改造,刪除不合理的因素,使之適應精益物流的要求。我國制造業物流系統尚不成熟,在許多業務流程上還須進行重組與改造。按照精益化的思想對企業流程進行重構,就是要消除在物流中一切不增值的企業內部活動,建立系統化的工作標準和流程規范,為現代化物流管理工作提供準則。
7. 持續改善,追求完美。精益思想的精髓之一就是持續“改善”,面對舊的不合理現象,要勇于創新,打破限制。而精益物流就是要求對物流活動持續改進,不斷完善,從而使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8. 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的利用。精益物流要求重視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員工進行培訓使其掌握多種技能。同時要求給予作業現場員工處理問題的責任,做到不將不良品移送給下道作業,確保產品的質量,做到零缺陷。精益物流管理要求從局部優化到系統優化,企業的所有員工要具有團隊精神,共同協作解決問題,造就一個致力于不斷改善和革新的團隊。
參考文獻:
1. 宣春霞,魏大鵬.大制造業呼喚精益物流.經濟師,2004,(5):13-14.
2. 辛廣茜.實施精益物流提高物流企業管理水平.商場現代化,2006,(2):133.
3. 王茂林,劉秉鐮.精益物流理論的新發展及實施條件.現代管理科學,2008,(12):21-22.
4. 沈吉仁,劉鶴等.我國企業建立精益物流系統的思考.物流技術,2006,(6):71-74.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制造業信息化中管理系統與信息系統匹配模型及方法研究”(70671072)。
作者簡介:齊二石,博士,天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永升,天津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9-09-10。